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千树万树梨花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16 16:56
标题: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万树梨花开                      ——漳州文学30年扫描

                               著名作家/青禾

写在前面的话: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比较仔细地回忆一下漳州30年来的文学。这种回忆是温暖而亲切的。我在回忆中分享朋友们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1979年11 月中国作协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时期文学春天的到来。漳州和全省全国一样,文学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的时期。
漳州具有优秀的文学传统,建国前就出现过林语堂、许地山、杨骚等一批具有全国,仍至全世界影响的作家。但是,漳州本土的文学创作一直比较薄弱。建国后,以陈文和、陈布伦、吴秋山等为代表的漳州文学创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的摧残。文革后,陈文和、陈布伦先后创办了地方文学杂志《芝山》(龙溪地区文化局主办)和《水仙花》(原漳州市即现在的芗城区文化馆主办),为培养漳州文学作者,繁荣地方文学创作,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水仙花》由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题写刊名,《芝山》由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题写刊名。《芝山》于1987年10月(第四期)起,成为全国正式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同时出版“中篇小说专号”,发表杨少衡、青禾、沈丹雨、陈美卿、黄春林等人的五部中篇小说。1993年,《芝山》改名《南方》,《南方》由季刊、双月刊发展到月刊,2009年1月改名《闽南风》,是一家受欢迎的综合性月刊。
改革开放30年来,漳州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据我所知,漳州作家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收获》《诗刊》《十月》《当代》《小说月报》《诗选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长江文艺》《作品》《芙蓉》《时代文学》《福建文学》《百花洲》《飞天》《延河》《江南》《奔流》《海峡》《雨花》《作家》《山东文学》《当代作家》《当代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天地》《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几乎全国所有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中、长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上万篇(首),正式出版长篇小说、长篇传记文学、长篇散文、长篇报告文学40多部,小说集、散文随笔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200多部。不但在数量上可观,在质量上也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认可,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有数十篇(首)作品入选各种全国性选本,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文学奖数十人次,有10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从漳州走出去的作家杨少衡、赖妙宽被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作家网列入“中国知名作家在线”,至今仍在漳州本土创作的作家也佳作叠出。可以说,一支创作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相当创作实力和创作特色的漳州作家队伍已经形成。
新时期漳州文学是从小说开始的,漳州小说是福建小说的重镇。
在我的印象中,陈美卿是文革后漳州的第一个小说作者,而在当时引起省内外文学界广泛注意的,是漳州小说“三驾马车”。1979年,杨少衡、青禾、海迪在《福建文学》(当时的《福建文艺》)发表第一篇小说,以后,他们先后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国作家》等全国性文学刊物发表小说,被省内外文坛并称为漳州小说“三驾马车”,80年代初,上海《文学报》对此作了报道,《小说选刊》与《福建文学》在厦门联合召开小说座谈会,又登了他们三人在一起的照片,之后,省作家协会两次召开“杨少衡、青禾、海迪作品讨论会”,“三驾马车”之称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厦门大学教授朱水涌在《百年福建小说漫评》一文中,讲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时,说“更有漳州的三驾马车(杨少衡、青禾、海迪)向全国文坛挺进的声声鼓点”。以后,又有赖妙宽、何也、何葆国、今声、叶子等小说家出现,形成一个很有创作实力的小说群体。这个群体得到省内外文坛的公认,《厦门文学》2005年12月,在“百年福建文学”栏目中,隆重推出“漳州小说群专辑”。从湖北到漳州工作的文学博士代顺丽在读过漳州小说家的作品之后,著文称,“在中国当代小说文坛上,漳州是个不可小觑的地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漳州出现过三个进入文学史的作家——林语堂,许地山,杨骚,他们的成名都不在漳州不在福建,在北京,在上海。上海和北京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名家云集,成名也快。而新时期的漳州作家,基本上是在漳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从漳州走向全国,有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杨少衡、赖妙宽现已调离漳州,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他们仍然是漳州作家。进入新世纪之后,杨少衡以《钓鱼过程》《林老板的枪》《尼古丁》《金粉》《秘书长》《蓝筹股》等一系列中篇小说蜚声中国文坛。