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台南市大同國小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簡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0 06:55
标题: 台南市大同國小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簡案
台南市大同國小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簡案

教學主題﹕人本情懷
壹、 設計理念:
一、 以「人本情懷」為主題,透過探析書中主角的夢想與成長歷程,進而體會「生命」的意義。選擇《西遊記》、《三國演義》、《安妮的日記》、《當獅子向你問時間》、《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桂花雨》等六本書,作為一年的主要讀本(上下學期各三本)。並以《城南舊事》、《大衛之星》、《世界繪本五大獎精選》等書作為延伸閱讀的材料。
二、 重點配合融入議題:人權教育、資訊教育

贰、 教學時間:十節
教學年級:六年級
叁、 具體目標


1.能了解散文及小說的文體與韻味。
2.能認識自己成長的歷程,並懂得珍惜。
3.具體表達對親長的關心與感謝。
肆、 相關領域之對應能力指標:
【國語文】
C-2-1-1-1 在討論問題或交換意見時,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E-1-4-2能和別人分享閱讀的心得。
E-2-4-7-4 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結。
E-1-2-6-1 能從閱讀過程中,瞭解中國語文的優美。
E-2-9
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綜合活動】

1-1-1描述自己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3-1欣賞並接納他人。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資訊教育】

3-4-4能利用簡報系統提供的工具編輯報告內容與設定播放的方式。
3-4-7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人權教育】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伍、 教學活動:
書名:《安妮的日記》
(一) 準備活動
A. 設計理念
藉由本書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中主角們的心情變化和令人感動的原因及安妮成長的心路歷程,使其學生增加個人成長經驗。
B. 教學重點
1. 藉由本書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中安妮的心情變化和令人感動的原因,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心情故事為何令自己感受深刻?並與同學分享。
2. 要求學生說故事時要能專注在陳述的過程中,聆聽者先專心聽不發問,陳述時可選擇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來陳述。
3. 在本課內容中,可讓每位學生先表演出安妮及其家人受到希特勒迫害的過程,老師輕碰其中一位的肩膀而靜止,請顯露他揣摩安妮受迫害的內心想法。
4. 劇場和戲劇是以教室活動的一種,雖然接近遊戲,但仍將戲劇的各種元素透過遊戲,介紹給孩子。

(二) 發展活動
1. 引起動機:放映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人、時、地、物的影片,由老師解說並讓學生充份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2. 老師導讀:老師利用自製之簡報,先簡介『安妮的日記』之作者、故事背景及特色。

~第一節結束~
3. 請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先行閱讀,再製作簡報於課堂上進行導讀,並完成『安妮的日記』閱讀學習單。
                     ~第二節結束~
4. 問題與討論
★我的心情故事:

A. 藉由本書中安妮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中安妮的心情變化和令人感動的原因,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心情故事為何令自己感受深刻?並與同學分享。
B. 老師可求學生說故事時要能專注在陳述的過程中,聆聽者先專心聽不發問,陳述時可選擇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來陳述。
              ~第三節結束~
(三) 綜合活動
活動一:坐針氈(Hot-Seating):
【活動說明】
藉由坐在椅子上的人而產生角色,或由故事中的角色,讓在椅子上接受大家詢問,其角色的相關問題,亦可藉此活動探索這角色的內心世界。
【活動範例】
例如:陳述書中某段情節後,可請自願的學生上台扮演故事中的那位小朋友,並詢問安妮或及其周圍的角色在遭遇某事件後的心境或感想。
活動二:思想軌跡(Thought Tracking):
【活動說明】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活動,讓學生分組後,從靜止動作時輕拍他的肩膀,請顯露他揣摩角色的內心想法。例如在安妮有靜止動作或進行下一事件開始時,當老師輕碰其中一位的肩膀,請他說出當他做這個動作時心理的想法。
【活動範例】
例如:在本課內容中,可讓每位學生先表演出安妮及其家人受到希特勒迫害的過程,老師輕碰其中一位的肩膀而靜止,請顯露他(學生)揣摩角色的內心想法。
      ~第四節結束~
(四) 延伸閱讀
1. 英諾桑提      著,林海音譯:《鐵絲網上的小花》,格林文化
2. 范德齊著,英諾桑提      繪,范琰譯:《大衛之星》,格林文化
3. 影片:《美麗人生》,羅貝多‧貝尼尼導演。
                   ~第五節結束~
























影片


簡報


簡報
學習單



討論題綱之簡報









有關安妮的相關
資料簡報

















影片、繪本






共五節



file:///C:/DOCUME~1/Owner/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564.png延伸閱讀
《安妮的故事》專文推薦

