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especially a profound impact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n i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erm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library, which led to the re-definition of it. The definition of library develops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library mode, and library has evolved from literature-based to information-based. "What is library?" has become a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On the one hand, discussions on the cultural view and knowledge view of library have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library has developed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organization and center into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place and space, which enables library to become a more complex social organism.
【关 键 词】图书馆/图书馆概念/图书馆理论Library/Library concept/Library theory
英国国家图书馆2005-2008年战略规划曾以“重新定义图书馆”(Redefining the Library)为主题引起世界关注。2009年8月,国际图联在意大利都灵召开卫星会议,其主题为“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2010年6月,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调研报告》,其中第十个趋势是“图书馆的定义将随着物理空间的重塑和虚拟空间的拓展而改变”。今天,重新定义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馆现实的呼声与“与时俱进”的要求,而且是图书馆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调研报告》指出:图书馆正在扩展其虚拟空间,减少用于藏书的图书馆空间,并重新规划以利于学生使用。“图书馆作为场所”(Library as Place)的概念对于学生、科研人员和许多教工来说仍然重要。有些图书馆还增设了写作、辅导和媒体中心以提供多种学术支持服务。[26]
从现实上看,图书馆从强化“组织”概念发展到强化“场所”概念。1994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新建蒙特利湾分校时,开设了一个没有藏书的虚拟图书馆,引起了轰动。当时很多人相信,物理形态的图书馆马上就要消亡了。但在2008年,该校新建了一座1万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网页上还出现了一条标语——“作为场所的图书馆”(library as place)。吴建中在南京图书馆百年庆典论坛发言说,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场所是不可缺少的,走遍全球都会发现,图书馆往往都是一个城市最值得骄傲的公共建筑,是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最佳场所。[27]
(2)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Third Place)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1989年在The Great Good Place(被译为“绝好的地方”、“绝对的权利”、“第三空间”)书中提出来的,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社会空间分成三个空间,居住或家庭为第一空间,职场或工作为第二空间,而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称为第三空间,具有公共交流、自由宽松便利、积聚资源和人气等特征。2009年,国际图书馆界提出图书馆可作为第三空间的命题,很快被广泛接受,例如,加拿大满地可图书馆馆长贝迢姆将图书馆比作是民众家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个重要去处之一。耗资1.42亿元的满地可图书馆于2005年开业,有20万电子书,会员过去5年里增长了17%,现有28.6万名会员,会员年访问量达300万人次,是加拿大最繁忙的法语图书馆。[28]
舒茨(P. J. Schoots)曾将公共图书馆称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第二起居室”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市场心目中的价值,拉近了公共图书馆与市民之间的距离。[29]“第三空间”的说法与“第二起居室”有相通之处,都是阐明图书馆对于个人的社会价值,但第三空间比第二起居室更明确了社会分层的图书馆准确定位以及图书馆的不可替代性。
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上,图书馆将从知识空间向智慧空间发展。英国国家图书馆2005-2008年战略规划指出“图书馆传统上作为收集和组织信息,使之更自由获取知识、为子孙后代保存思想记录而存在”,而由于今天的信息泛在以及世界的变化,将国家图书馆的意义重新界定为“创造公共和经济价值,加固研究基础并帮助人们增进知识以丰富生活”[32]。其2008-2011年战略规划又将主题确定为“促进世界知识”(advancing the world's knowledge),而美国国会图书馆2008-2013年战略规划的主题提升到“提高人类的认知与智慧”(to further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wise)。
5 从发展的视角重新定义图书馆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 R. Ranganathan)1931年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的“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growing organism)”至今还有着重要意义。
英国图书馆的“Redefining the Library”引发了全球各类型图书馆的重新定义“运动”,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正在对人们印象中的图书馆重新定义,利用AquaBrowser Library重新构建了图书馆服务网站。[36]2007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上,张晓林所作的报告题为“重新定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于2012年11月4-5日举办主题为“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
[26]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0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vol. 71 no. 6.286-292,(2010-06).[2010-11-19].http://crln.acrl.org/content/71/6/286.full.pd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