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教师的成长需要他力与自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0 06:30
标题:
语文教师的成长需要他力与自力
语文教师的成长需要他力与自力
文章作者:
谭轶斌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10A
2009-7-14
小孩蹒跚学步时总需要大人的搀扶,同样,在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道路上,一开始也需借助外力。当他从象牙塔踏上三尺讲台后,如果能得到别人的扶持、引领乃至鼓励,相信他会成长得更快。他要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怀着怎样的兴趣,要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内容与要求,要懂得语文课的课堂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创设“教学愿景”,等等。总之,他要理解教师、学生和语文学科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东西,如果全部要让一名新教师自己通过摸爬滚打去认识,恐怕会耗时很多而收效不一定多。
因此,相关部门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包括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情感、教学意志等多方面内容。认知心理学家发现,“刻意练习”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所谓“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地重复某些类型的表现,如怎样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教学,怎样评估学生的学习,等等。相关部门除了可以为教师配备导师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师形成一个专业群体,让教师在专业群体中进行集中学习,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光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把学习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发生在监狱内。监狱不仅是从肉体上对一个人进行限制,更是从精神上对其加以限制,于是很多人都在不自觉地被同化。我们在工作中也往往会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由此丧失了求学时代对文学的感受力、判断力、思辨力,丧失了工作伊始时对教学的热情。或许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有一种想要成长的原始情结,但一路走来,它有没有成为一个自觉明晰的提升过程呢?在母语地位下降的今天,在思维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语文教师更需要有对教学的执著与理性思索,而不是随风倒或者被同化。经常扪心自问:我还是以前的我吗?或许,这也称得上是一种自我救赎吧。
那个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王小波说:“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对一名语文教师而言,始终葆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何其重要!
相关部门可以帮教师找导师,可以让他接受有效培训,但没有办法使一名语文教师从骨子里成为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这一切唯有靠他自己。在课余,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游牧者,他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思考各式各类的问题;在课堂上,他将自己的激情和理性融汇,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加以判断和引导。他张扬起自身的教学内驱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死盯着分数。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时常反思:我有没有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我是不是陪伴着学生在进行一次次精神的散步?我和学生的生命活力是否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出来?我是不是把每节课都当成自己心爱的宝贝?我是不是能够不断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悦纳自己?我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身是不是也得到了成长?“清洁就在你的心里,圣地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0 06:31
在你的追求之中。”这是张承志在《向往的旅途》一文中写下的。语文教师的成长就像一次旅行,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和实力登上珠穆朗玛峰,但努力实现对自己具有改造意义的旅行至关重要。旅行是一种行为,教学是一种行为,而成长才是真正的目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0 06:32
我们的表情
文章作者:
张 悦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10A
2009-7-14
语文教师缺少两种思考。一是语文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为了陷于争论,而是为了理清认识,纠正偏差,实现语文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语文课程的性质只有现论,没有定论。但语文是可以描述的:它是用语言文字来打动人心提升人性的课程。离开语言文字的解读和鉴赏,也就跳离了语文的骨骼和本性;只有充分调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施行其饱满的张力,构成一种由语言文字的功能而创设出来的语文教育“场效应”,才能在语文课堂之中听到语文自己的声音。二是语文教师是谁?语文教师有没有踩偏了位置?语文教师有没有在职责定位上被悬置于高空,表现出超越职业范畴的伟力无穷?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师,我们头顶“语文”标杆,心系“教师”情怀,应在语文的园地里尽好教师的本分。夸大语文教师职责,会导致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或者无法作为,不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