納粹鐵蹄下的純真靈魂



本書簡介:
安妮‧法蘭克,這個活潑聰穎、笑容可掬的猶太女孩,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納粹大屠殺代言人。她於逃避納粹追捕而藏匿的二十五個月中所寫就的日記,忠實記錄了她在最晦暗的歲月中,如何堅守不滅的希望之光,令全球數百萬讀者為之動容。
五十年後,本書首度為這位不凡的女孩立傳。作者瑪莉莎‧穆勒費心蒐證,遍訪安妮的親友,匯集從未公開的書信資料,以客觀中立的角度,細膩地描繪安妮的真實面貌,從安妮在法蘭克福的無憂童年、於荷蘭的成長記事,到十六歲時慘死於勃根貝爾森的短短一生,鉅細靡遺。此外,安妮在日記中大肆批判的母親,與她的關係究竟如何?到底是誰向納粹密告法蘭克一家人的行蹤?這些謎底都將在本書揭曉。欲深入了解安妮一生及其時代背景的讀者,不可錯過這本佳作。
【作者自序】
安妮‧法蘭克於1942年至1944年,在阿姆斯特丹過著足不出戶的隱居生活。她在這兩年中寫就的日記,是關於納粹暴行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也讓她成為20世紀的風雲人物。她僅四歲即遷離祖國德國;13歲時為躲避納粹而藏匿;未滿16歲即死於集中營,成為希特勒瘋狂滅種屠殺的六百萬猶太冤魂之一。


這50年來,安妮成為在殘暴、集權世界中受迫害者的共通表徵。她的名字,代表了人性、寬恕、人權、民主的覺醒;她的形象,為樂觀向上、堅毅求生的精神,作了最好的註解。在全球數百萬人的心目中,她不僅是位可親可愛的女孩,更是受人尊崇的女英雄。她的日記成為世界各國中小學的指定讀物,更是全人類勇氣與希望的永恆見證。其中一些文句,幾乎已變成人人傳誦的諺語,而且常被用來抒發各類不同的觀點。要是有猶太聖人的話,安妮理應名列榜上

我13歲那年,第一次讀到安妮的日記。我非常認同她為認識自我所做的掙扎,大多數的青少年,都不免嚐過這種苦澀的滋味。但安妮在探索自我的同時,與眾不同的是,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更了解自己的天份。她寫的很多事情,都像在抒發我的心聲。她對母親的憎恨,何嘗不是我的寫照?加上這樣的日記,竟是出自一個受迫害的靈魂,一個被驚懼籠罩的女孩,更讓我低迴不已。最叫我無法釋懷的是,在她寫完最後一則日記的八個月後,就離開了人間。我不禁要問: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這個純稚天真的疑問,卻成了我久久未解的心結。從我的老師、我的父母身上,我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僅有的只是沉默、遺憾、與悔恨。

大約三年前,我再度捧起安妮的日記。這時的我已長大成人,比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整整長了一倍歲數。我讀的這本日記是「選定版」,內含早期版本中略去的部份,而且有些內容相當私密──有親密的告白、難抑的怒火、情緒的紓解,自然流露一個女孩對人、對文學的不凡天賦。待我讀罷,心頭浮起了更多問號:安妮父母兩家的親戚們,當時又經歷了什麼遭遇?安妮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逐漸成熟起來?她有哪些朋友?她的童年出現過什麼轉捩點?她的日記,畢竟只敘述了她這一生中的兩年歲月。

