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6月7日:全国作文日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3 15:01
标题: 6月7日:全国作文日
张以瑾 于建坤 梁杰:高考作文改革“在路上”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06/08/content_96701.htm

“全国作文日”,有人这样形容每年6月7日。

  上午11点30分前后,各省高考作文题陆续“浮出水面”,媒体争相报道、组织点评,网友们转载、围观、吐槽、仿写……俨然参与一场集体狂欢。

  作为分值最高、灵活性最强的大题,高考作文似乎天然具有舆论效应,但更深层的看点,或许还在于它被视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正因此,不少学者呼吁,要基于现实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而不是简单地做价值判断,因为高考作文改革还“在路上”。

材料作文唱主角

议论文命题的特点是把矛盾或明或暗地提供给考生,迫使他们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

  “总体做到了两点:一是事先无法猜到,避免了有的考生事先有所准备;二是没有偏题、难题、‘坑爹’之题与考生作对。”作家叶永烈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看法。

  确实,在材料作文唱主角的情况下,高考作文彻底告别了押题的可能。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绕开“中国梦”这个热点,让很多押题人大感意外。教育评论人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不要急于紧追时事,它不是时政体,而是一个反映学生的观点和他的既有表达的题目。

  “今年高考作文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指向议论文的题目明显占了优势。议论文命题的特点是把矛盾或明或暗地提供给考生,迫使他们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说,以往的命题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即许多表面上看来是导向文论的题目,实际上是诗性的抒情命题,往往表现出变相的强制性主题,不利于考生发挥。

  从出题形式看,今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包括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三种类型,其中材料作文、半命题材料作文占绝大多数,这也是近年高考作文改革的一大趋势。

  对于命题作文式微,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认为:“命题作文与文学创作有所不同,考场中所写的作文应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是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维持可比性和客观评卷的公正性的必然要求。但命题作文考的是实实在在的作文能力,也就是表达、说理的能力,或者说语文的实用技能,而不仅仅是‘白发三千丈’式的文学想象。”

  材料作文之所以成为主流,主要在于它具有两大优势:

  一是多方面、多视角的材料能广泛联系现实生活。杭州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丁飞说:“这样能鼓励考生自由创新、个性立意,更好地显现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自由发展理念。”

  二是材料审题整体难度不高,能让考生有话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程翔认为,“材料类作文要求考生用自己所知道的材料印证其所生活的世界,能让那些关注生活、思想敏锐、视野开阔的考生脱颖而出。”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去自我中心”的思维意识,或是审视自我、或是反思当下、或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看到局限、学会思辨、把握平衡。如上海卷关于“更重要之事”的思考,可以谈个人当下的局限性,也可以谈登高才能望远,不要做井底之蛙;安徽卷可以思索自身应该不执于过去而着眼于未来,高中生应该对人性即将展开的可能性有所期许;四川卷的立意也可以从寻求人的多元性平衡角度破题;湖北卷“方”与“圆”的问题就可以谈及学生对处世智慧的思考。

  “高考试卷坚持‘考试也是学习’的思想,认为考试同样存在弘扬什么、批评什么的价值观导向,同样存在培养健康情感的问题。”程翔认为,今年作文试题以北京、海南、山东、江西等为代表,注重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关注当今时代潮流发展趋势的材料,注意蕴含在材料中的正确价值观导向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广东卷“富翁捐助”、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等作文试题,立意角度多元,没有联系的意识、发展的眼光、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难写好的。


什么是“好”的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好与坏,主要在于它能不能提供比较大的思辨空间,能不能让学生自由表达。

  “好的高考作文试题既要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又能提供若干个立意角度;既要尽可能让考生们有话可说,又要能考查出思想境界、思维品质之高低;既要体现一般社会正确价值观,还要有一定的时代性、新颖度。”广西柳州高中校长李昌林认为,北京卷“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全国大纲卷“同学关系”、安徽卷作文题等都是今年较好的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好与坏,主要在于它能不能提供比较大的思辨空间,能不能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是最重要的。”熊丙奇认为,今年有些题目给学生的思辨空间还是比较小的,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也不够,这也是未来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黄玉峰认为,学生身处校园一隅,生活单一,思考问题的面也容易窄化,而上海高考作文题一向平实,注重思辨,这是它的特色与长处。上海卷今年延续了这种风格,“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命题思路能够引导语文教师引领学生不局限于个人的小世界,去拓展自己的思维,辩证地看待世界,这对于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在材料作文主导的格局下,不少专家认为天津卷命题“守正出新”。“半命题作文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程翔说,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

  孙绍振认为,普遍评价较好的命题也可能隐含“败笔”。以福建作文题为例,顾城诗里的关键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这个题目不但激发了想象,而且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即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但马上就产生了如何存在的问题,即苏轼担忧所谓的“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因此,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空间。

  “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显得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有明显缺陷。”孙绍振直言不讳地说,“败笔”之处在于把诗人的结论告诉了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显示出来,就肯定变成了规定了考生立论的题旨。“这有点煞风景,把这样的思想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呢?”孙绍振说。

  事实上,所有关于高考作文的讨论,都会指向一个本位问题:高考作文要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今年的高考作文有没有达到这些目标?