2006年,山东的《时代文学》“名家测影”栏目,隆重推出杨少衡,由著名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牵头,并约请我和海迪、妙宽、何也几位漳州作家写杨少衡印象记,我写了一篇《漳州人杨少衡》,这篇随笔后来又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通讯》上发表。全国七次作代会期间,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说,以杨少衡为代表的福建小说的崛起,是中国文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出版杨少衡长篇小说《海峡之痛》时,称之为“南方实力派作家领军人物”。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今年5月5日“专题”栏目报道“杨少衡长篇小说《村选》讨论会”,并以整版篇幅发表6篇评论文章。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说,“杨少衡是当代文坛十分活跃、具有较强创作实力的小说家,他的创作成果一直为我们所期待。最近,杨少衡推出了长篇小说新作《村选》。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杨少衡现在是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福建省作协主席。赖妙宽的小说多次入选全国性的选本,电视剧《百姓有约》获得飞天奖,短篇小说《右肋下》进入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天堂没有路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在漳州本土的小说家也硕果累累,蔚然可观。海迪上世纪80-90年代,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再来四客冰激凌》《教犁》《黑风谷》《垛草时节》《冷水坑人家》《住在五楼和六楼的人们》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著名评论家曾镇南先生对海迪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海迪是我家乡闽南地区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并说“读海迪的这些有热力、有希望、有深度的作品,我感到一种浑朴、明洁的美感。”进入新世纪之后,海迪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集《再来四客冰激棱》,在《福建文学》发表中篇新作《四方粮行》及短篇《三担河谣》《跑马溜溜的山上》《吊嗓子》《倒着拿大顶》等,深受行家好评。最近,他的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开台王颜思齐》已经杀青,又应海峡文艺出版社之约,开始长篇文化散文《九龙江》的创作。何葆国近年来在花城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土楼》《同学》《石壁苍茫》《冲动》《山岰上的土楼》等5部长篇小说,今年上半年,又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故事集《牛村驻马办》,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小小说集《命运敲门声》,并列入“中国小小说50强”丛书,其创作由机智逐步走向大气。何也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雾月星辰》、《大地粉尘》、《饥饿的皮肤》和长篇小说《烽火泥巴》,仅去年以来,又在《长江文艺》《西湖》《滇池》《作品》《青年作家》《福建文学》等全国各地文学期刊上发表10多部中、短篇小说。何也被认为是福建实力派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士气息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在漳州小说中独树一帜。青年女作家叶子的创作也引人注目,《福建文学》2003年第3期推出“闽籍作家”叶子剪影和有关评论及作家印象记,2004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集《咖啡人》,2007年出席第6届全国青创会之后,叶子在潜心长篇小说创作的同时,08年于《长江文艺》第8期发表一部历史题材的中篇小说《盐殇》,今年上半年又连续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发表2部中篇小说,风格发生有明显变化,显示了很强的创作潜力。由于为人低调,女作家商陆在漳州鲜为人知,她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拗相公王安石》于2004年在台湾出版。据我所知,这是漳州女作家最早的也是迄今唯一的长篇历史小说收获。西月是个勤奋的作家,在短短几年中,拿出100万字的2部长篇《稻粱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11月)和《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一部现实题材,一部历史题材,就艺术而言,后一部比前一部有明显提升。今声先后出版小小说集《负重的岁月》和《今声微型小说精品集》,作品《拥挤》、《代价》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微型小说精华》;《效仿》入选《中国新时期微型小说经典》,《真诚的失落》入选《2004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绿穗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出版小小说集《赶紧拉上窗帘》。今声和绿穗的小小说多次入选《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在全国微型小说创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事小说创作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叫黄四川,上世纪80年代到日本留学,90年代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东京都的福建先生》(署名黄星夜),据我所知,这是漳州第一部反映海外留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
