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叠音词语的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0-31 23:47
标题: 叠音词语的时代
叠音词语的时代
丁启阵



汉语历来讲究音韵之美,其中,叠音就是一种被认为是美的音韵形式。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时代,人们在歌唱的时候,就曾经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语。例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周南·桃夭》)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周南·兔罝》)

采采芣苢(《周南·芣苢》)

喓喓草虫(《召南·草虫》,《小雅·鹿鸣·出车》)

舒而脱脱(《召南·野有死麕》)

燕燕于飞(《邶风·燕燕》)

雝雝鸣雁(《邶风·匏有苦叶》)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鄘风·鹑之奔奔》)

河水洋洋,流水活活(《卫风·硕人》)

氓之蚩蚩/泣涕涟涟(《卫风·氓》)

彼黍离离/悠悠苍天/中心摇摇/行迈靡靡(《王风·黍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鹿鸣·采薇》)



上古歌唱的曲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想象一下,应该是有舒缓复沓之美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称赞“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之类诗句,是:“写气图貌”,“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与心徘徊”。就是说,它们既能再现事物本身的情态韵致,也能表现歌者心情的波澜起伏。

可惜的是,这种叠音词语的运用艺术,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衰落了。诗歌正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元曲,叠音词也都只是偶尔使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千古绝唱。

叠音词语在中古的复兴,有点出人意料:六朝唐宋时期妓女的艺名,大量使用叠音形式。例如:

苏小小,相传为南朝齐钱塘名妓,有《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传世,历代不少诗人写过缅怀苏小小的诗作。

关盼盼,唐代徐州名妓,被徐州守帅张建封纳为妾后,用情专一。张建封死后,她誓不再嫁,于燕子楼守节而终。大诗人白居易曾于张建封府上与其有一面之缘。

李师师,北宋汴京名妓,色艺双绝,号称当时青楼第一女子,相传宋徽宗曾与之有密道往来。

虽说出人意料,细思之,也合乎情理。叠音的名字,叫起来,听上去,柔柔的,嗲嗲的,肉肉的,麻麻的,刺激感官,摇荡心旌。

叠音名字的再度复兴,应该是当代。改革开放之后,人心欢喜,人性复苏,加之独生子女政策普遍推行,新生儿女身价百倍,为人父母者,万千宠爱集于一婴。于是,宝宝、贝贝、芳芳、圆圆、毛毛、蓉蓉、晶晶、莹莹、雯雯、丫丫、婷婷、丽丽……拥有这类芬芳、可爱名字的婴儿,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大地。害得我老担心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将来这一代孩子长大后成了“二会”代表、委员,CCTV国家声音朗读名单的时候,外国人以为中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幼稚园大会!

叠音名字不但民间已成燎原之势,官府也积极效仿。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不避讳跟唐代名妓重名,也取名“盼盼”。据说寓意是,盼望祖国繁荣,盼望世界和平。二三十年来,官府的叠音取名兴趣,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呈日益炽热之势。请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一整就是五个,而且全都是叠音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凑成一句“北京欢迎你”。民间流传一种加长版:既然奥运会是在北京开的,不能落下北京最有名的特产:烤鸭,即“鸭鸭”。更有好事者说,如此盛会不能没有美女形象,因此得再加上“婷婷”。

官府的叠音取名爱好,不但表现在运动会上,还表现在对国宝动物的命名上。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乐乐”“盈盈”,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开开”“心心”, 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要叫“团团”“圆圆”。可怜的大熊猫,你们吃的只是竹子,担负的却是统一祖国、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看样子,如今已经进入叠音词语的时代。

敝乡方言,保存的是唐宋汉语的神韵,多干脆硬朗的单音词语,极少缠绵柔软的叠音现象。因此,敝人的语感颇有“台州人的硬气”。一直以为,西南官话,不论大小,提包一律称“包包”,是可笑的,不是纯爷们的语言。当听说有人把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一桩凶杀事件叙述为:“有个人手里拿着刀刀,捅了我的腰腰,抢了我的包包……”的时候,我就只有啼笑皆非一种反应了。

自然,我口语中也一直不习惯使用叠音词语。昨天群里有朋友贴了这样一个段子:“元旦怎么过?领导——对老婆说:吃饭!睡觉!对美女说:吃个饭,睡个觉。对情人说:吃吃饭,睡睡觉。 对小蜜说:吃饭饭,睡觉觉……”。原来,当领导也不容易,得会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肉麻话。幸好,俺不是领导。

                                                    2010-12-31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