  李昌林认为,高考作文一般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审题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二是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特别是道德素养;三是考查学生感悟生活和生命的能力。尤其是第三种考查,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理解题目材料,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联系生活和生命经历,充分阐述和生发出自己的感悟。总的来看,今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题都基本达到了这些目标。

  “高考作文对学生的核心要求莫过于‘读书做人’,如何从生活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是最关键、也最有用的方法,更是启发学生对今后道路的思考和预期。”黄玉峰说。  

  高考作文缘何频变脸


命题关注点由注重道德引导到关注人生思考、个性表达,到高尚品行倡导、人文关怀、生活哲思等多元格局。

  很多人注意到,高考作文这几年一直在变化,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再到话题材料作文。高考作文为何频频变脸?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理念和逻辑?

  “从命题形式看,命题形式走向多元化,限制由大到小。”李昌林分析认为,近20年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为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多元并存——回归“新材料作文”的变化。2007年后,材料作文逐渐回归,并超越了以往的水平。命题关注点由注重道德引导到关注人生思考、个性表达,到高尚品行倡导、人文关怀、生活哲思等多元格局。

  “高考作文走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主题性命题逐渐衰微,代之以非主题性命题,所谓话题、材料作文,首先考核的是学生自主确立独特主题的能力。在材料和问题面前拿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来,这是素质的主体性、创造性,也是竞争力。二是这几年的命题逐渐从侧重抒情性的命题向议论性,也就是理论性的命题转化。”孙绍振认为,这符合世界各国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因为不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英国,作文命题都是理论性的,法国是哲学性质的。新加坡甚至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不能写抒情散文。把检测理性思维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曾经有中学语文教师指斥脱离中学生实际,这话恰恰脱离了中学要进入以理性思维为主的高等教育的前景。立论不但为文之本,而且是为人之本。要把学生教得像“人”,即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启蒙思想家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

  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李昌林认为:“今后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应该继续注重作文的导向性,注重作文积极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对生活思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作文的探究性,防止学生套写,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作文的可写性,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得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然而,高考作文改革也带来另一个话题,即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指挥棒”或“风向标”的作用,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不应该过多强调高考作文的导向作用,因其容易让师生不再关注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沉湎于解读应试的阅读作文的高分密码,甚至催生作文教学宿构、抄袭、套写等不良风气,破坏了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序列和生态,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南通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认为,语文教育要从根本上关注人的生命生长,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生命的色彩,用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而不只是教会学生应试。

  不过,孙绍振则认为,作为“指挥棒”或“风向标”,高考作文改革对中学语文的导向作用是货真价实的。“能写好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雄辩的表现。当前效果不彰的原因,主要是有太多的选择题和变相选择题。如果要让高考作文这根‘指挥棒’更有威力,除了把作文分值提高,别无选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3 15:02
凌宗伟:莫将枝蔓当本然——关于高考作文的言说

