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教育:拿什么面向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0-28 12:04
标题: 中国教育:拿什么面向未来?
中国教育:拿什么面向未来?     作者:王军     





  在《中国山寨文化为何猖獗?》一文中,我提到山寨扼制了创新精神,阻碍了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指出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而这部分人应该是最有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因此,改革和重构中国的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在开始本文议论之前,先看下面一则公益广告。这则广告曾在中国某国家级媒体上播放很久,描述了一位小学生与母亲的对话:

  女儿:今天上语文课,我们老师批评我了。

  母亲:为什么啊?

  女儿:老师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我说像香蕉。

  母亲:对啊,弯弯的月亮是有点儿像香蕉啊。

  女儿:老师说:“错了!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

  母亲:……(无语)

  看到这里,我相信多数人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会缺少创新精神。上述对话令人悲哀却又毫不含糊地揭示出,孩子天真的想象力,正处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类似情形每天都会出现在这个国家的某个课堂上,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我们能指望他们搞什么创新吗?不大可能。说实话,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山寨”、不贻害社会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上述情景中,小孩讲的无疑是真话,属于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之类,然而这却不是老师希望听到的话,也不是老师认定的正确的话。老师的批评或许会使孩子从此变得蹑手蹑脚,逐步丧失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和想象力,孩子率真的天性也因此渐渐泯灭。他们不再说心里想要说的话,而是开始揣摩老师喜欢的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问题是,我们要说“正确的”话还是说“真(心)话”?这一问题不要说小学生,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纠结。什么是正确的话呢?依据上述对话看,正确与否全凭老师说了算,老师的答案似乎也不是经过独立思考而得,而更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如歌曲“弯弯的月亮”,只是其中一句歌词与小船有关,老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如果刨根问底的话,我们会发现老师讲的不仅不正确,而且还很荒谬。实话实说的科学家或许会提供这样的答案,“月亮既不像小船,也不像香蕉,月亮就是月亮!”可见,面对一群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样的问题应该有无数种答案,甚至说没有答案。教师的所谓答案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意无意间还在教唆学生讲假话。难怪,现在中国不少小学生就已经懂得了溜须拍马之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真人教育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今天已经很难找到践行者了。

  在很多场合,由于人们的认识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因此,人们对于什么是正确的往往会持不同意见,而现实也确实存在没有答案的情景。恰是这一留白为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性,尽管它常常引发人们的争执。

  如果说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珍贵天性,那么,上述对话揭示出,正是当前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尚处萌芽状态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正是这样一种泯灭人性的教育方式导致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难出大师,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世界级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误人子弟,而且祸国殃民。一些教育专家发现,现在的学生比30年前的学生弄虚作假的多了,说假话的多了。从这一点上看,中国庞大的教育系统不仅未培养出大师级人物,甚至连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正常人都快生产不出了。为此,中国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指出,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阻碍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到了不改革就不行的地步。

  媒体报道,国内某知名作家因为觉得“学校教育让人心里没底”,认为学校不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混淆了思想道德与品德教育的界限,于是在其儿子上过小学之后便退学回家。自此,这位作家父亲肩负起教育儿子的重任,亲自编写教材,20多年未间断。这种类似私塾的,自给自足的教育方式,在多数人看来属于典型的“倒行逆施”,但恰是这种看似无力的反抗抽了中国教育模式的一记耳光。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有钱家庭,一有条件便会选择送孩子去境外接受教育,不少高考状元也放弃国内名校去香港等地就学,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近几年,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开始购买几十年前民国时期出版的小学课本,表达了对当前教材“假大空”的不满,这种“向后转”的方式在不少家长看来却是“面向未来”的一种选择,尽管实属无奈。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我们的教育者现在甚至编写不出几本像样的受民众欢迎的教材。

