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研修,你怎么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18 07:39
标题: 研修,你怎么看?
研修,你怎么看?
填词:手辰
监制:馨荷
演唱:手辰、dpzyzwx、刘文豪、马风、玻璃人、慎独

http://xnjyw.5d6d.net/thread-64970-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18 07:42
http://www.aipai.com/x17/PzsoICIgJiNqJWQqIw.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20 22:31
老师们,2013远程研修开始了,

请大家到微机室集合。

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我正在看。



研修值酷暑,汗滴键和鼠。

坐到腿抽筋,写到脑麻木。

简报不马虎,作业难对付。

复制加粘贴,前修又后补。

巴眼望屏幕,刷新超音速。

专家不赏光,推荐一个无。

闪电般浏览,迅雷般回复。

日出到日暮,研讨好辛苦。

研修研修,你怎么看?

摘抄要标注,抄袭会曝光。

哪怕整到吐血,咱也要咱也要整个原创。

研修研修,你怎么看?

是忧还是乐,是笑还是哭?

由它一网打尽,打尽了打尽了糊里糊涂。

小麦,作业完成了吧?

大人,还有一关未过。

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这个我也不会。



巴眼望屏幕,刷新超音速。

专家不赏光,推荐一个无。

闪电般浏览,迅雷般回复。

日出到日暮,研讨真辛苦。

研修研修,你怎么看?

摘抄要标注,抄袭会曝光。

哪怕整到吐血,咱也要咱也要整个原创。

研修研修,你怎么看?

是忧还是乐,是笑还是哭?

由它一网打尽,研它个研它个明明白白,

修它个清清楚楚。



小嫚,作业推荐了吧?

大人,尚未推荐。

元芳,你怎么看?

专家,给个推荐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20 22:32
远程研修,教师夏季的营养餐