《中国教育报》张先生早在几天前就希望我参与他们策划的《高考作文的“全民时代”》,没想到岳丈昨天仙游,但答应的事情还是要办,所谓“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于是请几位同仁帮助我收集资讯,提供提供意见及时通过QQ传递给我,利用守灵的间隙,完成了以下文字。至于他们用不用,用多少,那是他们的事。
通观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尽管出现了几个省份直截了当的命题作文形式,总体说来以材料或作文形式呈现的作文,依然为主要的命题形式;审题不再过多的为难学生,题目趋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多数学生有话说,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学生有一定想象、理性思考的空间;立意指向注重材料或话题的思辨性可以说是今年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特征。
具体说来,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更是精彩纷呈、姹紫嫣红,呈现出诸多不一样的所在:
第一,材料作文如日中天,占有雄视天下的位置。去年江苏还坚持材料加命题的形式,今年已举手向材料作文投降;但有意思的是,湖北去年是材料作文,今年却是话题作文,看来话题作文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应该退出;而天津卷竟然是半命题形式,这种常在中考作文中出现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中,竟然有让人眼前一亮之感,想来明年或许有跟进者。
第二,材料形式多样内容缤纷,寓意指向众多。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今年的材料形式有寓言故事,比如新课标卷涉及的钻石故事;有生活扫描与社会思考,比如山东的“名人与咬文嚼字”,北京的“科学家与文学家对手机的看法”,广东的富人捐助引发的思考;有科普说明,比如重庆关于大豆的解说;有哲理名言,甚至是几种的结合,比如湖南是两则材料,一段为高蹈的诗意性文字,一段是生活性扫描。不一而足的形式让今年的题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无论什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引导学生走向高尚,
引导学生拥抱现实却始终如一。
第三,材料审题整体难度不高,能让学生有话说。比如广东卷不同人对捐助的看法,三个都可以立意,无所谓高低,学生只要选择其中一点即可。
贴近生活,感悟时代,拥抱现实,这是今年作文的主题词,也是中学写作永恒的引导力量,但是今年作文还是有些缺憾,提倡准确定位或者守住真我的引导中学走向人格独立的材料似乎没有,能展现现代人的时代精神与现实风貌的材料似乎也没有,而这恰恰是中学教学中应当高举的两面旗帜。
令人尴尬的是,网络上依然对高考作文命题以责难为主,至少也是毁誉参半。比如我们江苏的作文就赢得了“最奇葩”作文的“美誉”。原因何在?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也许这样的案例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在美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学生考SAT成绩几乎满分,报考很多大学无人录取,第二年又复习再考,分数更接近满分,然而一所知名大学拒绝的理由是:“ 如果你认为你去年的分数还不足以被我们录取而今年争取更高的分数的话,这正是我们不录取你的原因”。
毋庸讳言为招生的考试其功能就是选拔,而不是水平测试。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自然就要关注考生的方方面面。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是,大学招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志愿者活动、由平时成绩构成的GPA、学生的自荐信、学校的推荐、特长、SAT或者ACT成绩、高中选修的课程、种族比例等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构成的学生背景
但是,我们的高考似乎在这一点上显得不伦不类,既是为选拔的,又是兼顾水平测试的。这种界限混淆的考试,加上种种有形与无形的力量搅合在一起,将高中教学引向了教学目标的含混不清的境地。目标的含混不清,必然导致教学指向的左右摇摆,处于目标摇摆的教学带来的问题就是当哪一方力量强大的时候,目标就朝哪一方偏转。
因为我们的大学招生就是凭一张高考试卷,就使得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各科教学,自觉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的胁迫,紧跟高考“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高分就怎么教。语文教学自然也逃不脱这样的“必然”:不管学生还是老师,不再关注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是沉湎于解读应试的阅读作文的高分密码,于是,作文教学催生了宿构、抄袭、套写等不良风气,破坏了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序列和生态,严重学生影响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更为可怕的我们不知道是看不到,还是不想看这样的教学带来的后患:缺乏系统的作文训练形成的基础的表达能力和功底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捉襟见肘——大学生、研究生写不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在公开场合不能离开文稿表达观点或者让人不知所云。
但有一点必须搞清楚的是,考试的应然就不是成为教学的“指挥棒”。如果我们的教学双膝骨骼缺钙,奴性的把提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重担寄托在高考作文的改革“指挥棒”肩上,通过“应试”来摆脱“应试”,必然遭遇语文教育的灭顶之灾!

出路何在?在日益当浮躁的教育生态下,我们需要的是要静下心来,思考语文教育的使命所在——语文不仅是工具和载体,更是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是作为人生命体验与提升的文化表征。因而,语文教育要从关注人的生命生长的的高度,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生命的色彩,用教师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而不只是教会学生应试。语文教育首要的是要让学生肯读书,想表达。阅读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阅读可以触发联想,产生灵感;阅读还会使我们发现不足,调整方向。表达可以厘清思路,清醒认识;表达可以丰富想象,分享思想,涵养生命,认清道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6 18:42
瞧瞧,人家的高考作文都写什么?教育禅·第六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cdfc201016nab.html


目录

思考篇
一、瞧瞧,人家的高考作文都写什么?(董文明)
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尚文)
案例篇
一、淮阳青年李健为留守儿童和孤儿建立爱心学校
二、李健:当代的教育圣贤        (王尚文)
借镜篇
一、《爱的教育》序言(节选)    (夏丏尊)
二、教育爱的三种境界(节选)    (秦元东)
三、推荐:
“十不”陷阱毁坏了大陆学子的作文天赋(史仲文)
  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这么样的公共文化(许纪霖)
  中国教育将会没落在商业化的发展之中(刘宗勇)