漳州长篇小说创作,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1992年,江山(江福全)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转折》,著名作家邵华在序言中称,“这部作品是农村生活的本真写照”。17后的200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吴玉辉长篇小说《守护》,《文艺报》于今年5月21日专版推介,著名评论家张炯、贺绍俊著文称,这是一部“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的好作品”。两位作家都是漳州人,都在同一个县担任过领导职务,他们的创作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开放的漳州是一片激动人心的热土,是一块激发创作灵感的宝地。这热土这宝地,可以把原来不是作家的人变成作家。这也许可以作为漳州小说创作之所以相对繁荣的一个注脚。
漳州小说家陈美卿、杨少衡、海迪、赖妙宽、何葆国等人先后有10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青禾、商陆有8部长篇历史小说在台湾出版。漳州小说创作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自由撰稿人郑德鸿创作的长篇小说《那里并不遥远》在网上发表后,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书城”网站“佳作连载”栏目转登,并入选北京联合光华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大型数字电子书《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青年作家黄志强(笔名千幻冰云)的创作的网络小说《梦灵》、《X修真》在网络上发表,点击量超过2000多万次,后又在台湾鲜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青年作家郭燕江(笔名羊男)曾有诗歌入选《中国新生代诗人百家》,最近撰写长篇网络小说《画魂》由台湾承普实业有限公司出版。
30年来漳州出现的小说家至少有以下几十位:杨少衡、青禾、海迪、沈丹雨、朱偑国、丘兰生(驻漳部队作家)、陈美卿、黄春林、王文径、方朝晖、沙特(林志远)、路冰(杨鹭滨)、杨联元、黄海根、陈进昌、赖妙宽、何也、何葆国、今声、吴玉辉、陈进昌、华南虎(黄华南)、黑楠(卢枝楠)、江山(江福全)、少木森(林忠侯)、绿穗(陈力水)、舒云(郑素云)、黄星夜(黄四川)、老狼、叶子(郭美艺)、商陆、西月(罗炳腾)、方达明、文卿、文峰、黄荣才、汤艺琪、黄国华、唐崧、林跃奇、许建立、沈维娜、郑德鸿、千幻冰云(黄志强)、羊男(郭燕江)等。其中沈丹雨、朱偑国、路冰、杨联元、林志远、少木森、吴玉辉、杨少衡、赖妙宽、文峰等,已先后调离漳州,到外地工作。
如果说,漳州小说实力雄厚,沉着稳健,前途无量,那么,漳州诗群则表现出朝气蓬勃,五彩缤纷,名扬省内外诗歌界。与漳州小说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特色和相对集中的主流显示所不同的是,漳州诗歌呈现出流派纷呈和主流显示与活跃的民间诗歌活动相结合的特征。
已故老诗人陈文和先生,是漳州诗歌的一面旗帜。陈文和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出版过9部诗集和散文诗集,他的诗,朴实而真诚、清丽而明快,特别是他对于后进的扶持与激励,令人难忘。而他后期的作品,如散文诗《花开的声音》,表现出一位老诗人艺术上的执着追求,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刘小龙曾经是我省著名的青年诗人,后来,他转向闽南文化研究,并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作为诗人,吴凤章曾经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诗坛,他的诗集《寄远》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正如郭风所说的,吴凤章的诗“写得很精致,很含蓄,也很深情。”安琪从漳州走向北京,她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活动引起诗歌界的重视,入选“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作入选《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诗歌卷》《感动大学生的100首诗歌》及韩国、以色列、美国等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个人记忆》《轮回碑》等五种,她提出“中间代”诗歌概念,并主编《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有学者把“中间代”作为一种诗歌现象写进中国当代诗歌史。道辉提出的“新死亡派”诗歌理念以及他所从事的诗歌活动,在民间诗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老皮近年来出版《卑微者之歌》等6部诗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新诗总汇》《中国最佳诗歌》等十几种选本。黑枣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刊物发表诗歌百来首,从2001年到2005年,诗作连续5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漓江版)和“年度中国诗歌精选”(长江文艺版),2006年出版诗《亲爱的情诗》,2003年参加第19届青春诗会。简清枝在《诗刊》《十月》《诗选刊》《福建文学》《星星》等发表大量诗作,作品入选由王蒙主编的《2002中国年度诗选》,入选《2004年中国最佳诗歌》(漓江版)《2004中国年度诗选》(辽宁版)《新生代诗人100家》。诗歌创作取得显著成绩的还有阳子、康城、林茶居、阿里、子梵梅等人。同时,在全国各种报刊和频繁的民间诗歌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串漳州诗人的名字:黄金涛、朱槐生、陈小玲、郭沧海、胡碧福、何安主、卢一心、林平良、张奇斌、洪武子、楚云、黄文斌、柳小黑、李涌钢、曾平顺、临风、张燕能、张凯娜……
漳州30年的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同样成绩斐然。何葆国出版长篇散文《永远的家园》《驿站》,《永远的家园》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全国第二届艺术图书奖优秀奖,并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杨西北已在《人民文学》《随笔》等发表大量散文随笔,出版散文集、长篇传记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流云奔水话杨骚》。近年来,有10多篇散文作品获得各类奖项,其中《金色的白桦林》和《梅里往事》分别获第15届和第17届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银奖。有论者指出,杨西北擅长叙事,他让笔下的人物在平凡的事件中闪烁出美好的人性光芒。张亚清读书随笔的创作态势见好,作品多次在海外发表,继散文集《团团想》之后,又出版散文随笔集《读史札记》。陈燕松曾在《厦门日报》开辟个人散文专栏,出版散文集《梦见太阳》《品味人生》,陈子铭的散文随带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已出版散文集《一个人和一座城的联想》。