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蔡元培的名士风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0-22 08:26
标题: 蔡元培的名士风度
蔡元培的名士风度

作者:孟祥海 来源: 文摘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上任的第一天,校役列队向校长行礼,先生亦脱帽向校役们鞠躬,打破了历任校长不理睬校役的惯例。北大校长在当时是由大总统直接任命,可谓官高位尊。蔡元培的举动使校役和师生们耳目一新。

  后人评说蔡元培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礼貌,更主要的还在于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摈除旧北大等级分明的官僚习气。如果说对校役的尊重,体现了一代大师的名士风度、人格修养和“亲民本色”,那么在学术上,就更能看出他颇具名士风度的雅量。

  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并指出:“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由于恰逢五四时期,人们“反对满清”的情怀甚重,因此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认为校长和他的亲友团走错了路。推翻索隐派,成了胡适研究红学的目的之一。

  1927年,蔡元培借为人写序的机会打破了一度沉寂的“红学”之争。他从姓名相关、意识有争、性格相似三个角度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明确提出“猜谜”是我国文人历来就有的习惯,对作品所映射历史的研究是中国文学历来沿用的方法。这次挑战,虽然没有把胡适为首的“新红学”打死,可让他“打击旧红学,推翻索隐派”的想法落了空。

  在蔡胡“红学”之争中,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树立考据派的地位,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却又恰恰显示了一代大师的雅量和名士风度。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蔡胡“红学”之争,是真正的学术之争,学问之争,君子之争。

  在学术上,蔡元培的名士风度可见一斑;而在私生活上,他更具名士风范,堪称千古独步。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他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在演说会上大家辩论男女平等的道理。洞房花烛夜,不闹洞房,改洞房为会场,大作学术报告,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蔡元培吧!

 “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蔡元培身上,我们看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名士风度,什么是真正的学人风流!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