思考篇一、瞧瞧,人家的高考作文都写什么?(董文明)
一道高考作文题的背后凝聚了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某种指引、嘱咐或考验,关乎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方向。
一道高考作文题考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命题者本身。因为一旦发问,发问者宿命般地与发问一起“出场”,发问者如何发问,直接关乎发问者的教育理念和语文素养。
我们收集了下面这些高考作文题,让大家瞧一瞧,比一比,想一想。

(一)1949年前部分高考作文题

清华大学1931:“本试场记”、“钓鱼”、“青年”和“大学生之责任”四题中任选其一。
清华大学1932:
对对子:孙行者(上联)
作文:“梦游清华园记”

清华大学1933:“苦热”、“晓行”、“灯”、“路”和“夜”五题中任选其一。

北京大学1929:
甲部试题:“清季曾、李诸人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甚众,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
    乙部试题:“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
    北京大学1932:“艺术与人生”、“科学与人生”二选其一。


来源:历史研究 2008年第4期

全国试题:

1.衣服的功用

2.女衣和男衣的比较

3.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帽类

4.我最喜欢穿的鞋子

5.饮食为什么一定要有时候?

6.多吃的害处

7.我最喜欢吃的食品

8.烧饭法

9.我理想中的屋子造法

10.中国的家庭制度怎样改革

11.怎样可以和邻人和睦?

12.家事的类别和学习的方法

13.烧鱼和烧肉的不同地方

14.我们为什么要敬崇老师?

15.我的旅行日记

16.值日生的责任

17.报告我校运动会情形给父母信

18.我的小史

19.自满的害处

20.我的爱惜光阴法

21.益友和损友

22.哪一种游戏最为有好处于人身?

23.不倒翁为什么推它不倒?

24.什么叫“笔耕”?

25.我的书包

26.我家的书橱

27.椅子和凳子的分别

28.船和车的争辩

29.镜子为什么能够照人?

30.工人为什么要罢工?

31.广告的地位研究

32.牛的自述

33.池边看鱼的乐趣

34.喜鹊究竟可以知道认得喜事么?

35.对于《病梅馆记》的感触

36.风和冷暖的关系

37.打电话的方法怎样?

38.人生好像一年的四时

39.一个好风俗

40.我的观察人品方法

41.我的读书方法

42.中国最有名的报纸

43.庙宇中的神像果有灵性么?

44.看中国地图的感受


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21ffdf2d 7375a417866f8fcf.html



(二)1951—2003年中国大陆高考作文题

第一阶段:1951-1965年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二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第二阶段:1977-1991年
    1977:
    分省命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 、大治之年气象新(广东)、“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上海,二选一)
    1978:
    正题: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副题:《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
    1979
    正题:根据《第二次考试》文字,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写成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
    副题:根据《赵人患鼠》译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
  1980:
    正题:读《画蛋》有感。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
    副题:读后感。读《给青年一封信》(巴甫洛夫)有感,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
    1981:读后感。读《毁树容易种树难》,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要紧扣原文,具体恰当。
  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 漫画《挖井》
    1984
    正题:议论文。师生对作文的反映。发表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要联系实际,中心明确,50分。
    副题:记叙文。一个孩子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事迹,根据材料扩写成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
  1987: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材料为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故事)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材料作文 (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第三阶段:1992-2003年
  1992:材料作文 (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记叙文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
  1994:尝试
  1995:材料作文 (素材为诗歌《鸟的评说》)
  1996:我更喜欢漫画《 》。(素材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997:材料作文 (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围绕“心理承受力”展开) ;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给出开头结尾要求补写中间部分)
  1999:材料命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2000:材料命题: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1:材料命题: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誊”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材料: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题目: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音标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海卷)“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来源:http://blog.163.com/nnez_ywz_qzy/blog/static/8420902007510103620707/  


(三)国外高考作文题举隅

美国西北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3.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4.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美国芝加哥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
1.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
1.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2.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作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作的?    
  3.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2007法国高考作文题
  
文科:
  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理科:
  1.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经济社会科:
  1.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2.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3.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 “德行”的论述。    
2008法国高考作文题
文科:
1.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1. 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 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 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经济社会科:
1.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
2.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
3.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新加坡高考作文题
1.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
2.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
3.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4.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 
5.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
  6.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
  7.外国人对你的国家带来的问题比他们带来的利益多?
  8.现在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到底是不是一个实际的追求?
9.讨论一下生活中自我约束的价值。
10.电脑游戏到底是一个多健康的追求?    
11.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只会一种语言绝对是一项劣势。
12.我们崇拜年轻人而嘲笑老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来源:留学网http://www.3607.com/information/00154699.html

