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开题和结题,却没有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怎能如此“省略” 中国教育报: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难题,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参与一些课题研究。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先后参加了5个以上的课题,例如“学科四结合”、“高效课堂”、“国际生态化学校”等。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所参加的课题就远不止10个了,如“创新作文”、“唐诗宋词”、“古诗文诵读”等。有些课题研究,确实带动了各学校教育教学的进步,大受老师们欢迎;有些课题,便说不清楚了。 这种“说不清楚”的课题一般是这样的:学校或个人轻松地报上课题,比较隆重地开题,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先写出一个洋洋洒洒的结题报告,再隆重地结题——一项新的课题成果便诞生了。 据了解,在不少学校都有这种“有始有终”,却没有什么过程的课题。笔者就曾应邀参加过一位老师的盛大结题仪式,估计该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也“省略”了过程,因此其结题报告中,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都作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令人震惊和难堪,“可喜”的是该课题顺利结题。 课题通过,皆大欢喜,仿佛这于个人于单位有百益而无一害,实则不然。这种徒有形式的课题贻害无穷,正像建筑在虚无之上的高楼大厦终将会轰然倒地一样。长此以往,课题必将流于形式,更有损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一中学 尹广学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