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28 23:30
标题: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2013年06月19日  作者:张东   
建立“绿色评价”体系 扭转考评学校只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记者 张东)记者今天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突出“绿色评价”,具体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
  其中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是针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的。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4个关键性指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4个关键性指标,不是简单强调考试分数,而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能力和素养。
  身心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多,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不仅重视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兴趣特长养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3个关键性指标,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业负担状况,包括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4个关键性指标,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效率,保护学习兴趣和热情,着眼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发展,协同推进”。在评价方式上,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评价结果也将强调教育质量的改进和激励功能,将被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考核奖惩学校的主要依据。
  要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要通过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
  《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19日第1,4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28 23:32
答记者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2013年06月19日   
“绿色评价”扭转传统教育质量观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张东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如何形成的?“绿色评价”指标是如何确定的?又将怎样扭转社会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今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针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进行了具体解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如何形成?
  教育质量评价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关键,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长期以来,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能够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改革涉及诸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那么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发展,协同推进”。
  强化导向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扭转当前普遍存在的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重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努力办出特色;协同推进就是要统筹规划相关改革,主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使各项改革协调配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绿色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准确理解此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答: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就是要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多元,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这次改革的任务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等;并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保障评价经费投入等。
  大家把这次评价改革称作“绿色评价”,请介绍一下选择这些评价指标的主要考虑。
  答:建立大家所说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这次改革的重点。评价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这套指标框架力图把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细化和具体化,同时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在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
  这次评价改革与以往相比,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评价方式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二是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三是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
  此次评价将对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结果要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考核奖惩学校的主要依据。
  评价改革还需如何细化?
  教育质量评价专业性很强,在改革实践中,有哪些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答:评价改革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等诸多方面,专业性很强,有的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评价指标还需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别进一步研究细化;其具体指标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和全国或区域的常模,像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同时,还需要开发和完善相应的工具,并亟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评价队伍。
  评价改革真正发挥作用还需推进哪些相关改革?
  答:推进素质教育,评价改革固然很重要,但还需要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强化实践育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使评价和考试招生的要求相一致,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意见》出台后,如何确保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答: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省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针对评价体系的具体细化,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制定好实施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地(市)、县(区)工作的指导。
  同时,教育部将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抓好一批实验区,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此外,还将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促进评价资源共享。
  《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19日第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28 23:33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绿色评价"改革 2013年06月19日  作者:张烁   来源:人民日报
教育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绿色评价”体系改变中小学教育指挥棒
  本报记者 张烁
  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6月1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希望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进入“绿色GDP”时代。
  新指挥棒:由单一评价变综合评价,改分数独大为全面发展
  为了高分,中国学生不仅学习压力沉重,更是付出了高分低能、体质下滑、缺乏创新精神等惨重代价。什么是“绿色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引入了“效益”的概念:“学习不能不计成本”。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郑富芝说。
  如今,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以高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在升学率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现在,我们要打造以学生发展为龙头的教育体系。”郑富芝说,“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
  翻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可以看到,珍爱生命、自尊自信、爱国情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师生关系、睡眠时间、学习状态……都纳入其中。即使是“学业发展水平”一项,也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关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新型“指挥棒”,把“分数独大”的龙头,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评价”的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二是注重考察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不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三是注重促进学校质量内控机制,不再过于依赖外部评价。
  如今,在试行“绿色评价”的上海,成果正在凸显。据介绍,一些原先不引人注目的学校,学业质量比较好,学生负担比较轻;而一些热门学校则被发现潜在不足,如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不理想等,还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绿色指标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好差’的主观评价标准,又帮助每一所学校寻找持续发展的方向,从而不断推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说。
  如何落实:运用现代评价方法,细化标准,协同推进相关改革
  评价重点的转移、评价内容的丰富,对《意见》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新要求。“要摒弃传统单一的‘知识本位’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综合的‘能力本位’的评价新理念。对于学生学业发展方面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所学科目的知识和内容,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说。
  “正确的评价可以变‘揭短’为‘扬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有尊严地成长。”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
  专家认为,一是要强调现代评价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强调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避免统考统测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
  《意见》初步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框架,但还需按照中小学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研究细化。在评价标准中,有些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中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等,但有的只是原则性要求,还缺乏具体标准,如学生品德发展等。而对一些抽象指标,如理想信念、求知欲等,还需开发有效的测量工具。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有关高校已经做好准备,为《意见》的落实提供专业支持与技术指导。”辛涛表示,教育部下一步将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制定评价操作指南,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评价资源共享。
  此外,还需要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使评价和升学的要求相一致,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目前推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郑富芝说,“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但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