2010年法国高中毕业会考(LeBaccalauréat,简称BAC)作文题
1.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文科类)
2.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英国高中课程考试(简称A-LEVEL)作文题
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作文题
1.“我们大家都以为出名带来幸福,似乎这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我们相信不管以什么方法出名都是一种自我证明。但是,那些出了名的人士常常抱怨名气是一种可怕的负担。“把出名当作成就,注定要付出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克拉考夫斯基)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太出名的人更幸福?
2.“如果我们不满意环境,就设法改变它,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改变很少发生,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为改善身边的环境焦虑,而是应该考虑改变自我,使之更适合环境。”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2007年1月)
2012年日本东京大学文科类入学考试作文题
关于一国文化,要给对那国毫无了解的人说明的时候,如何让对方能够充分明白你在说什么?同时不花点儿心思对方就不能明白的困难点在何处?举例说明。
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作文题
对Barock(巴洛克)文体类型的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英国“剑桥法学考试”作文题
人是否拥有独立与法律之外的基本的道德权利,如果有,该如何界定这些权利?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美国SAT 作文题
1.根据下列材料和要求,写一篇作文。
材料:
在社会上以及我们的生活中,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好好解决。越来越多的人被教会对不好笑的事情发笑,用幽默曲化解难题。他们甚至被建议说,多和幽默的人在一起。这是笑可以强身健体,帮助战胜疾病的强有力的证据。
(以上材料选自马歇尔·布莱恩《笑的作用》)
任务:
幽默是化解难题、解决难题的最好方式吗?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观点,并从你的阅读、学习、经验和观察中找出论据来论证你的论点。
2.根据以下材料和要求写一篇作文。
材料:
你可称它为部落,或者网络,或者家庭。无论你称它为何物,你都需要它。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需要它。你并非来自乌有之处。在你之前,在你身边,想必在你之后,总有其他人。即便你一个人生活,即便是你自己选择与世隔绝,你仍然不能脱离落网或者家庭而存在。(节选自简·霍华德《所有幸福的部落都是相似的:好家庭搜寻记》)
任务:
即便人们选择独自生活,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网络或者家庭吗?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观点,并从你的阅读、学习、经验和观察中找出论据来论证你的论点。
来源:http://chuguo.ifeng.com/?thread-59242-1.html

韩国延世大学人文学部入学考试作文题
你怎样看待死亡?
韩国某大学商业和经济学部入学考试作文题
你如何看待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日本庆应大学文学部入学考试作文题
2009年:家庭是偶然的产物还是必然的产物?
2010年:如何听音乐?
2011年:通过被爱学习爱
来源:http://edu.oeeee.com/gk/201206/t20120609_1312803.html

香港高考作文题
片段作文1:运用两个比喻描述肚饿的感觉
片段作文2:刻画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长文1照镜子
长文2那眼睛在看着我们
长文3密码失效
(来源:凤凰网)



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尚文)
最近张鸣先生的一篇博文说到:“教育部的网站公布的调查说,现在有八成的大学生想入党,追求理想信念为其主要动机。从内容上看,这个调查,主要是靠问卷,从问卷的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用说,这样的结果很令人振奋,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多么有理想,有信念。然而,凡是接触过大学生的人,就会发现,似乎并不是八成的学生都这样有理想有信念。私下问问那些想入党的学生,恐怕多数人想的还是毕业有个好的前程。”我立刻想起在所谓大跃进时期,我在浙江日报头版右下角看到的这样一张照片:一个七岁小女孩坐在将要收割的稻田上。暑假回家和生产队里的乡亲一起劳动时说起了这件事,一位老农民说这是骗人的。我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给予了批驳,理由就是报纸上登的,难道还会有假?后来铁的事实证明了我的天真幼稚。这张照片确实是有的,所照出来的现象也是真的,不是经由摄影技术拼凑假造出来的;只是她坐着的稻子并不全是原来长在这块稻田里,而是临时从别的稻田里移栽过来的。我完全相信“有八成的大学生想入党”确是事实,“追求理想信念为其主要动机”为被调查的大学生所写也是事实。只是仅凭问卷上的答案来肯定“追求理想信念为其主要动机”,觉得不太靠谱。我多年滥竽大学教师行列,我的直觉判断和张先生一样:“恐怕多数人想的还是毕业有个好的前程”,有关调查工作人员似乎未免失之轻信。

记得马克思说过,“轻信”是最可原谅的缺点,自然不宜深究;但如果由此出发制定有关政治思想工作的方针等等,那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因为多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离开了“实事”,所求出的“是”难免失真。譬如关于中小学“禁补令”实施的效果如何?假如通过问卷调查,“效果良好”的比例就很有可能超过八成,因为众所周知这样写对自己有利,而事实上“进补”却多了去了,同时逃避检查的办法也多了去了,光凤凰网今天就报道了如下两条:“沈阳一学校为躲‘禁补令’组织400名学生跨市补课”, “黑龙江:学校为躲纪委检查 连夜组织学生烧书”:正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若要真正战胜“魔”,首先要发现魔,为此就得识破魔隐藏自己化妆自己的种种伎俩,决不能为其道貌岸然所蒙蔽。不过,从这两条消息看来,魔之难于战胜,是由于魔就藏在某些布道者(如学校校长、教师、教育行政官员)的心里。古先贤早就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哪!

