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英语教育陷怪圈:学十几年无障碍交流者不超5%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4 22:33
标题:
英语教育陷怪圈:学十几年无障碍交流者不超5%
英语教育陷怪圈:学十几年无障碍交流者不超5%
2013-10-08 新华网
(新华调查)迷失的“疯狂”英语:三四岁开始学习 无障碍交流者不超5%
国庆小长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水果湖附近的多家英语培训学校仍人满为患,不仅挤满了正在参加培训的孩子,教室外面还坐着等孩子下课的家长。上课的孩子最小的甚至只有三岁。
这样的场景,几乎是全国各地少儿英语教育的一道共同风景。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日前通过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令英语教育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有受访专家称,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
三四岁开始学英语 只为“不能输在起跑线”
近年来,英语教育的低龄化趋势加剧。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各地普遍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个别城市学校甚至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武汉市绝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三、四年级每周二至三节课,五至六年级每周三节课;而更多的家长则在孩子学龄前,就选择培训机构开始英语学习。
记者寻访武汉十几家英语培训机构,大部分都设有“少儿英语”课程。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我们专门针对三四岁的孩子开设了早教班,目前已经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报名。”
正为孩子报名“宝宝100词汇”课程的刘女士说:“本不想让孩子这么小就学英语,可她幼儿园的同学都在学。”
在云南亨德森外国语学校的网站上,学龄前儿童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完本课程10级后,要求至少达到小学毕业英语水平,初步学会个1000单词/词组及其所构成的句子和对话体课文,对所学的内容必须会读、能背”。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备战小升初”是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从小学英语的初衷。
“英语教育虚火背后,应试教育是重要推手。”南京江宁东山小学校长蔡小平说,在升学压力下,英语教学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令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还根本没学好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败坏了很多人学习外语的兴趣。
高投入低质量 能考试不能用
在武汉多家英语培训机构,如今,“外教亲自授课”成为招揽生源的金字招牌,其课程费用比普通老师课程高出两三倍,但仍有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趋之若鹜。
武汉某高校外语教师姚女士的女儿兰兰(化名)今年7岁,两年前姚女士将她送到了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两年的培训课程共花费两万余元。
上海六一小学学生家长席燕说:“我们一直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一学期花费大约5000元。光靠学校课本上教的英语,孩子在‘小升初’时绝对无法通过一些好初中的入学考试。”
昆明亨德森外国语学校目前针对学前及小学教育的英语课程有多种,包括一对一和精品小班课程等。培训教师杜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一对一课程每周一次,每次两节课,不打折的情况下120元每节课,一年下来一万多元。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已经远远超过英语的实际效用。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认为,耗时多、效率低、没地方用,是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大多数人学英语十几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只掌握些‘三脚猫’功夫。”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缪迅说。
让英语学习回归“工具”的定位
多数家长认同,国际化的大潮中,英语教育应该强化,但应该走更加合理的道路。“我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在工作中遇到需要使用英语时却发现,不是听不懂就是说不出来。”上海阳浦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杨庆说,“学校教的英语注重语法和读写,缺少对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杨庆等家长认为,无论孩子以后做什么,英语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学语言的最佳时机,不可荒废。“我们不要求孩子在英语考试里取得多好的成绩,而是希望他能够听得懂别人的想法并且充分表达自己,更有自信和兴趣使用这门语言。”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消除英语教育虚火,首先要让英语回归工具的原本定位,改变当前对英语的畸形重视,从制度上剥离一些不合理的附加功能。其次,对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化其语言教育功能。
缪迅等专家认为,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比如小学生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英语学到啥水平、啥能力,都需要重新做出梳理和考量。”缪迅说,“除了外国语小学,其他小学的英语课没有理由要当‘老大’。”
缪迅还建议,小学生学英语无须“一刀切”,没必要标准划一、齐头并进。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妨降低学英语的要求,降低英语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尝试把英语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基础字母、音标和单词即可。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再将英语课作为一门主课来施教,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有所提高。(参与采写记者凌军辉、廖君、俞菀、戎蓉、陈灏、白靖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5 14:11
中国式英语教育要反思也要回归原点
缪迅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会议的一次讨论中指出,中国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的做法,正令30多年前兴起的“英语热”,陷入了一种“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这番言论,一时间引发了热议。
其实,我国的英语教育的成效及其利弊得失,也不是头一回遭人质疑乃至诟病了。泱泱大国,如今的学英语者已有三亿多之众。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园里的学龄前儿童,一直到为拼职称而苦读英语的中年人,都是学英语大军中的一员, 更不要说大中小学校的数亿万在校生了。那么多的人学英语,那么多的时间用在学英语上,那么多的成本花在了学英语上。为什么,对大多数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历经“千辛万般苦”,还是离真正学好英语差了远远不止一口气。以至于学英语居然快要成为一种苦不堪言的“自虐”或“他虐”了。
依笔者之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至少对于正在大中小学校就读的大中小学生而言,英语或者说其他外语当然还是要学习的,而且还是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乃至放弃的。 但是,那种少慢差费的中国式英语教育,确实是到了认真反思和寻求突围之策的时候了!一句话,英语教育要回归原点,回归本真。
英语教育要回归原点,那么不妨首先要在英语教育中多少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即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切式地搞“全民学英语”。学不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英语学到啥水平、啥能力,都需要重新作出一个考量、作出一个厘清、作出一个安排,最终作出一个改变。
比如,英语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权重是可以有所降低的。除了外国语学校或外语特色外强项的学校,其他各类学校的英语课,是没有理由要当“老大”的。即使对于应该学英语的在校学生而言,也不须一刀切、标准划一地齐头并进地学英语。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必要与可能,将英语的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糅合在一起。需要学术上继续深造的,有志于出国的,去哪个国家,就考哪个国家的语言好了。 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和必要?是不是必须搞人人都要考,人人要过关,这个也是可以斟酌斟酌的。
据语言学家分析,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到一门外语的,并不是花上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就一定能掌握一门地道的外语的。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们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乃至能用外语流利表达、“跨文化交流”的,大概最多也不会超过5%。
学好一门语言,除了必不可少的“hardwork”(努力)外,有没有一点“语言天赋”,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上恐怕最终的结果还是“三脚猫”,懂一点而已,会说上几句而已,能再词典的帮助下,大致能看懂外语报刊或文献而已,这也算不枉辛苦一场了。花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于英语学习上,最终却听说读写一样也拿不起来,这确实是得不偿失的“亏本生意”,何必呢。
当然,对于当今的大多数国人尤其是在校学生来说,英语或其他外语学一点还是应该甚至是必要的。学一点英语或者其他外语,总比一点也不去碰外语要好,只是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和强制性。 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很多人辛辛苦苦学的英语,到了最后,都成了无用英语,哑巴英语等“中国式”的英语。这其中的症结何在?如何破解?也是需要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界专家学者们思索思索,研究研究,并拿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之策。
此外,当下,我们还必须正视高层次顶尖级外语人才短缺这一现实。以我们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特大都市为例,高水平的外语人才还是短缺得很。而能否培养和造就出一批高层次拔尖外语人才,则直接关系到上海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外交外事活动、对外文化交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高学历高层次拔尖级外语人才还远远满足不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所以,拿出"非常之举"、"非常之策"和"非常之招"来,培养高层次拔尖级外语人才也是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这当然应该是外国语大学和重点综合性大学理应担当起的使命和重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