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8 17:43
标题: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作者:石 鸥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把普通高中开发特色课程列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改革试点项目。高中特色课程具备独特性、优质性、选择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具有三方面的核心指标:一是课程门类和种类一定要多样;二是课程一定要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倾向;三是课程一定要有不同的开设顺序和进度,不能完全齐步走。高中特色课程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学校自己创造性开发的课程,是有特色的课程;第二类是学校对各种课程的创造性或特色化实施,是课程的特色;第三类是一所学校的整个课程结构及其实施方案,是课程的特色组合方案。现阶段,普通高中要稳妥开发特色课程门类,积极倡导特色课程实施,大力创新特色课程结构方案。
【关键词】普通高中;特色课程;课程结构
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雷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并把普通高中开发特色课程列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改革试点项目。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是据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对于特色课程尤其是高中特色课程,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意欲引出更多研究。
一、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内涵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等”,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言其特别出色。根据这种理解,所谓“特色”乃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且优胜之处。可见,特色从其词汇意义来讲至少包含“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的含义。
在文献查阅过程中,笔者并未发现“特色课程”概念的权威界定,更没有查到对“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内涵的权威认识,因而二者在实践中、在一般性提法中已被广泛而模糊地使用着。
笔者认为,所谓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是指普通高中学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核心,以地域、社区与学校资源为依托,经过比较长期的课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整体风格和出色的育人成效的课程、课程实施或课程方案。
独特性是特色课程的首要标准,是指与同类型其他学校的课程相比所表现出来的课程种类的差异性。特色课程的独特性强调该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针对本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基于自身的办学传统并观照学校发展走向,以地域、社区与学校资源为依托,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悉心开发的,它们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具备“人无我有”之一般意义。独特性的本质是个性化,个性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一门课程之所以能称之为“特色课程”,是因为其具有鲜明的个性,课程的辨识度比较高。
优质性是特色课程的根本标准,是指与同类型其他学校的课程相比所表现出来的课程品质的卓越性。特色课程的优质性强调该课程开发应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且取得出色的育人成效,并为教育界同行甚至于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具备“人有我优”之一般意义。特色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与终极追求是提高育人成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课程不能取得出色的育人成效,其课程风格再独特、再与众不同,也是价值不大的。因此,特色课程之有别于非特色课程不仅仅体现在独特的风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出色的育人成效上。正是因为有了优质性,特色课程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特色课程往往以优质的育人质量作为支撑。所以,特色课程可以是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未必都是特色课程,只有具有独特风格和出色育人成效的稳定的校本课程才是特色课程。独特是从事物的个性来看的,优质是以事物的品质为着眼点的,对于特色课程而言,“独特”与“优质”两者缺一不可,互为支撑。
选择性是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基本特征。很少有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特色课程(对所有学生适用的公共课程已经被国家课程所覆盖)。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所有学生按同样的要求学习同样的课程,所有学生平均地学习所有的课程,那么这种课程必然与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多样性、与个人自由发展相冲突,因而也必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独特而优质的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换言之,那种不分资质、潜能、禀赋、成绩水平,试图适合所有学生的“特色课程”,一定不是真正的特色课程。没有最优的课程,只有最适合最匹配的课程。
多样性也是特色课程的重要标准。多样性是指特色课程具有多样性。特色课程的多样性表现为形形色色、不拘一格。多样性既有种类的多样,也有层次的多样,还有实施的多样。特色课程多样性是为了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结合是特色课程的整体特征。所谓稳定性,是指特色课程是经过长期的课程实践,逐步积淀升华而成的,而一经形成,特色课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其独特的整体风格,其出色的育人成效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这标志着特色课程的基本定型与成熟。很难想象那些朝立夕改的课程可以成为特色课程,也很难想象某个学校可以一朝一夕就构建起自己的特色课程。稳定性不等于特色课程一成不变,它也是发展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所有特征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它们应该是能够为禀赋、潜力和兴趣千差万别的高中生提供针对性很强的智力支持的课程,而不是把不同的高中生都引向平均发展之路的课程。在特色课程系统里,巴金式的学生有课程支持,陈景润式的学生也有课程支持,他们都能够得到适应自身潜力的、各得其所的发展。特色课程体系是最能够让学生脱颖而出的课程体系,这也一定是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二、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类型