                                       2012.端午前夕


案例篇一、淮阳青年李健为留守儿童和孤儿建立爱心学校《周口晚报》消息:淮阳青年李健为留守儿童和孤儿建立爱心学校 在周口淮阳县安岭镇,有这样一位青年。为了让孤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他用自己打工挣来的血汗钱并举债累累,在家乡建了一所只招收留守儿童和孤儿的学校——安岭镇实验小学。他给学校定下严格规矩:非留守儿童和孤儿,不收;孤儿到校管吃、管住、管穿,费用全免。他的这一举动,让家人和邻里费解,很多人称他是办学的傻子。他就是淮阳县安岭镇周楼行政村的李健。
  免费收留孤儿
  因为家里很穷,李健在初二时就辍了学,16岁就外出打工。24岁那年,李健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新疆准噶尔盆地,用打工挣的钱买了40多头牛,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放牧。几年下来,他积攒了40多万元。
  200011月,李健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当别人都以为他会好好享受后半生时,没想到他却计划着筹资办一所只招收孤儿和留守儿童的学校。
  做出这个决定,除了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外,我偶然看到的一幕更坚定了这一想法。李健说,有一次,他到一个敬老院办事,寄居在敬老院的孤儿张玉玉姐弟俩的遭遇深深触动了他。姐姐才16岁,却辍学当起了弟弟的家长,不仅照顾弟弟,还每天接送弟弟上下学。敬老院距学校1.5公里,每天都是姐姐带着弟弟往返。他当时就想,一旦条件允许,他就要办一所学校,给孤儿们营造一个尽可能温暖的家。
  李健办学的愿望在几年后实现了。2007年,他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成立了安岭镇实验小学。学校建好后,李健开始到各乡镇了解孤儿的情况。在招收20多名孤儿后,费用有了压力,但每每看到可怜的孩子,他仍选择收下。至今,李健收留过的孤儿已有50多名,其中不少升入了县城中学。在这里,孤儿们的学习、生活费用全免。
  人家办学是为了挣钱,李健办学是在行善。学校一位教师说,李健不但义务承担起孤儿的教育,还负责孤儿的日常生活费用。每年招收学生时,李健只招收留守儿童和孤儿,其他的学生就是拿着钱来也不收。放着钱不挣的人,大家是头一回见。李健对这里的学生非常关心,在冬天,他经常组织学生去浴池洗澡,每次都要花1000多元钱。
  收留孤儿不嫌多
  目前,在安岭镇实验小学里生活和学习的孤儿有21名,最大的孩子13岁,现在读六年级,最小的6岁,现读一年级。由于特殊的身世经历,大部分孩子的亲情观念比较淡薄,表现得自私、自卑和自闭。但是,孩子们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孤儿小代进学校时,穿着一件爷爷穿过的大褂子和一条青布裤子,整日闷闷不乐。李健多次与他交流,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小代生日那天,李健特意为他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邀请其他20名孤儿参加。小代非常感动,眼含热泪为李健唱了一首《父亲》。贴心的温暖,使小代心灵的创伤逐渐平复,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慢慢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起来。
  对收养的每一名孤儿,李健都视为亲生,无微不至地关爱着。病了,找大夫为他们治病;衣服脏了,有生活老师浆洗。有的孩子小,睡觉还尿床。为此,李健夜间总要几次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提醒孩子起床小便。他的妻子也不厌其烦地帮着照料孩子。
  李健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孩子们也不辜负他,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每次讲到孩子们的成绩,李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豪。建校第一年,六年级毕业生53人,有13人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免费生。第二年毕业生78人,有33人考上免费生,其中一名女生获得全镇考试竞赛第一名,成为安岭镇第一个考上重点中学的3年全免费生。目前,学校已经由最初的6个班380人,发展到现在的10个班737人。
  他们都是好孩子,别说是21名,就是再多一些孤儿,我也不嫌多。李健说。


二、李健:当代的教育圣贤(王尚文)
当了48年教师,蓦然回首,我不但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反而感到后怕,为自己没能真正尽到教师的责任而感到无比沉重、愧疚,对教育、教师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感。

