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大事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31 04:25
标题: 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大事记
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大事记
侯怀银  张阳
    1987年8月  全国首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讨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和辽宁省教育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2)我国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对策思考。
    1990年7月16—21日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与社会发展。顾明远主持,刘佛年、吕型伟、潘懋元等出席并讲话。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四川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80余位代表参会,其中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约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会议主要议题有:(1)教育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双重性;(2)提高教育的社会吸引力;(3)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研究;(5)教育与人口优化;(6)教育的国防功能;(7)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环境是现行教育的选择机制及其潜在的社会内涵、教育的社会功效。
    1991年11月6日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教育改革。顾明远、吕型伟等出席。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云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会议主要议题有:(1)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对教育的意义;(2)关于如何弘扬民族文化;(3)关于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1992年11月12—17日  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吕型伟、顾明远、王承绪、缪进鸿、金锵、肖文、曾成军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浙江教育出版社和浙江省教育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某些教育观念要彻底变革;(2)在讨论教育产业特征的同时,要强调教育事业;(3)能否建立教育市场,还需论证;(4)尽快建立能对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教育运行机制。
    1992年11月12—17日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番禹召开,会议主题为: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关系。大会选举史静寰为理事长。王屏山、顾明远等出席,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教育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教育能否商品化、市场化;(2)如何看待民办学校的兴起和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3)如何实现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4)如何更新教育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提高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自身的素质;(5)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1994年10月25—29日  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改革与区域发展。郭永福到会祝贺。来自全国各地6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为什么提出区域发展与教育改革问题;(2)区域教育与区域发展是什么关系;(3)如何缩小教育的区域差异性;(4)教育怎样为促进区域发展服务。
    1995年11月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
    1997年5月27—30日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专业委员会术研讨会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顾明远、赵闾先到会指导,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教育现代化”的概念;(2)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3)教育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4)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若干具体问题;(5)区域教育现代化。理事会换届,张斌贤当选为第二届理事长。
    1998年5月28—30日   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转型期的基础教育改革。会议主要议题有:(1)基础教育的体制改革;(2)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3)教师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4)学生观;(5)不同人对素质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理解;(6)区域性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家庭教育等问题。
    2000年11月23—27日   第十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公平。来自全国各地60余位代表参会。大会选举张斌贤为第三届理事长,石中英为秘书长。会议主要议题有:(1)教育公平的界定;(2)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揭示;(3)对妨碍教育公平因素的分析;(4)对促成教育公平途径的探索。
    2001年10月16—19日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主题为:21世纪初期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6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创设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2)稳定与优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3)沉着应对WTO对基础教育的冲击;(4)热情而理智地对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改革基础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6)正确对待基础教育科研。
    2002年10月18—20日   第十二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变革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
    2004年11月   第十三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分会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石中英教授当选为理事长,程斯辉、唐玉光、司晓宏、王本陆当选为副理事长。
    会议主要议题有:(1)农村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2)农村教育经费与条件保障问题;(3)农村教育的体制改革与政策保障。
    2005年9月24—25日   第十四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课堂教学。顾明远、金汉杰到会祝贺。本次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课堂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课堂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动态;(3)课堂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2006年11月24—27日   第十五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中的教育和谐与均衡。本次会议由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6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和谐、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2)实践层面还存在着不和谐教育;(3)和谐的教育需要制度保障和制度变革。
