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贵:汉字:“风”情万种 | |
品智生活·汉字:“风”情万种
“风”的繁体为“風”,形声字,从虫,凡声。《说文解字》释义:风从八面来,风动而虫生。这里所说的风,当指空气。这里所说的虫,也并非单指昆虫,而是泛指天地间的飞禽走兽,乃至一切动物。故《水浒传》把老虎称为大虫。“风动而虫生”的意思是说,因为有空气流动,世间万物才得以生长发育。在《易经》中,风是巽的卦象,表示无孔不入,巽义为顺。卦辞解释说,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可无往不利。
空气流动产生的风,来无形,去无踪,看不见,抓不着,只有当它作用于某一物体时,我们才能察觉它的有无、感知它的存在。所以古人把捕风捉影看作是言行不靠谱,是无法办到的事。唐代诗人李峤,曾以《风》为题写过一首五言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就像灯谜,全篇无一“风”字,却巧妙地传达出“风”的具象。
世间有些东西,看似无,其实有。所谓“无为有时有还无,有为无时无即有”。风就是这样,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一旦发作起来,天地为之翻覆。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有了参照物,你就不仅能看到风生水起、风吹草动、风起云涌、风卷残云,而且能听到风声大作、狂风怒号。南唐冯延巳词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就不仅看得见,而且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李白诗云:“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不仅能感知,而且通人性。
说到“风”字,你可能不会想到,它还是上古的姓氏。在原始社会里,先民们的姓氏多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相关。风是伏羲的姓,传说中的伏羲,除了是渔猎始祖、医药始祖、八卦始祖外,还是生殖之神。有个成语叫“马牛其风”,出自《尚书·费誓》。东汉贾逵解释说:“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意思是说,两性相互吸引叫作“风”。后来,便以“风月”、“风流”、“风情”等词汇借指男女情事。“风骚”本由国风、离骚连缀而成,原指文采斐然,与风韵、风雅、风采、风华等词意思相近,也用来形容女性举止。说一个女人风骚,很难界定是褒是贬,是夸是损——眼光清雅者自是清雅,眼光浊俗者自是浊俗。
在《辞源》、《辞海》以及普通辞典中,风的义项有十多个,风的词汇也俯拾皆是,归结起来,不过两大类。一是实指,即自然之风;二是虚指,即社会之风。
自然之风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文性质的风,是由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大气环流,称为“行星风系”,包括太阳风和星际风;另一类是地理性质的风,是由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造成的,称为“地方风”。在科学家眼中,风是自然界和人世间不可或缺的原动力。观风,可预知时令与气候变化:东风化雨,迎来新春;热带风暴,伴随盛夏;风吹落叶,秋气西来;寒流将至,北风先行。风是自然界的使者,带来了万物生长发展的信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我曾整理、加工过一个以“风”为题的文字游戏:风是有脚的,否则何来“风行”?风是有脸的,否则何来“风貌”?风是有脑的,否则何来“风头”?风是有耳的,否则何来“风闻”?风是有鼻的,否则何来“风味”?风是有嘴的,否则何来“风言风语”?这里的“风”已由自然之风演化为社会人文之风。
社会之风较之自然之风的种类就更多了,包括教化、习俗、世相、气势、人品、德操、文理、情致、医学、病症等等。反映教化、习俗的如民风、乡风、校风等;反映世态、气势的如风云际会、风云突变、树大招风等;反映人品、德操的如风骨、风范、风度等;反映文理、情致的如风格、风神、风韵等;反映医学、病理的如风寒、风湿、伤风等。
其实,社会之风的许多字词,都是从自然之风借用、转化而来,取法自然又超脱自然,有不少字词是一身两用,虚实皆可。如,风声、风云、风波、风生水起、满城风雨、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同是风尘,旅途劳顿叫风尘仆仆,向往仕途叫风尘之慕,江湖好友叫风尘知己,卖身青楼叫沦落风尘。由于社会之风人为的色彩很浓,务虚的成分很重,借代的对象很杂,辐射的领域宽广,因此名堂繁多,一一开列出来,同样是“风”情万种。
在文学家笔下,风是自由奔放的:纵横驰骋无挂碍,翻山越岭独逍遥,俯仰天地有气韵,穿越时空阅沧桑,偕云带雨不执着,花前月下任徘徊。风是刚柔相济的:激扬河海,卷起惊涛拍岸;鼓荡风帆,助推航船远行;吹拂杨柳,逗弄枝叶起舞。“东风亦解人间事”,看似无情却有情;“风从花里过来香”,看似无形却有形。宋玉以风为赋,全文不过500余字,却把“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不仅有情有义、有趣有味,而且充满了浪漫色彩,挥洒着人文精神。宋玉不是科学家,不可能从科普的角度告诉我们风的定义和形成原理,但他观察细致、措辞形象,含蓄地对楚襄王进行了一番饶有“风”趣的讽喻,令人叹为观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