教师以教育学生为己任,与别的职业实有质的区别。教育最犯不得错误,因为犯不起:错误的教育对学生心灵错误的影响,几乎永难消除!而从实践的层面看,又几乎人人、事事、物物都无不在教育我们的学生,虽然未必自觉;社会是非常纷繁复杂的,假恶丑也时时、处处对他们在起着教育的作用,而且可能比正面的教育更有力、更有效。就说父母,即便其对子女的爱心无可怀疑,他们的观念、习惯、方法也未必全都正确、有益。实际情况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他就走在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魔鬼”总在张牙舞爪伺机扑向他们,即使没有将他们完全吞噬,也极有可能给他们造成种种难以治愈的伤害。还好,没走多远,教师出现了;而且传统在告知他们:教师是真正爱护他们的,教师总是正确的,可以而且应该甚至必须以教师的是非为是非。虽然排在末位,教师从人群里被挑选出来,和天地等在一起供上家家都有、人人膜拜的香火牌位!教师,应该是把孩子引向正途的唯一可靠可信的非凡的人——他,代表人类业已达到的文明高度,指引着孩子前进的方向,简直就是上天或上帝派到人间来呵护他们、教导他们的使者。但在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他们的责任,更未必能够尽到他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当年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也和别的职业不同,教师和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几乎完全合而为一,而不仅仅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他才是教师。由于他是教师,他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即使在退休之后,即使在弥留之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是教师”的意识总是会不知不觉渗透其中。在这一点上,各种宗教的教徒庶几近之。

教师是教人怎么做人的,因此,他一定有他的“人学”观念、“人学”思想、“人学”追求、“人学”规范。他不但是一个“人学”思想者,更是“人学”的践履者,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于“人学”的博大精深,他一定始终是“人学”的探索者,他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人,而且一定是和学生共同探索一起成长。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对他所教学生的爱,还有他的活生生的学生,给了他永不枯竭的动力。他就像夸父逐日一样追求着他的教育理想!由于教育总是朝前走的,这就决定了理想必然是教育的“眼睛”,教育的脊梁,教育的灵魂;没有理想,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师生奔向理想的过程,教师为了理想而致力于当下。

教育,教师,神圣而又艰难!因此,当一个人真正进入教师的角色,他也许就会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顾及旁的一切,如名利地位等等,好像一只脚踏进了空门。李叔同为了在经济上支持他的学生刘质平,他甚至愿意推迟他出家的时间。这时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空门,但他没有(不能!不愿!不忍!)忘情于他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就是普度众生之一途,普度众生在他是高于重于个人一己之了断。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有多少这样的教育者为教育而看空世俗所珍惜所尊崇的一切!他们为了真正踏实教育这一只脚,心甘情愿、自然而然地把另一只脚踏进了空门。《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而教师呢,唯有学生忘不了!唯有教育忘不了!作为教师,当然没有必要丢下妻子儿女,但却可以为了学生、为了教育而放弃功名利禄。夏丏尊,不愿涉足官场,为了自己不被选上“议员”,有意改了自己的名字,因为选民的极大多数会把“丏”错写成“丐”,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落选。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他真的把自己的一只脚踏进了空门!

从教,就是逐日的过程,就是悟道的过程,也就是修炼的过程。为了理想,为了教育之道,为了学生之爱,视富贵如浮云。教师的天空,没有灿烂绚丽的浮云,只有澄澈而无边的蔚蓝,也许寂寞,但却永恒!

写到这里,我只有无限的愧疚!但同时眼前一亮,似乎对孔子说的“吾与点也”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因为它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以上的文字写于527日,题为“一只脚踏进空门”。最近看到李健为留守儿童办学的事迹,发现真正修教育禅、悟教育道的圣贤就在我们的身边眼前,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不禁为之欢欣雀跃!孔子指出:“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也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与人同耳”!朱熹也一再强调“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李健,就是当代的教育圣贤!就是我们的楷模!有不少人看到当前教育的弊端,比比从前的和外国的教育,常有生不逢时的感慨,或逃离本土的打算;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李健的伟大实践昭示我们:路在何方?就在脚下!