    2007年11月29—30日  第十六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广西省桂林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本次会议由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70余位代表参会,提交论文100多篇。会议主要议题有:(1)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五重五轻”;(2)当代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 生命化;(3)学校文化建设: 机制与制度影响;(4)传统文化与教育: 内涵与继承;(5)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 现状、意义与方式。这次理事会换届。石中英当选为第五届理事长,程斯辉、唐玉光、高金岭、郑航、于伟、侯怀银当选为副理事长。
    2008年11月21—24日  第十七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本次会议由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64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议题有:(1)关于中国30年教育变革的总体研究与思考,包括教育改革阶段的划分、教育改革的特征及趋势、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教育改革的阻力研究;(2)关于中国30年教育变革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包括农村教育改革问题、新课程改革问题。
    2009年11月21—24日 第十八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170余位代表参会,提交论文150多篇。会议主要议题有:(1)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要素及其特性;(2)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因素;(3)区域义务教育现状及其发展;(4)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5)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5)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 现状、意义与方式。
    2010年10月22—25日 第十九届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锦州市召开,会议主题为:高中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本次会议由渤海大学主办。会议主要议题有:(1)高中教育的性质与功能研究;(2)高中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研究;(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研究;(4)普通高中的多元与特色发展研究;(5)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6)普通高中学生的升学指导与职业高中学生的就业指导研究;(7)高中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8)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的意义与发展中的问题检视;(9)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研究;(10)扶持西部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11)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12)现阶段职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13)现阶段民办高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14)国外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经验研究;(15)新中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经验研究。这次会议要进行理事会换届,形成第六届理事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31 04:42
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历程、经验、传统和未来
                     侯怀银  张阳
               (2010年10月定稿)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简称中青会,是一支汇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骨干的二级学会,隶属于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成立于1993年12月2日。中青会历来重视每一届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从1987年8月在大连市召开的由中国教育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和辽宁省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讨会算起,中青会至今已组织召开了19次学术研讨会。24年来,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在学会六届理事会的组织下,中青会紧紧围绕国家既定方针政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研究、理论探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工作,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发展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事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教育科学繁荣贡献了力量。
    一、中青会的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事业在国内各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这极大地调动了中青年教育学者探索真理、表达见解的热情。在中国教育学会老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全国首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讨会于1987年8月在大连成功召开,会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成立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的愿望,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老先生很有远见,非常支持中青年这种合理的要求,于是安排顾明远先生积极联系此项工作。接下来的第二、三、四届学术研讨会,每年都由顾明远先生亲自主持,以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主,也邀请一些老专家到会指导,效果很好 。每一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都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连年被《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所刊登和报道。经过将近6年的悉心筹备,1993年12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州番禹成功召开,大会顺利通过了研究会章程,产生了以史静寰为理事长的第一届理事会。1997年5月,中青会第八届年会在河南焦作举办,大会产生了以张斌贤为理事长的第二届理事会。2000年,在第十届苏州年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张斌贤为理事长的第三届理事会。2004年,第十三届西安年会换届选举,产生了以石中英为理事长的第四届理事会。2007年,第十六届桂林年会理事会换届,石中英当选为第五届理事长。2010年10月,中青会第十九届年会在辽宁锦州顺利召开,大会再次选举石中英为第六届理事长。
     24年来,中青会始终秉持着“理性•自由•平等•责任”的理念,时刻关注社会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用教育理论优化教育实践、用教育实践活化教育理论,为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讲坛和发展平台,塑造了自身良好的形象。在众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执著努力与不懈追求下,中青会24年来共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9次,研讨主题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经济、教育文化、教育和谐、教育公平等方方面面,涵盖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各级领域,辛勤的足迹更是遍布辽宁大连、山西太原、湖北宜昌、广西桂林等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中青会厘清了部分教育理论的历史困惑,解决了许多教育实践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抱负、有责任的中青年教育研究人才,促进了教育领域学术争鸣,推动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中青会的功绩永载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册。
   如今,随着一批老中青人的逐步成熟,他们开始成长为学界中坚,去发挥更大的作用;随之,一批新的中青人也正在快速成长,用他们的睿智和勇敢,去开启中青会更加美丽的明天。
    二、中青会的会务经验
  (一)注重内外结合
