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29 00:30
标题: 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
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
孙明霞

父母之爱Vs师爱

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爱,永远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一样。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是忘我的,也是义务、责任。因为他(她)是你生的孩子,你必须抚养他(她)、教育他(她),不讲条件的爱他(她),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尽职的父亲或者母亲。即便孩子长大上大学了,你还要为其提供学费。在心理上,孩子是父母情感上的依托,爱孩子胜过爱自己,舍不得穿舍不得吃,也要让孩子吃得好、穿的好,危难时刻会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保护孩子……
当老师不说“爱生如子”,不等于不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绝不可能是“忘我”的,而应该是职责——因为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既然做教师,自然应把工作做好,做不好是失职——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不是面向一个两个,因为学生有很多、很多。但这份工作又不能单纯依靠付出体力劳动去完成,还需要有智慧、真心、真情,于是,这份爱,变得理性、包容,既是站在成人角度对孩子的爱,也是一种相互平等、尊重的爱,这爱中,包含着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帮助、引领、陪伴、宽容、等待、欣赏、鼓励等等。
试想,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比如上课捣乱、不听课,欺负小同学,或者偷拿别人的东西,作为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作为父母又会怎么想、怎么做?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不同。老师会生气,但更多的是会想办法去帮助他(她)、教育他(她)、引导他(她),也会批评甚至惩罚他(她),让学生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假如学生变得像大多数学生一样守纪、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的目光不会始终停留在这个学生身上,而是会转移到更需要关注的学生身上。假如是父母,孩子犯错一定会心急如焚,有的会很焦虑,恨不得有什么灵丹妙药把孩子身上的毛病全除去。理智一些的父母或许会问清什么原因,想法帮助孩子;不理智的,可能会暴跳如雷,甚至会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变成什么样的,父母的目光不会转移到别处,而是一直在孩子身上,他(她)的一举一动都永远在父母的视野中,牵动着父母的心。
当孩子考试成绩一般、处于中游的时候,老师会针对大多数去努力想法改善教学提高质量。但学生没进步,老师也不会过于焦虑,毕竟自己努力了,也问心无愧了。但父母很难冷静面对自己孩子的成绩一般般,会非常着急、焦虑,“这成绩怎么能考试一中呢?以后怎能考上好大学?”会到处打听给孩子找辅导班,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但老师绝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学生身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这届没教好,会原谅自己年轻没经验,争取下一届教好,这爱自然就不可能等同了。
我不否认有些老师的确非常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但仔细分析,生是生,子是子,生与子是不可能画等号的。看到有些年轻刚一年两年的就说自己“爱生如子”,我无法认同,他(她)连父亲或者母亲还没当,怎么懂得父母对孩子的爱?更何况她(他)只是做了一件或者几件关心学生的事情,远远达不到“爱生如子”的程度,“爱生如子”成了一句非常动听的口号。

