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时间安排策略———“RAFT”写作无须专门安排写作课,而是穿插于各科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时间可长可短。就一个单元教学而言,教师可在开始阶段布置“RAFT”作业;也可像教例 C 那样把“RAFT”作业作为单元教学终结性项目,评价学生对单元主题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一堂课而言,可安排在不同的时段实施。
[教例 B] 社会课上课了,学生们一进教室就看到如下板书,随即开始写作[5] :
若你的姓氏以 A-M 字母打头 若你的姓氏以 N-Z 字母打头
R (角色)———美洲的拓殖者 R (角色)———不列颠的拓殖者
A (读者)———国王乔治三世 A (读者)———乔治 ·华盛顿
F (方式)———抗议信 F (方式)———抗议信
T (主题)———把我们释放了 T (主题)———你们是属于我们的
上述教例 B 是在课堂起始阶段安排了“RAFT”写作;也可穿插在课堂中间,先写作,再讨论 ;下课前几分钟的“RAFT”写作作复习检查之用。
4.写作思路提示策略———“RAFT”模式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学生凭借“角色、读者、方式、主题”这一套“脚手架”,设想自己就是某一“角色”入境体验,围绕某一“主题”运用学科知识,以适切的“方式”向特定的“读者”表达。教例 B 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视角审视同一历史事件,为他们打造了发出多元声音的平台。再看科学课上的“RAFT”写作案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