   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有效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是中青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内求和谐。中青会是群众性组织,它不是行政机关,没有行政权力,因此也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学会领导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学会领导与会员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学术关系、协作关系。学会内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术氛围,是中青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
    第二,外争支援。中青会是学术性组织,它不是行业性社会团体,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因此,学会活动的组织、召开离不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离不开社会与教育相关组织机构在人、财、物方面的支援。中青会正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以智力换取财力的途径,在积极争取到中国教育学会、各省级教育学会、各级教育出版社以及各高等校等组织机构的支援与协助的条件下,成功地召开了每一届学术年会和开展了各类学术活动。
(二)紧抓学术服务
   学术服务是学会的生命,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是学会生命力之所在。中青会的发展与壮大,与其自身学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密不可分。24年来,中青会坚持了“五个服务”,即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为教育理论的成熟发展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服务,为教育学的繁荣服务,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成长服务。“五个服务”成为中青会一以贯之的宗旨。如1997年在河南焦作市召开的以“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为主题的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焦作市教委的负责同志介绍了焦作市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与会专家们不吝指教,协同合作,积极服务于焦作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再如2009年第十八届年会,中青会特意在广州市的五个中小学设办了研究生分论坛,并邀请著名教育学者参会,与会代表通过与一线学校领导、老师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沟通,为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解决进言献策,共谋发展。积极投身学术服务工作,这是中青会受到党和国家各级部门关注和重视,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尊敬和欢迎的关键因素。
  (三)加强团队建设
    中青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学会历届理事会及所有会员对学会组织自身建设的辛勤付出。
    第一,团体的协作。协作精神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有协作精神才有良好的沟通,有沟通才有共同目标的达成,才能相互信任和增进聚合。中青会的每一个会员都把自己的目标融人到了团队目标中,与团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二,理事长们的奉献。中青会的历届理事长都是在教育理论工作领域既有组织号召力,又有学术权威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以身作则,在学会内部创造了学术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并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从而保证了学会内部会员的利益。他们顾全大局,讲究奉献,为追求学会成长进行了卓越的努力。
  第三,会员的积极主动参与。中青会实现从无到有,是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积极争取的结果;然而中青会从弱到强,则是每一位中青会会员积极参与、主动钻研、科学严谨、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成果。

   三、中青会的研究传统
(一)关注教育热点,服务教育改革
  把握时代主题,关注教育热点,追踪教育前沿,服务教育改革,从中选取极富价值的教育课题展开专题讨论,提出具体方案,以切实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是中青会一贯的研究传统。
    中青会自1987年召开第一次研讨会起,原则上每年举办一届学术年会,每届年会会依据时代大背景和教育大环境确立不同的会议主题,且每次会议主题都是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观照和对教育前沿热点的追踪。如1987年8月,全国首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会议主题是: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本次研讨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年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次集体反思性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我国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对策”等教育前沿问题。又如,中青会第十一次年会于2001年10月16—19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年会主题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此次年会恰值21世纪开端的时代大背景,又处中国加入WTO的国际大环境,入会代表积极探讨了“创设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稳定与优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沉着应对WTO对基础教育的冲击”等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教育热点话题。
   (二)活化教育理论,优化教育实践
   学会所组织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性。她既不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经验总结,而是要寻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为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中青会坚持“用教育理论优化教育实践,用教育实践活化教育理论”的立场,不局限于纯粹教育理论的探讨,而是从教育实践和现实中提炼出教育问题域,经过探讨和升华,形成教育理论,并将探讨所获得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优化教育实践,同时也对教育理论进行了检验,活化了教育理论,然后再次提炼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增强理论支撑,如此达到良性的循环,从而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对活化教育理论,优化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中青会教育研究的又一优良传统。
(三)直面教育现实,解决教育问题
  中青会每一届研讨会并不是为探讨而探讨,而是为切实解决教育领域实际重点、难点问题而立题召开的。如中青会第十三届研讨会主题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这一主题是依据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而确定的,也正是当时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农村教育经费与条件保障”“农村教育的体制改革与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措施和建议,力求通过理论的指导和论证,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中青会每届研讨会都会依据该届研讨主题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切实体察教育现实问题,针对性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再如中青会在广州大学召开了第十八次研讨会,主题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会议安排教育专家、学者深入到广州五所中小学,通过与一线学校老师零距离的互动式交流,切身体察义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以及亟待改进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直面教育现实,解决教育问题,这是中青会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中青会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支刚成立十余年的群众性组织,从总体上讲,中青会规模有限,学会自身体系建构欠缺、社会支持系统动力不足,这些因素阻碍着学会功能的发挥和学会进一步的发展。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出台,这都极大地鼓舞着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热情。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青会当“固本”而“后发”,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强化学会功能的发挥,寻求新的发展。
