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由陈璞老师的课联想到的——对初中艺术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做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7-31 06:34
标题:
由陈璞老师的课联想到的——对初中艺术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做法
由陈璞老师的课联想到的——对初中艺术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做法
上海市尚文中学
庄琪
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课程。它建立在原有的单科音乐、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是国内先进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也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教学正是因为它改革立点之高,涉及范围之广,往往使美术教师产生教学上的种种疑惑,集中表现为:有的课程内容把音乐知识做了隐性处理,教师是否能省略“音乐”。纯美术教学,似乎脱离了“艺术”实质。有的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了音乐、表演能力等综合性的体现,教师是否该省略“美术”。这似乎又违背了“美术”性质……。
本次有幸听了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陈璞老师执教的高中艺术课《心中的月亮》,陈老师前沿的课改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敢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把艺术教学上的精彩,上的学生感兴趣,上的教师得心应手……,这是我平时也会时常思考的问题,由于初中八年级起就开始把美术课程称之为艺术课程,可见教材内容容量之大、学习方法形式之多,这些都会成为执教者的困惑点,再回顾陈璞老师的课,我们不难发现,陈老师富有智慧,以自身有着扎实的音乐素养和渊博的人文知识,与诗、词、书、画巧妙融合,师生互动自然,激励学生说出实实在在的感受,而不是设计陷阱让学生钻,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回味,对我来说最大的感悟就是:原生态的课才能体现真实,才是师生真感情的流露。
立足于初中教学,怎样上好艺术课?我对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反复斟酌,也领悟出了艺术课程所包涵的基本理念,想与大家分享:
一、艺术教材传达了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由此可见,艺术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
二、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简单理解就是,如果有的教学内容看似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但是它的目标却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观念,那么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附以舞蹈(肢体感受)或音乐(听觉感受)等体验渠道,最终以绘画形式作为自己情感表现与宣泄的载体,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与自信心。
三、艺术教学凸显“体验性”,本课程本体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艺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既要注重学生在美术能力上的发展,又要注重他们综合能力、人文素质的提高,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但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对点滴的进步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课程理念的贯彻依托于教学实践,不能让艺术课程变为昙花一现,我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地改革:
1
、选入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艺术内容
我校八、九年级学生对于表演和动手制作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尤其对于视觉效果“出彩”的物品,制作激情很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选入卡通、课本剧表演、木偶的制作和表演、
POP
手绘招贴、手工制作等内容,很受学生喜爱。
2
、把内容设计成学生有兴趣的活动
在艺术课程中,美术教学是其重要分支,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是需要的,我们可以降低难度,把它设计成学生有兴趣的、易接受、便于操作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
1
】
八年级的《春的色彩》,我以游戏导入:先听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接着通过媒体展示大自然中春天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着提出问题:你们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建立在民主、自由与浓厚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是对生活回忆的推进,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随后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体验、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新疆自然风光,认识春天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最后展示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让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点、线、面”的艺术魅力,引出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同表现方法呈现出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基本元素的感受、认识与理解,进而能够主动进行探索、创新。
3
、加入“拓展与研究”的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还注重了“多元文化化”的拓展与研究,使学生们能逐渐建立起以全世界文化为背景的审美视野,从文化角度思考内容的设计。
【案例
2
】九年级《门》: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门有各种各样的。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
,
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我把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对于艺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是一个不断梳理、总结、反思的过程,对艺术课程的实施探索给了我很多的启迪,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地尝试,为每个学生提供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空间。这是每一位当代青年美术教师的责任和任务。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