借镜篇一、夏丏尊:《爱的教育》序言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译林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二、教育爱的三种境界(节选)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秦元东


(一)喜欢:指向儿童的优点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是因“善”而爱,且是为了“善”而爱。柏拉图也明确指出,“爱一个人就是真正地爱他身上的善”。当教育者如他们所言,因为儿童身上的“善”、或者他们认为重要的“优点”而爱他们时,这就是教育爱的第一种境界,即喜欢。
  作为指向儿童优点的喜欢,从教育者角度看,他们只爱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儿童,真正爱的是儿童身上的优点,而非“儿童”这个人,并倾向于将儿童塑造成为自己期望之人。从儿童角度看,那些已经具有这些优点的儿童,为了能继续得到这种爱,主要任务是保住与强化自身这些优点,尽量克服与改正自身某些教育者认为的缺点(也许事实并非缺点),最终变成教育者喜欢的人;那些暂时不具有这些优点的儿童,如果想要得到教育者的爱,就必须克服自己身上教育者认为的那些缺点,想尽办法具有教育者认为的那些优点,至少表面上要具有,最终也会成为教育者期望之人。总之,如果儿童想得到教育者的爱,最终都将成为教育者期望之人。
……
喜欢是“没有能力的爱”,“只是一种要求,希望被爱者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或表现。那不具有启发性,在深层心理意向言,带着占有或贪婪,甚至在爱的行动背后,是一种野心。”②
 
(二)喜爱:包容儿童的缺点
……
相比于喜欢,喜爱具有了一定的包容性,给了儿童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其进步所在。但是,二者都以儿童身上某些教育者看重的优点为条件,是一种“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是欲望和占有,它没有温馨,没有启发性,缺乏优美的感动性。”③这种条件化了的爱,在满足了儿童爱的需要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蜕变为了一种操纵与控制。当一些儿童碰巧具有教育者看重的优点时,是否就可以避免被控制的命运呢?也许在某一特定时空中,教育者所看重的优点和一些“幸运儿”具有的优点之间重合了,但“人是随时在改变的存有”(雅斯贝尔斯),在不同时空中,教育者所看重的优点、儿童具有的优点,都不是亘古不变的,这种变化性,导致了这些“幸运儿”只是在教育者看重的优点与自己具有的优点重合的特定时空中才暂时免遭了教育者的控制之苦。总之,在不同程度条件化的喜欢和喜爱中,所有想得到教育者爱的儿童,其命运都是相同的,即被操纵与控制,他们的区别仅仅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区别。
 
(三)真爱:超越儿童的优缺点
……当教育者面对儿童时,不再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其进行优缺点的划分与确认,而是将儿童视为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完整的人,并因此而爱他们时,就升华为了第三种境界的教育爱,即真爱。
作为超越了儿童优缺点的真爱,从教育者角度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对儿童的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对儿童的尊重”意味着无利用,使之按照他的本性成长和发展;“对儿童的认识”使得这种尊重成为可能;“对儿童的关心与责任”构成了教育爱的本质,意味着教育者心中时刻有儿童,对儿童的需要、兴趣与要求等非常敏感,并随时对其主动做出反应,以促进他们依其本性成长和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安东尼·圣欧伯利说爱是“我引导你回到你自己的过程”。从儿童角度看,他们最终从有可能失去爱的恐惧中彻底解脱了出来,从教育者的操纵与控制中获得了解放,不仅被允许,而且被保护与鼓励保留自己的个性,依其本性自由发展。

《幼儿教育》2008年第21期



三、推荐:“十不”陷阱毁坏了大陆学子的作文天赋(史仲文)http://shizhongwen.blog.ifeng.com

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这么样的公共文化(许纪霖)http://blog.sina.com.cn/xujilin57

中国教育将会没落在商业化的发展之中(刘宗勇)凤凰博客



(本期编辑  董文明  颜炼军  杨更生  王尚文)
同期发于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625919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6 19:08
台湾老师:台湾作文题目活泼 不比大陆高考差2013年06月1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大学教授和高中语文老师6日指出,台湾岛内大学学测和指考(相当于大陆高考)作文考题,近年来题目也很活泼,例如“漂流木的独白”等,相当不错,不比大陆高考差。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灿表示,大陆因为各省作文考的题目都不同,可能因此显得多元、多彩多姿;但不论大学学测和指考,出的题目就是要照顾全体考生,不能让考生觉得“big surprise”(吓一大跳)。
近年来台湾指考作文题目包括“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宽与深”、“应变”、“惑”、“探索”等,学测题目有“人间愉快”、“自胜者强”、“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漂流木的独白”、“逆境”、“如果当时”及“走过”等。
参与多年指考、学测阅卷的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海平指出,台湾这几年作文出题已尝试改变,相当活泼,“出的题目不会比大陆高考差。”
谢海平也说,台湾社会多元,出的题目不能有城乡差距,也不能偏哪一类科,要大家都能写。
台北市中正高中语文老师杨玉如表示,相较20年前,这几年大考题目愈出愈好,也很灵活,不论“人间愉快”或“漂流木的独白”等都相当不错,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