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名师贾志敏作文课例:《校园一角》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0-30 14:12
标题:
名师贾志敏作文课例:《校园一角》
名师贾志敏作文课例:《校园一角》
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
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
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
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
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
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
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
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
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
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
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
众学生:有。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因为你熟悉它,因为你喜爱它,你就比较了解它,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比如,怎样写校园里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这是写它的静态。也可以写它的动态,即当风轻轻吹过,松树是怎么摇动的,发出什么声响。你如果想像丰富一点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他怎么跟你说话的?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你们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习作后交流)
学生甲:许多人一跨进我们的学校,都会惊讶地说,“这个校园真美丽,真整洁。”的确,我们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昂首挺立的松树,还有花坛。花坛呈L形的……
贾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他写得很努力。可是他这么写有什么缺点?
学生乙:他先写了教学大楼,再写了松树,然后写花坛。我认为前面话可以都不写,开门见山地指出: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贾老师: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不要绕弯子,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去。建议你采纳这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甲: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花坛不高,用白底红花的瓷砖砌成……
贾老师:砖头一块一块地向上垒叫“砌”。这里该这么说,“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学生甲:……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第一个花坛里栽着菊花和一串红。秋天,一串红开了……
贾老师:如果这么说,似乎更贴切些:“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学生甲: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火红火红的,胜似春光,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串红。菊花也争相开放……
贾老师:应该是“竞相开放。”
学生甲:……菊花也竞相开放,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形态各异,绚丽夺目。第二个花坛里栽的是蔷薇,有些是粉红的,有些是深红的;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则含苞待放。当你凑过近闻一闻,顿时芬芳扑鼻……
贾老师:“当你……”这是假设。不如改成“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学生甲:……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第三、第四个花坛里相继种着白玉兰……
贾老师:将“相继”改成“分别”。
贾老师:为什么第三、第四个花坛就这么一笔带过
学生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贾老师:对。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继续念下去。
学生甲:……我们校园的花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花草欣欣向荣,群芳斗艳……
贾老师:冬季的花坛里也能“繁花似锦”吗 建议你这样改,“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学生甲:……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花坛只是校园的一角,它却把咱们的校园点缀得异常美丽。
贾老师:“点缀”用在这里十分恰当。结尾很好,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学生乙:我写的是“喷水池”。
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个喷水池……
贾老师:点出喷水池的位置。
学生乙:喷水池呈梅花形……
贾老师:写出了喷水池的形状。
学生乙:许多高低不平的假山耸立在里边……
贾老师:马路可以说“高低不平”,假山也能这么用吗?这四个字中须换一个字就行了。换哪个字?另外,“耸立”用在这里也不妥。
学生乙:高矮不平。
贾老师:不对。
学生甲:高低不一。
贾老师:比原来好一些,但是还不贴切。
学生丙:高低不等。
贾老师:对。一字之差。意思迥异。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前面要把假山写得高一点,后面要把假山写得低一点。
学生乙:高低不等的假山竖立在里边,假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些小洞……
贾老师:“小洞”改成“小孔”。
学生乙:上面有些小孔,左看假山是一个样子,右看假山又是一个样子,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贾老师:这句话引自哪首诗?
学生乙:是《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贾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请你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假山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
贾老师: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改成“凸出的地方放着”。
学生乙: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凸出的地方放着几盆美丽的花。池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贾老师:把“水里”改成“水底”。
学生乙:……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大小各异,颜色不一。小金鱼在这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其中有一条特别可爱,在金黄色的小身子后面长着一条大尾巴……
贾老师:“长着”改成“拖着”。
学生乙:拖着一条大尾巴,在水中甩来甩去,游动起来,一摆一摆,好看极了……
贾老师:这部分写得有些口罗嗦,建议你改成:“那些金黄色的小金鱼甩着大尾巴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有时候,喷水池里的水会像一股清泉喷出来……
贾老师:“有时候”指代不清。能不能换个说法,讲得清楚一些!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
贾老师:这样一改,意思清楚多了。“喷水池里的水”会喷出来吗?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喷出水来的?看清楚了吗?
学生丙:是从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来的。
贾老师:对呀,请你改一下。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从三个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的水形状不一,有的像凉亭,有的似柳枝,有的如瀑布……
贾老师:三个比喻句,用上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词语有变化,很好。
学生乙:……同学们都喜欢在喷水池前欣赏美景,交谈玩乐……
贾老师:“同学们”改成“我们”,这样一改,把“我”也放进去了。前边交代过喷水池呈梅花形,因此,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得将“前”改成“边”;“欣赏美景、交谈玩乐”改成“逗留、交谈、玩耍。”
学生乙:……课间,我们都喜欢在喷水池边逗留、交谈、玩耍。
贾老师:很好,写得有声有色。还有谁要交流?
学生丙:我写的是雪松。
贾老师:请你念吧
学生丙: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棵青翠挺拔的雪松。树干是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好像一位百岁老人额头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
贾老师:把“爬满了”删去,“一位”也删去。
学生丙:好像百岁老人额头上深深的皱纹。雪松的树干笔直,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冠下面大,上面小,顶是尖尖的。近看像一座绿色的宝塔,远看像一把收拢的大伞;再远点看,它像一支绿色的、笔尖朝天的笔。它的树叶是针叶,又短又尖,硬硬的,针叶长得非常茂盛……
贾老师:把“长得”圈去。
学生丙:针叶非常茂盛。你知道它的针叶有什么用处吗?……
贾老师: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出下文。使文字严谨,语气连贯。
学生丙:原来针叶是用来储藏水分的。据说,雪松可以活到一百到三百多岁呢……
老师:把“一百”删去。
学生丙:雪松可以活到三百岁呢 雪松虽然没有擎天树那么高大,也没有梧桐树那么粗壮,可是无论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它总是昂首挺胸,郁郁葱葱。每当微风吹过,它就发出一种亲切的声音……
贾老师:“亲切”改成“沙沙的”。
学生丙:它就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舒服,舒服。”
早晨,同学们来到校园里时,雪松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
贾老师:“伸出”改成“张开”。
学生丙:张开双臂,热情地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傍晚,同学们离开校园时,雪松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张臂举手,谆谆嘱咐:”孩子们,做完功课,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学习呢 ”
贾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小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听了你们念的文章,我很感动,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十分高兴。
小朋友,“校园一角”是属于写景的文章。要写好它,首先要观察景物。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校园”是范围,“一角”是对象。你选哪“一角”要先考虑定当,然后确定观察的角度——即位于什么地方看这“一角”,有时候,你可以移动,有时候,你可以不动,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地记叙。当然,文章写好以后,还得反复诵读,认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