(一)发挥中青会桥梁纽带、决策咨询功能
  中青会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集中型组织,它与教育行政部门是服务与指导的关系。积极发挥中青会桥梁纽带和决策咨询功能,一方面要自上而下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反映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建议,并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青会发展的24年,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20年,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教材和教法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决策层出不穷,为中青会决策咨询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青会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服务,就是要为教育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教育决策的科学化进行论证,对教育决策的实施过程进行协助指导,对教育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反馈。
(二)发挥学术交流、理论创生功能
   加强教育学术交流,丰富教育理论成果,培养教育理论人才,为教育理论的成熟发展服务,是中青会的重要学术功能。中青会是一个跨学科的学会组织,契合教育研究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她汇聚各学科人才,在广阔视野中探讨教育话题,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教育理论的创生奠定了基础。促进科学教育理论的形成,厘清教育理论的历史困惑,挖掘教育理论内涵,增强教育理论科学性正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工作核心和学术使命。
(三)发挥实践指导、成果应用功能
   早在1987年首届中青会研讨会、1991年第三次研讨会、1993年中青会正式成立(即第五次研讨会)、1994年第六次研讨会、1998年第九届年会、2001年第十一届年会,中青会便分别就“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教育改革”、“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区域发展与教育改革”、“社会转型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等主题进行了见仁见仁、智者见智的探讨与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探讨这些教育理论,探索教育规律,目的是要发挥中青会实践指导、成果应用功能,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加强对教育改革规划的科学指导,加强对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支撑,加强对教育改革实践的协助指导,加强对教育改革实践的反馈完善。
  (四)发挥宣传普及、促进推动功能
   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宣传普及、对教育学科发展的促进推动,是中青会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组织学术研讨,拓宽研究领域,扩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质量,达到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目的。在过去的24年,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借助于中青会的学术平台,出版了《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等系列书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了学术争鸣和科学繁荣。
  (五)发挥人才发掘、教育培养功能
     中青年教育专家是未来中国教育领域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教育科学繁荣的希望,而中青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承担着中青年教育专家的培养任务。在学会活动中,应把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作为一支有思想、有活力、值得信赖的重要学术力量看待,给大家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其学术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培养人才。
(六)发挥自我完善、良性发展功能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中青会当与时俱进,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锐意进取,追求新的突破。
   第一,提升学术权威。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及科学性是其赖以生存、自我发展的基础,是其发挥凝聚力、影响力的保证,也是每一个会员获得自我荣誉感的保障。提升中青会的学术权威,应在“发挥教育团体优势、攻克教育理论难题、解决教育实际问题、重视教育决策咨询”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第二,担当社会责任。中青会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高智力群体,汇聚了一大批教育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理应承担起“提高民众智识、规范学术秩序、完善教育规训、塑造社会人才”的重任。
   第三,提高服务质量。学术服务是学会的重要功能之一,服务功能如不强化,学会的信誉和地位将极大降低,甚至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萎缩、消失。中青会开展学术服务活动,本身就是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将科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学术服务,在教育学术服务中检验教育理论,并总结、提炼新的教育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发展。
第四,加强学会建设。中青会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党和政府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会员投身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利益,还需要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突出其特色和保证组织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中青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要重点强化其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
  第五,融合研究视域。教育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改革不仅包括了基础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且还包括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中青会需要积极吸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面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来参加。教育理论研究不应是基础教育理论,而应是对最一般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通过中青会这个平台,我们应实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研究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互动。
    第六,汇聚教育英才。中青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还缺少来自第一线教师、校长等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声音。中青会需要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参与,以中青会为平台实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互动、交流和碰撞,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青会更应号召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像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先辈那样,扎根教育实践,去开展属于自己的教育实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教育经验。
    中青会的教育性、学术性和人才密集性,决定了她在繁荣我国教育科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4年来,中青会不负众望,在教育科研、理论探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极大地彰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新的机遇,新的契机,我们相信,在广大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青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