的研究工作於焉展開,去探索傳說背後的那個安妮,去發掘影響、形成她整個人格的大小事件。我希望直探她的家庭背景,及成長的社會環境。她的個性雖然堅強,但仍然善感多情,她的人格仍不斷發展演變。因此在她的傳記中,我並不打算深究她的心理,也無意描繪她一生的輪廓。我的工作,是積極追蹤安妮在個人生活與才智上的發展,儘管她的努力尚未成就即遭腰斬。我的目的,是盡量蒐集這些事實的斷簡殘編,把它們補綴起來,盡我所能呈現安妮一生的真實面貌。
這本傳記無意取代安妮的日記,畢竟她的日記真誠透澈,無人能出其右,我只希望它能與安妮的日記相輔相成。因為安妮眼中的世界,無論是她周遭的一切,或是隱密之家窗外的天地,都是非常片面的。我在本書中試圖提出更廣泛的觀點,記錄她生活中的點滴,介紹她家人與朋友的背景。此外,任何關於安妮一生的紀錄,必定也同時揭露納粹政權的喪心病狂,從煽動種族仇恨,到排擠、羞辱、剝奪民權,乃至於遣送猶太人,進行有組織的屠殺等,這些在本書也處處可見。安妮或許稱得上是希特勒暴政下最出名的受害者。
歷史學家鮑爾(Yehuda Bauer)有言,歷史研究不能只靠理論分析,還得敘述真實經過。誠然,說故事,總是比講理論更能打動人心,而我也試著用更能吸引讀者的方式,向大家敘述安妮的故事,和她的家庭、她的友人。我希望我的讀者們,能藉此反省納粹的暴行,並思考是怎樣的一種社會,能孕育出此等塗炭生靈的罪孽,進而反省我們對今日世界應盡的責任。1944年5月3日,安妮15歲生日之前的一個月,她在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在全人類無一倖免地經歷一場大變革之前,必將掀起戰爭,我們辛苦建立、孕育、發展的一切,皆將慘遭剷除、破壞,在此之後,一切又重新開始!」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地球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戰爭,真正和平的時候只有短短四天。伏爾泰有言:歷史不會自己重演,讓它重演的是人。人類雖有聰明才智,但畢竟本性軟弱,破壞心重,當我們隨波逐流之際,也就逐漸忘卻了人性,我們要在大亂之後,才能重頭來過。儘管這樣的循環不斷重覆,我們對人類學習的能力仍寄予厚望,因此,像安妮這樣的故事,將一再成為我們的借鏡,永不會被世人遺忘。
若沒有親身經歷納粹大屠殺的這一代,讓我得見他們腦中依然鮮明的慘痛回憶,這本書恐永無寫就之日。我要感謝所有曾與我分享這段過去的倖存者,尤其是認識安妮本人的人。若不是他們對我的信賴,勇於在我面前重新挖出血淚斑斑的記憶,不吝吐露已埋葬五十餘年的往事,讓我有機會在書中帶上一筆,這些辛酸的點滴,很可能就此永遠絕跡。在我蒐證的過程中,我找到二十多位與安妮同輩的人,也和許多於戰後結識安妮之父奧多(Otto Frank)的人晤面,在多次訪問後,其中有些人甚至還與我結為好友。
我的受訪者說明了他們與安妮及法蘭克一家結緣的經過,還把照片、信件、手寫短箋、重要文件(很多是未公開的)一一讓我過目,讓我得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認識安妮的一生。他們也回答了數百萬讀者的疑問:是誰出賣了法蘭克一家?安妮對她的日記有何規劃?安妮筆下大肆批判的母親--艾笛絲‧霍蘭登‧法蘭克(Edith Hollander Frank),是個怎樣的人?直到現在,我們對安妮之母的認識仍很有限,連她受過怎樣的教育都不曉得。五十多年來,她和整個霍蘭登家族,都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因此我在書中想達成的目標之一,是讓讀者多了解艾笛絲的真面目,並評斷她對安妮的影響力。這一部份,多虧遍佈全球各地的霍蘭登家族成員大力相助。德國的許多政府單位,更是不顧官方程序,大膽為我公開原始卷宗,讓我有幸成為首位得見這些第一手檔案的作家。
我要特別感謝紐約「安妮‧法蘭克中心」(Anne Frank Center)國際事務主任柯爾‧蘇耶克(Cor Suijk)。這位奧多近二十年的好友,在奧多死後守口如瓶十八年,竟同意讓我過目安妮的兩篇日記:一篇寫於一九四四年二月八日;一篇是這本日記的「序」,寫作日期不詳。安妮日記中目前尚未出版的部分,幾乎就只剩下這兩篇了。蘇耶克先生能信賴本書,透露這些文稿依然存在的事實,讓我感激不已。安妮是於一九四四年春天改寫這些日記,並把最後的版本謄在活頁紙上。奧多把這些活頁紙與安妮其他的手稿分開保存,並於一九八年他去世前數月,把活頁紙交給了蘇耶克先生。奧多無意在他有生之年公開這些資料,以免他與第二任妻子遭受各類疑問的騷擾。其中一段,安妮講了些有關艾笛絲私人生活的細節,這與她在其他篇日記中所描寫的母親大為不同。還有一段則講到安妮對這本日記可能有的計畫。總之,這兩篇日記讓我們對安妮的認識更加深入,蘇耶克先生也因此被打動,同意將它們公諸於世。多謝他慨然允諾,填補了安妮的家族史中一塊很大的空隙。
荷蘭方面,我要答謝的人包括: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立戰爭文獻院」(RIOD)的大衛‧勃努(David Barnouw),對我提出的問題可謂知無不言。「安妮‧法蘭克基金會」(Anne Frank Foundation)的詹‧達伯曼(Jan Eric Dubbelman)、伯特‧范瑞(Burt van Rijn)、丁克‧史坦(Dineke Stam)、依特‧史多克(Yt Stoker),他們除了提供寶貴資料外,更信任我這份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歷史學家約克‧卡尼斯麥耶(Joke Kniesmeijer)極富啟發性的見解,對我影響極深。電影導演威利‧林德威(Willy Lindwer)不忘為我打氣。荷蘭紅十字會的蓋爾斯多夫(H.C.Giersthove),他辦公室的門幾乎被我敲破了,但仍十分樂意迅速回答我的問題。古蹟保存室(Offi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的迪克‧范德賀斯特(Dick van der Horst),及阿姆斯特丹的鐘樓管理員布德威‧茲瓦特(Boudewijn Zwart),對維斯特教堂(Westerkerk)鐘塔的運作,提供了極為詳盡的解釋。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