张亚达的散文起步较早,在全国各地发表散文近千篇,已出版《追日》《独步》等5部散文集。女作家于燕青近年来的散文创作成果喜人,在《北京文学》《雨花》《福建文学》《作品》《山东文学》《散文百家》《中国青年》《杂文选刊》《美文》以及《中国文化报》《杂文报》《南京日报》《福建日报》《四川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出版散文集《漫过水面》。散文《诗意地爱着》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入围作品,同时入选《第三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散文《身体的隐秘之姿》获第八届(2008)《作品》暨“我的三十年——叙事体散文全国征文”奖三等奖,最近,散文《姹紫嫣红话皮草》又入选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收获灵感和感动—— 60位著名作家与青少年共同阅读》丛书(第三辑)。女作家汪莉莉在《美文》等发表散文几十篇。青年女作家年月在漳州工作期间的长篇报告文学《龙江人寻找龙江颂》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在《文艺报》发表专版评论,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说到散文创作,我还要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如今生活在美国,他叫吴友明,也写小说,但他的长篇记实散文《土楼岁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湖北作家朱晓玲称之为“一部旅美作家眷恋故土的心灵史”,我写了一篇题为《真情叙述,往事生辉》的评论,我以为这是至今为止,关于土楼文化最好的记忆。此外,吴东南、林斌龙、许初鸣、吴勇敢、马乔、庄进忠、吴勇敢、林平良、齐苍、蔡刚华、于勇、吴惠聪、陈立群、谢华章、卢岸川、林丽红、许少梅、徐伟成、周瑞金、野洋、方闻达、铃子(林冰)等人的散文随笔,何也的记实文学,庄河水、陈继共、李建国、唐镇河的报告文学,也取得可喜的成果。漳州杂文作家不多,林绍君杂文集《探头探脑》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收获。
漳州作家的创作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即一个作家往往能同时创作各种体裁的作品,写小说的不但可以写短篇、中篇、长篇,也可以写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写诗歌的可以写长诗、短诗,也可以写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和小说;写评论的也可以写散文随笔。海迪在小说创作的同时,散文随笔和评论都有独到之处。何葆国小说散文双面出击,两面都取得丰收。散文家许初鸣先后散文集《心语》和《漫步》,而作为评论家,他为漳州作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为漳州作家走出福建做出积极贡献。诗人刘小龙近年来,在坚持诗歌创作的同时,转入地方文化研究,出版《东山与台湾》、《海峡神缘》、《东山岛史话》、《海峡圣录》等5部专著。双栖作家方朝晖剧本创作累累得奖,他的小说《填表》却入选《[人民文学]创刊35周年短篇小说选》。小说家王文径发表众多考古论文,成为知名的紫沙壶研究专家。何也的理论文章《小说的故事情怀》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于燕青原来就是个诗人,不但诗与散文并进,而且尝试进行小说创作,并在今年第2期的《特区文学》发表中篇小说《喜结良缘》。诗人道辉最近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30万字的诗论《语词性质论》。漳州作家多面出击,互为补充,交相成辉。我想,这是漳州作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4年,漳州市委宣传部与漳州市文联编辑出版《漳州作家丛书》,“丛书总序”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漳州当代作家群正悄然兴起,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他们的作品与前辈一样,写出了生命的质感,流淌着人生的真谤。更为可喜的是,他们将自己对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社会经济改革与人文状况的探索、对漳州社会历史变迁的思考,融会于心,耕耘笔端,使漳州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时隔5年,我再读这段文字,感到这个评价还是切合实际的。
漳州新时期文学走过不平凡的30年,漳州文学30年,是百花齐放的30年,是和谐发展的30年。文学创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个体劳动,但漳州作家继承中国文学既重文品又重人品的优良传统,营造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向世人展现出群体的力量和优势。在漳州,在清丽的九龙江畔,文友即朋友,平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人发表好作品或得奖,大家为他鼓掌,出现一位文学新人,大家为之欢欣。市作协秘书长许初鸣曾用散文笔调这样写道:漳州文友们经常找机会“聚在一起,活动内容时有变换。互相鼓励,互相切磋,畅所欲言,没有顾忌,不拘‘礼节’,心情充分放松,觉得特别舒畅。在物欲的侵蚀下,天下难得一片净士,大家觉得应该保卫文坛这样一片难得的净土。”漳州作家的创作实力和“文人相亲”的品佫,为省内外文坛所推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0年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是短暂的一瞬,尤如一夜春风,催发千树万树梨花。漳州文坛,满园春色。这春风就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之风,相信,只要春风依旧,漳州文学的百花就和全国一样,永远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漳州具有1300多年的建州历史,而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大理学家朱熹知漳,无疑是漳州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事件。因此,我想借用这位800年前老市长的诗句作为本文的结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09年6月15日,漳州。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