孙明霞



  远程研修,多少年了?至少有五六年的历史了吧?
  记得我在08或者是07年的时候吧,新思考网站,全国开始兴起远程研修这种培训方式,我荣幸成为指导教师,指导的是遥远他乡(记得有温州的,广西的)数学研修班的百余名学员。担心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无法指导,但架不住“被信任”,坚持下来了,每天早早上网招呼学员,全部点评学员的作业,并且对精彩作业还专门撰文写成点评文章,……还要每天完成一份“简报”,差不多都要忙的超过半夜凌晨,不亦乐乎。
  那时的研修,不是“全员”,参加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老师,相对来说老师们都笔记哦啊认真,大家根据研修的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大多是关于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课堂教学的,谈自己的思考。虽然我不是数学专业,但教育理念是想通的,所以,还能够给学员们进行基本恰当的点评,学员也很盼望着我的点评,我编制的简报也屡屡被推荐。当然,我也荣幸的成为全国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
  后来,山东省开始远程研修,领导很重视,记得那一年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还是指导教师,也很努力的每天点评,编制研修简报,因时间就远了,记忆也淡了。
  又一年远程研修,还是关于新课标的学习,课程实施方面的问题,就在校内,很方便,同事们可以互相研讨,感觉既新鲜,也有趣,还能学到不少东西,我担任的不是本校而是外校老师的指导教师。当时,为了促进老师们积极参与学习与互动,将老师们的作业点评数量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结果就出现了很多为应付数量而大量复制粘贴的点评。曾经让我感到惊讶又无奈的是,看到有位老师自己把同样的点评内容复制在自己的文章下面,并且是粘贴了几十次,他到别人的作业下面同样也是粘贴同样的点评内容几十次。这样的情况很多,无奈之下我去删除那些多余的评价,但删不完,干脆作罢。
  有一次,本市举行生物教师实验教学培训班,我被荣邀上课。一位年轻的老师打招呼,告诉我,“我就是那个在远程研修中复制粘贴点评被你批评的老师”,这让我意外,也不好意思。他解释到:上级要求点评数量不少于**条,而我们校长要求点评数量不少于3倍的**条,一天要有上千条的评论,搞得我们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的时间,没有认真阅读他人文章的时间,就连点评本身也要花费很多时间,让我学会了使用Ctrl-C、Ctrl-V……无奈的我,写了篇《闲话远程培训》,后来还被《教师博览》发表了。虽然我也成为优秀指导教师,但感觉无奈多于收获。
  再次,就是2012年暑期的研修,因为课标修订了,我全心全意当学员,认真学习。有不少收获。比如,用心思考了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也认真思考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问题。无奈的是,还是要求点评数量不能少于**条,似乎我刚刚完成——没有认真阅读的作业,没法去点评,所以,真要点评的话,一定是用心读过,有想法才能点评的。还有一点感觉是,这种全员的培训,有些内容可能是我早就学习过、已经理解的东西,但培训却是“从头开始”,甚至是数年前就已经学习过的,又拿出了重新学习,有点吃“嚼过的馍”的感觉,但必须参加,每天要集中学习,统一点名,上级领导要检查学习的情况,那就只有认真参加了,努力去“享受”她。
  当然,绝不是否认学习的效果,很多老师平时难得有时间集中学习,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习、思考,也是很不错的,但唯一的问题就是——不是因材施教,一刀切。
  今年的远程研修开始了,可以说,今年的研修内容很丰富,资源很丰富。但最初的三天,可以说是很抓狂的。一是程序太复杂,点来点去的,找不到要找的东西,好不容易找到了,网络不给力,常常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不能进入“我的工作室”,回家吧,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别人都在教室里统一学习。有的程序需要下载安装,而电脑并不是统一的版本,导致有的电脑不匹配,需要重装系统,很多老师抱怨,光重装系统就花了半天的时间,再下载软件,又是花费大量时间。二是学习内容的设计,似乎也不是那么吸引老师。表面上是采取了一种游戏的方式,只要学过了,红灯就变绿灯,但很多老师很少去看内容,直接点击打开再关上,自然也变绿了。全部变绿了,结果还没通过,原来里面还有些小测验没做,于是回头找测验。测验并不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老师懒得思考,直接问问同事答案是什么,点对了,就OK了,不对再来一遍,自然,真正学到的并不是太多(老实交代,我自己也问同事答案是什么)。由于网络的原因,有些任务完成了,绿灯还不亮,就一遍一遍的检查,那里出问题了,还有什么任务没完成……
  模块3要进行教学设计,需要用模板。好不容易下载了模板,我发现我过去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跟这个模板中的内容是一样的,并且比这个模板还丰富。于是,用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原来的教学设计一一对应着放进“模板”中,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但有个思维导图需要下载软件,下载到半夜也下载不了,总是自动跳出游戏软件,简直要让我崩溃了。同事在网上“远程控制”我的电脑,结果还是没办好。她说,她一个下午时间帮助好多同事去下载安装那个有小蝴蝶标志的“思维导图”软件了。一直到半夜12点,还是搞不定,只好放弃了。
  今天来到学校,首先就找同事帮忙,总算下载安装成功了“小蝴蝶”,开始编制思维导图。我发现,思维导图,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总体框架思路,当然不只是内容结构,还有教学思考,目标评价等都包含在其中,突出一个“导”,这是不同于知识框架图或者知识树的地方。但是,也绝不能抛开“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因为这是基础。我想,假如我不用这个“小蝴蝶”软件,而是用一张大纸写出来行不行?我日常备课经常是这样做的,就用大的纸张来完成。“小蝴蝶”只是换了一个表述的方式。但用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小蝴蝶”是非常方便的,方便的添加一些栏目(节点)。
  一个上午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思维导图的设计,然后添加到我的主题设计中,总算是完成了一份作业。
  回头看看完成的这份作业,很多老师评价好,其实就是平时的思考和积累,是原来的备课内容,这次重点是技术问题。而看看全校老师完成作业的情况,似乎抱怨声远多于兴奋声——每个人都是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这思维导图,甚至有的多次上传不能成功,有的老师说上传不成结果全队丢失,只好重做,那个疯狂啊,恐怕没有当事过是不会体会到的。
  远程研修,走过了数年,可以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中很多弊端——“一刀切”式的培训;应付的现象依然很严重;网络的原因,因为多人同时在学校上网,网络负荷严重,必然导致网络阻塞,降低学习效率。还有,现在的学习途径非常丰富,除了这样的研修方式,还可以兼用其他方式,鼓励老师多种渠道提升自己,让每个老师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所以,希望培训机构能更好地发挥“远程研修”的平台,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老师在这顿丰富的“营养餐”中,都能获得自身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