语文性质的本体研究和语文教师的职责定位不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全职,但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思考桅杆,毕竟,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实践者、创造者。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谈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了。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技”和“术”的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是其专业水平的重要表征。语文教学需要技术支持,但仅仅是支持,而不是包揽和替代。在技术主义和高速度高效率的掩护下,视频媒体占据课堂,教师的基本能力,比如板书设计和书写能力呈下降趋势,一板不书一字的课堂比比皆是。再如,教师的朗读能力也会因为现成品的介入而逐步失去表现力。教师有声的“读”与无声的“写”是语文课堂建构有价值的师生关系的途径,将“人”的有效教学行为放逐出了课堂,还有什么对话与分享可言?因此,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显得太重要了,这甚至会决定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叩开语文之门。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激情的点燃。语文是一门暖心暖身的课程。任何经典的作品都是从作者生命的根里流出来的,它需要同样有情感的灵魂去靠近去共吟: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的。打通情关,教好语文,需要用对待爱情一样神圣的态度对待语文。当今,在学生层面存在的崇高缺失、情感冷漠等现象在教师当中同样存在。天生的热爱是极少的,更多的情感靠后天培植。对语文课程怀着执著之爱,是使教师在课程中成长起来的根本,无爱的土壤成长不了有爱的精神之人。当然,语文教师也绝对不是冷酷的异类,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拥有爱的心魂,洋溢爱的笑脸。可是,任何不从内心需求出发的东西最终也都无法抵达内心,语文教师内在的激情急需被唤醒和激发。语文教师要经常性地为自己做做护理,拒绝粗糙,在情感上保持敏感和冲动,接受崇高的洗礼和神圣的沐浴,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高蹈的精神之旅。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智慧的引领。智慧高于聪明,智慧急需得到尊崇。“小聪明”“大智慧”是经常出现在我们阅读视阈中的熟词。智慧是靠人格、道德来打底子的,智慧需要修为。当下教育语境之中,多有对学者型教师的褒扬倾向。教师成为学者,是对教师自身内涵发展的要求,这是在教育界缺少文化气质的状态下提出来的。一个语文教师可以拥有成为学者型教师的理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仅拥有学者风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有它自身的圭臬,即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无法被复制。语文教师要用学术丰富自己的涵养,更要用智慧开阔自己的胸襟。教师的胸怀决定教师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决定教学的高度,智慧可以领跑语文教师的意义人生。语文教师的智慧生成首先是道德生成,要经常叩问自己的灵魂,保持精神的清洁;语文教师的智慧生成还是文化生成,就像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最终是文化管理一样,要注重观念的梳理,亲近有形态和无形态的高雅文化,濡染出清贵的气质来。
再来简单说说未来发展的问题。语文教育的名字叫今天,眼盯着现实,心超越着未来。今天的专业成长既是为了当下的教学生命,又是为了明天的教师形象。萨特说过,人永远都是无法完成的动物。真不敢说明天的我们会怎样,因为我们都庸俗而深情地活在当下。未来的语文教师是一个会冲动会感动的人,一个敬畏语文敬畏语文诗意的人,一个在语文独特的世界里感知人生、反思人生的人:总之,得是一个语文教师,这,便够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0 06:33
谈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自我训练
文章作者:
余映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2月
2013-5-16
做称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理性地思考什么是语文教学。这种思考需要分析、提炼与概括,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把握分寸,远离粗俗,崇尚高雅,追求语文教学的真正质量。
什么是语文教学?我们需要思考、知晓如下关键的内容。
1.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打好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语言,打好基础,非常简洁而又非常深刻地点示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给我们以颠覆性的认识并告诫我们:语文教学要务实,过程要扎实,教学内容要落实,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的活动要着眼于“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新课标中,“实践”一词一共出现了19次,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强调。
让学生在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应该而且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3.语文教学要关注、丰厚学生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基础,丰厚底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积累”,广义的解释是: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在语言学用、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狭义的解释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对“积累”教学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
这种强调非常具体,语重心长。
这样境界的实现,需要我们透彻地研读教材,精心地提炼与组织教学内容,考虑教学习惯、教学手法的优化,追求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益,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教学充盈着精美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方法、文学的
味道,让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益于每个学生的一生。
4.语文教学要非常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对于能力的训练,新课标中有这样一些指向非常明确的要求:“要训练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样一些能力训练的要求,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巨大的警示。
目前大面积上的课堂教学的力度,基本上只是表现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日复一日的课文解读式的教学,是缺乏能力训练的、肤浅的、低效的教学,浪费了无数的课文训练资源,浪费了无数学生的时间与青春。
我们唯有苦练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实现如新课标所论及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内容与标高。
(湖北荆州市教科院;434100)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