特色课程有三方面的核心指标:一是课程门类和种类一定要多样,多样不一定有特色,但没有多样的课程,只是死守着几门高考课,肯定特色不起来;二是课程一定要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倾向,没有层次和倾向性的课程也是没有特色的,层次和倾向性突出的特色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三是课程一定要有不同的开设顺序和进度,完全齐步走的课程不会有深层次的特色。特色课程采取不同的开设顺序和进度旨在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和潜力。依据这些标准,普通高中的特色课程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指学校自己创造性开发的课程,是有特色的课程。类似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选修Ⅱ的课程,这类课程本质上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是新增课程,如上海格致中学根据学校特有文化资源开发的特色课程“格致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的“博识课”等。这类特色课程的共同特点是由学校自主、独立f或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发,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这类特色课程有较大创新余地,且有很多形式。此类课程一般不属于国家课程,因而也很难成为核心课程,而是相对外围的(地方的——本次高中课程方案中没有规定地方课程)具有校本性质的课程。特色课程不一定是校本课程,而真正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独特资源、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一旦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学校长期不断完善、持续开设且师资稳定、受到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时,就是特色课程。在本质上,这类特色课程指称的是一种课程,是一种事物本身,不是事物的特征。
第二类是指学校对各种课程的创造性或特色化实施,是课程的特色。由于国家课程的内容选择、编排、呈现方式(教材)等多已既定,学校主要在实施过程中将其特色化、优质化,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模式的特色化与优质化,其最典型的案例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程实施(尽管它是在初中阶段,但高中特色课程与之本质同一)。这类课程往往涉及国家课程或常规意义上的主要课程,是国家课程的特色化实施。经过特色化实施之后的既定课程,也就成为“特色课程”的一种类型。在本质上,这类课程指称的是课程的特色,是事物的一种特征,不是事物本身。
第三类是指一所学校的整个课程结构及其实施的方案,是课程的特色组合方案。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从结构和制度上为特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提供了可能。学校按照国家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开设课程,但它基于对办学特色的追求而对这些课程可进行重组与改造。这是针对高中课程结构进行实质性的多样化、可选择性的重组、优化,不仅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且在学习程度上也可以不尽相同。换言之,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的课程有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弹性或选择性,真正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不会存在内容上偏难的问题,只有大一统、毫无选择性、毫无弹性的课程才会有这个问题。二是不同的课程有范围上的弹性或选择性,也即倾向或广度上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不同天赋和能力、兴趣以及职业倾向性的学生实现个性的最大发展。这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特色组合方案,是对既定课程的特色化重建,一定意义上这也可视为特色课程。
在本质上,课程的特色组合方案指称各门课程的一种组合形式、一种对学生的开设方式。其具体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课程方案:当一个具有A学科天赋的学生进入特色课程方案中时,首先,可以选择学习更多更难的A学科课程,同时也允许他少选一些其他非A的课程;其次,他可以用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顺序和速度学习某些课程。课程的组合方式在这一意义上构成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由分析可知,第一类课程更倾向于特色的课程,第二类和第三类课程更倾向于课程的特色。但它们都属于现阶段普通高中所追求的特色课程。
理论与现实中,都存在一种综合性的特色课程。它是前面三类课程的综合体,它既包含有独特的课程门类f特色课程),也有创新性的对某些课程的特色实施f课程特色),还有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现(课程特色)。在这个维度,学校的特色课程具有整体性,已经为建没特色学校奠定了课程基础。
三、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开发:意义与策略
(一)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意义
1.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提升教师课程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更好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4.扬长避短,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二)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f实验1》,笔者建议,现阶段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稳妥开发特色课程门类,积极倡导特色课程实施,大力创新特色课程结构方案。
特色课程门类的开发需要强有力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并不是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具备研发优质的、系统的、成规模的特色课程门类的能力。目前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重心不在(也不可能在)大量拓展各种名目繁多、数量庞大的特色课程门类。调整具有结构特色的课程方案最具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也最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以国家高中课程方案的全面而创造性实施为主,兼顾学校校本课程的体系化、制度化实施。