这些成为我学生的孩子

我做不到“爱生如子”,但我会尽自己所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尽量不摧残学生,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那些成为我学生的孩子——
潘潘是一个很懂事的女孩,还是班长,无论学习还是品行都很优秀。她时常会把自己的小喜悦在作业本里和我分享:“老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的作文发表在校刊上了!”“这个期末我被评上校‘十佳学生’了,还有奖学金呢!”“假期我和爸妈去旅游了!”有时,她会跟我诉说:“最近我班里有同学在谈恋爱影响了学习,怎么办?”我会开心地分享她的喜悦:“太好了,祝贺你!”,也给她分析遇到的问题,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则不露声色的在上“青春期”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谈谈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措施。有时,她还会遇到一些麻烦:“最近班有几个男生特别坏,骂人,说脏话,我又不能和他们对骂,怎么办?”“因为换班主任,班里纪律很不好,新班主任不了解情况,我去反应问题,给他建议,但新班主任似乎很不高兴,总是批评我这班长不会管理,郁闷。”我就找时间和她聊,和她分析怎么和同学相处,如何协调其他班干部管理好班级,如何巧妙地给新班主任建议,改善班级氛围。我想,假如我对学生是冰冷的,她不会对我产生足够的信任,也不会跟我分享或分担她的喜怒哀乐。
小龚是个非常喜欢漫画又特别调皮的男生,从初一的第一堂课开始,他就在画漫画,他的同桌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告状:“老师,他一节课都在画画,您也不管管他。”我问他画的什么,拿出来我看看,小龚说啥也不拿,反而努力的往桌洞里藏。我笑着说:“我保证不批评你,可以给我看看吗?”小龚只好拿出来,还朝同桌瞪着眼嫌她多话。这一看让我太惊讶了——他的漫画竟然是我上课讲的内容,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人物,有对话,有情节,幽默搞笑。我把他的画放在多媒体展台上给全班同学看,并请他给同学讲讲他的画,告诉他可以光明正大的画。于是,以后他的每一堂生物课都是一边听一边画,一个学期结束,就是一本漫画笔记。比如,保护生态环境,他就画了一片被砍伐的森林,小鸟在哭泣,甚至画了光屁股披头散发的元谋人:“由于森林被砍光,元谋人没有树叶做裤子”,讲细胞核遗传和克隆羊,他画了有趣的“小羊找妈妈”连环画……虽然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小龚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从最初的六七十分到后来的八十多分,再到后来顺利以较高成绩升入高中。我想,假如第一次看到他画漫画时我给他的不是欣赏,他肯定不会喜欢我的生物课,甚至说不定还会跟我对立、讨厌生物课。
第一次给初一新生上课,我给学生送礼物,写信给每个学生,期望通过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让学生对我的课充满期待。而每个学生也会给我回信。我收到的回信中,几乎全都是夸奖老师、感谢老师的,但也有例外——金易,他的回信让我有些不愉快。信中他说不喜欢生物学,并说“当你上课时,教室里一片漆黑,课件发出幽绿色的光,你在讲台上,就像一个面色苍白、乌发散乱的女鬼……”看到这样的形容,我很惊讶,我可是一直面带笑容,很亲切、很温柔的样子呀!我思来想去一晚上,感觉他是只个孩子,就尽量幽默的给他回信:“谢谢你用这么独特的比喻让我一下子记住了你,不过,我应该没那么可怕吧?……你可以不喜欢生物,孙老师也不会强迫你喜欢,只是希望你能学到一些对自己今后健康生活有用的知识,孙老师还希望你是个快乐、阳光的学生,在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希望能给你些帮助。即便是‘女鬼’,我也希望是那种可爱的、美丽善良的类型,而不是吃人的哦!”上课时,我特别看了座次表找到金易,原来是个很安静的女生,上课听讲也很认真,但怎么会形容我是“女鬼”呢?看到她笔记很简单,甚至什么也不写,我就在她本子上留言“很期待你的精彩记录”,“努力记得再全一点吧”,“加油”。慢慢的,金易的笔记内容多起来了,也越来越认真了,不仅有文字记录,还会自己添加一些有趣的图画。期中考试总结,她写了一段话给我:“老师,你还记得吗?对于你像女鬼之类的东东,我早就把它自动删除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已经不害怕生物了,而且,生物还很有趣呢!”现在,金易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无论布置实践作业还是观察作业,她都能认真完成,上课也敢于表达了。我想,假如一开始我因“女鬼”的形容而恼怒,从此对她不理不睬,或许,她现在对生物课还是恐惧的吧?
震震是个成绩差、习惯也很差的女生,上课常常没课本,也不听课,并爱和周围同学说话。班主任把她放在最前排,大概是希望她在老师眼皮底下能收敛一点,但不管用,后来就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单独一位。但无论在最前排还是最后一排,她都一样。震震的考试成绩更是糟糕——多则十几分,少则个位数。为防止她捣乱,当我看到她桌子上没有课本时,就拿起我的书走过去:“震震是不是忘记带书了?我的书借给你看吧。”她有礼貌的“谢谢老师”,赶紧转回到自己桌前假装看书。有时安排学生自学时她就说“我不知道看那里”,我只好指着一行或两行字告诉她:“就记住这句话吧,一会儿我提问你来回答?”她就高兴的去一遍遍的背,提问时她真的背过了,全班同学就给她鼓掌。有时,她会上课吃东西,有时会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就说“是不是早晨饭没来得及吃呀?那就先吃吧。”“是不是晚上没休息好啊?还是感冒了不舒服?”“老师,我有点不舒服。”“那就趴一会吧,记得回家量量体温、吃点药。”她就很感激的“谢谢老师”,然后继续趴着……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不要对震震好,她每次考试都能给咱班拉下平均分至少2分呢,她还和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来往……”是啊,她不是我们常说的好学生,但我希望她将来不会成为一个坏人,还能记得课堂上的那点温暖。进入初三,震震变得懂事了,开始学习,尽管成绩依然糟糕,但很努力。初四我不再教她了,她给我写了封长信,其中提到:“孙老师,在这三年里你给我的宽容亲切教导谈话,每一次对我的笑容,是你给我最好的爱。我会不断努力,等到我长大了聚会时让你看到一个新的震震。”

我的爱生之道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和他们交往中都遵循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在他们有进步的时候极力的去肯定、欣赏,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尽量去宽容,给他们更多的理解与耐心,也给他们帮助和引领,等着他们成长。我没有做到“爱生如子”,但我很欣喜地看到,我对工作的负责,我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如同一粒粒种子播在了学生心田,开始发芽、生根:
“还未曾习惯熟悉的教室等不来熟悉的您,还没有适应开学的第一节课收不到您写的信,却意外发现原来您过去一直坚持、从未间断的‘普通’的事,竟有如此之大的让人怀念、温暖人心的魔力。您带给我们的,早已不只是成绩单上的高分。是您,教会了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是您,教会了我们努力付出、不计回报;是您,教会了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以谦卑恭敬之态面对父母、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
这是3班的培昂进入初四之后写给我的信中的句子。
“老师,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生物学教授,既能搞搞研究又能教书育人,把孙老师的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是上高中的林林在QQ上给我的留言。我高兴地看到,他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和“生物”联系在一起,并愿意去传播“孙老师的教育理念”。当然,他们将来是不是从事与生物相关的职业,不在于是不是当老师,关键是我在教学中,在和他们的交往中,他们感受了我真心地期待他们变得鞥好,有美好的未来,他们感受到了我饿责任与真诚……
真的不必说“爱生如子”,只需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坚守职业良知,用纯净的心做教育,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时刻把他们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同时又是成长中的人去对待,那么,我们就能在无声中传给给学生爱,这份爱,是爱父母的爱、爱兄弟姐妹的爱,也是爱他人的爱;是爱大自然的爱、是对大自然中每一种生命的敬畏,也是对人类社会、对自身成长的一份责任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