  应该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与经济等诸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用硬的指标衡量,变化可列一长串,但一想到学校的大楼并不意味着大师,我们即刻变得清醒起来,因为软的指标更加重要,尤其对于教育这一与人类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软”领域更是如此。当我们对历史稍作盘点时,发现教育其实是中国诸多领域中最顽固、改革最滞后的一个部门,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与30年的相比并无多大起色,在某些方面依旧是铁板一块,改革可谓举步维艰,一些束缚人的思想的作法依然存在。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今30年快过去了,重提邓小平这句实实在在的口号,反思中国的教育,会发现它在某些方面距离现代化,距离世界,比30年前还要遥远。一个简单的判据是,无论是现代化还是世界,抑或未来,都包含着对人类共同创造精神财富的认可和接受。教育尤其是初级教育本来应该是超越党派和意识形态的,以培养人的品行操守如诚实守信为己任。然而,现实是,教育部门至今仍打着“中国特色”的旗号,排斥并拒绝普适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强力推行愚民教育。最突出的便是,有增无减的意识形态教育比3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强制洗脑明显有悖于“面向世界”,也和“面向未来”没什么关联。

  从体制上看,中国教育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那套东西,这是导致目前教育弊端的罪魁祸首。过去几年,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对中国教育领域存在问题进行过清算和鞭挞。如有学者指出应该取消教育部,设立一个教育督管委员会即可。理由是,当前教育部门开展应试教育,扼杀个性;排斥经典,导致教材质量的降低;自我授权,滥用公权;设租寻租,导致腐败;制造地区歧视,亵渎平等;破坏弱势群体的教育,压制民间教育。另一些学者认为,当今的中国教育还不及1949年的情形,并指出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是说假话不脸红。总之,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了整个国家教育质量低下,贻误了中华文明的未来。

  这几年,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教育也成为社会公众抱怨最多的领域之一。一些学者在提到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时,还不惜用最“恶毒”的辞藻,如有专家畅快地痛斥道,中国教育要么是“死要面子”,要么是“死不要脸”。结果是,中国教育死路一条。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一种类似“皇帝新衣”的机制,这一机制会使得最初的“死要面子”完成向“死不要脸”的神奇转换。例如,人人都知道目前学校设置的一些课程无用,应该取缔,但人们又无可奈何。因为对当事人学生而言,如果拿不到这些乏味课程的学分,就毕不了业。中国教育如此这般的“死要面子”必然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因为“死要面子”的人为了圆一个谎往往会炮制一个更大的谎,结果距离真相越来越远,此时再抱着本就不存在的“皇帝新衣”便属于不择不扣的“死不要脸”了。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教育领域近几年爆出的腐败案件和丑闻充分说明上述指责并非空穴来风。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位外国同行的话,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公开撰文严厉批评中国的教育者,称“我们没有理由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既不为人师表又不教书育人,实际只是在教育岗位上发自己的财!”这样一句出自外国同行通彻的话语,估计会令中国不少的教育者无地自容,颜面丢尽,如果他们还有些羞耻心的话。

  既然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就需要首先弄清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办教育的理念,并切实落实那些经过国外同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法,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面向世界,也才能跟上国际潮流。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以中国国情特殊为名,实则排斥国外先进经验和普适价值的做派。

  提到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不能不提到尼采。这位对西方社会乃至人类文明都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个体,这些个体能够为其生命、信仰和价值承担责任。当今西方主流的教育理念与尼采所宣扬的人性真实(humanauthenticity)本质上是相通的,尼采的“成为你自己”早就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命题。这里的“authenticity”有诚实、可信赖和真实之意。反观中国的教育,有多少是围绕诚实、可信和真实而设计和努力的呢?中国社会“正能量”的缺失,教育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依照尼采的教育哲学,那种抑制人性自由发展,导致人不诚实的教育模式都必须立刻废止,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个体,更不可能为生命、信念和价值承担什么责任。

  在2012年“教师节”来临的时刻,重新审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有益的。只有对当前百病缠身的中国教育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大修,中国教育才能胜任未来中华崛起的需要,才能承担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否则,一切皆无从谈起。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