第一,创造性地开设好国家规划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实施的国家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校内的课程与学校外的课程f如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开设组合形式。
在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工作重点不是课程要素的增加,而是课程结构的设计,同样的课程以不同的结构组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具体而言,现阶段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在一般意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基础上,主要应围绕以下维度展开。
首先是特色课程实施的开发。课程实施是将既定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它在本质上属于教学活动。这种开发是在课程门类不变的情况下,对既定课程的创造性、独特性的实施。当这种实施逐渐成为学校的独有特征时,就可以视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无论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课程改进”还是“教学改进”抑或“学习改进”,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特色化实施,是在实施上所体现或形成的课程特色。
课程的特色化实施,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出优质、独特而又符合课程要求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色化实施是国家(地方)既定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教师独创的课程和学生需求的课程的交融,而不是随意改造。课程的特色化实施要求变革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被动与封闭的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检验课程特色化实施的重要标准。
课程的特色化实施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一套现成的程序或规则,凡是能够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思维、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较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实施活动都是课程特色化实施,都是值得肯定的。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湖南的许市中学,北京的十一学校,江苏的洋思中学、锡山高级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这些学校的课程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都有着宝贵的启迪和自身的价值(恰如它们有着自身的局限一样)。
其次,但也是最重要的,是特色课程方案的开发。学校的课程方案主要包括学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方式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结合方式等。一般来讲,在高中课程新方案(2004年)的设计空间内,不同的学校,由于上述结合方式可能不同,有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学校课程方案,产生特色课程方案。例如,A学校可能形成以“人文与社会”领域为强项的课程方案,该领域的所有模块都开齐了,而且开出高水平,并为教育界同行甚至于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具备“人有我优”之特征,想在“人文与社会”方面得到最好深造、有这方面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会优先选择这种学校;B学校则可能形成以“科学”“技术”领域为强项的课程方案,该领域的所有模块都开齐了,而且开出高水平,当地人们都知道该学校在理科方面是最优秀的。A、B二校在特定维度都开发了特色课程,形成了特色课程体系,也为形成特色学校打下基础。正是因为特色课程方案,加上特色课程及特色课程实施,人文高中、数理高中、科技高中、艺术高中、国际高中等特色学校才最终有可能形成。
对于一所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来说,最本质的要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设计的选修课(模块)的多少;二是学校如何开设所有课程(模块)。每所学校对这两个要素及其组合的处理方式不同,就会形成若干不同类型的课程方案。学校特色课程方案不仅要求方案独特、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核心内涵是指方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对课程(模块)及其修习时序的多样化选择,既包括学生对课程(模块)难易上的选择与倾向上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符合自己倾向的课程,也包括学生对课程(模块)修习时序的选择。对于一所学校特色课程方案的建构来说,最重要、最根本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把国家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所有课程(模块)有机地组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对课程(模块)及其修习时序的多样化的选择。
最后,从长远或改革层面来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套餐式、板块式的课程群。条件成熟后(目前也可以选择部分实验学校同时进行),国家可以考虑更大幅度的高中课程改革,可以考虑板块或套餐式课程组合,以社会职业或学科领域为基础,设置若干板块。例如,按照艺术、人文、自然、经济等划分套餐或板块类别,每个套餐或板块设计一套课程,既包括基础性的必修课程,也包括适应特定板块需要的选修课程。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板块,为未来升学、就业提供支持。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涉及范围广,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高中特色课程开发工作,既要动员组织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力量,还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在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工作中的任务;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争取地方、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高等学校入学和招生考试必须作相应改革,体现对特色课程的关注。高考不对接,任何特色课程的开发都将大打折扣。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