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好编辑应兼具文化理想与商业理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1-16 00:46
标题: 好编辑应兼具文化理想与商业理性
好编辑应兼具文化理想与商业理性 中国网-传媒经济 [url]http://media.china.com.cn[/url] | 发布时间:2013-11-11

  编者按 一本好书产生后,我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作者,编辑往往成为“作嫁衣者”。而实际上,如果没有好编辑,好书的产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今年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关注这个常被忽略的群体——编辑。本版特对主论坛“中国好编辑与出版强国建设”中的嘉宾精彩发言予以报道,同时综述分析了此次“我心目中的中国好编辑”专题征文的内容。
  11月5日,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本版图片摄影 黄国荣
  □本报记者 王坤宁 李婧璇
  对出版产业来说,编辑是好书的“发现者、打造者、拼抢者、传播者、推广者”。没有好的编辑群体,就没有好的出版产业。11月5日,时值邹韬奋先生118周年诞辰纪念日,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在“中国好编辑与出版强国建设”主论坛上,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更有实战指导价值的脑力激荡,赢得了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论坛现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河北出版集团董事长杜金卿、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江西出版集团总经理曾少雄、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等国内出版行业的专家、企业老总围绕“后转企改制”时代以及“流媒体”语境下,如何培养、选用各类编辑出版人才以及建设出版强国编辑人才的作用等话题,激荡思维,贡献智慧。
  “好编辑”必有出版理念
  邹韬奋、叶圣陶、郑振铎、赵家璧、范用、陈原、周振甫……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涌现出了一批一流的编辑人才。他们或激荡时代潮流,或思想引领出版,或策划大家手笔,或编研相得益彰,或深谙市场法则,共同谱写了书业华章、报刊传奇。这些优秀编辑成长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培养与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聂震宁认为,韬奋先生就是中国好编辑的杰出代表。韬奋先生在出版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文化理想、非凡的精神气度和出色的商业理性、卓越的经营才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范军看来,杰出的编辑家必定有自己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没有思想做引领,没有理念做支撑,编辑的基本工作也可以做得不错,编辑的业务技巧也可以很纯熟,但那只能停留在‘编辑匠’的层次。尽管匠人也有其价值,但难以成为真正的行业一流。”
  田海明认为,一个好编辑,必须要有好的职业品格、好的责任意识、好的岗位技能、好的创造能力。“这四种素养是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王明舟则从大学出版的责任与使命谈到了出版企业的使命。他认为,转企改制,绝不是要造就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生意人,也不是要造就只追求利润的冷冰冰的商人,而是要造就善于运作文化资本和资源,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具有国际眼光和胸怀,追求经济利益而又超出赢利目标之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企业家。
  “编辑人的价值的内省与追问,是编辑人员成为好编辑的必要手段和思维路径。”曾少雄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编辑人员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编辑人个体常常内省与自我追问的问题,是编辑工作者能否成为中国好编辑的终极对决的问题。为此他将衡量中国好编辑概括为“四位一体”,即编辑人员的价值观、编辑的职业价值、编辑人员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出版物市场的价值四个方面。他认为,对于一个编辑人员来说,要忠于自己在政治、道德、伦理、社会和美学上的信念;当编辑人的付出令作者、读者、出版者满意时,编辑人的职业价值就得到社会的尊敬;通过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图书记录历史,传之后世,编辑人的价值随着图书的价值流传;现代社会,编辑人伟大价值的实现最有效的场所,就是市场,最好的行为就是市场交易。“没有市场,没有市场诸要素,就没有广为人知的编辑家,也就没有编辑人的伟大价值的认同和实现环境,编辑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中国好编辑群体就不可能产生。”

  “好编辑”难破现实困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中,既要有文化理想,又要有商业理性,而且力求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这几乎是每一个出版企业的梦想。”论坛上,大家对目前编辑人员的现实困境也进行了关注。
  “市场竞争是如此这般的激烈,出版机构的经营运作是如此这般的急迫,不可能让经营管理者如此这般地耐心等待。”聂震宁说,在通常情形下,出版社只能用相对简明清晰、相对公平的业绩考核制度对待各种编辑,出版集团也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对待所属出版企业。“如此一来,人们既看不到文化理想,也看不到商业理性。这就是出版业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尴尬,是编辑人员的现实困境。” 在聂震宁看来,出版业基本上是一种手工活,要想把书做好做精,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持续地改进。但在现在快节奏的出版环境下,这些实现起来都有困难。
  杜金卿认为,面对出版产业新一轮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出版传媒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端人才数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性失衡,三是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四是持续激励不够充分,五是人才流动亟待加强。“加快推进现代出版传媒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界浮躁之风盛行,出版平庸浮泛之状愈演愈烈。”王明舟对目前的出版现状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现在许多出版企业利润指标成为唯一要素,逐级分解下放。“出版机构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急功近利行为,比如为了经济目标,不顾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出版一些浅薄的格调低俗的图书;不是专心于选题研发和运作,而是热衷于投机取巧,迎合庸俗市场需求。”王明舟说,目前出版企业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逼迫每一个出版人,必须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新的价值观定位和明确必须坚守的社会责任。在他看来,“作为出版人,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道路是通向梦想还是深渊?”他希望,通过出版人的努力,在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里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共同坚守学术使命。“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辜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会辱没我们的社会使命。”
  “好编辑”亟须成长环境
  没有名编辑的出版社不是好出版社。把书做好,产业才能更好。编辑,是发现者,是传播者,是守护者。他们参与创建了我们的公共文化生活,开拓了我们知识的疆界。如何营造一个高端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聂震宁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树立编辑职业自豪感;二是出版行业要把文化责任提到更高的地位;三是要进一步探索出版业内考评办法,特别是编辑业绩管理评价办法;四是在出版机构内要优化编辑人才结构;五是要在全行业内大兴爱书之风。“从业者都要以出好书为荣,以不出好书为耻,尤其要以不出好书而大赚其钱为耻,建设更好的出版文化。”
  “出版传媒企业要在新一轮跨越发展中占据主动,抢得先机,必须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杜金卿认为,打造优秀人才团队,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内部环境。“需要不断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做文章,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整个员工队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他建议,构建竞争开放的人才引进体系,打造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择优公正的人才选用机制,建设与时俱进的考核激励机制。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培养名编辑、优秀编辑作为主业发展的重心、每年工作的重点、每个出版社发展的根本。从公司近几年人才培养的实践看,田海明说,培养好编辑,关键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产业平台;不是缺能力,而是缺使用方法;不是缺乏吸引力,而是缺新观念、新机制。他认为,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来说,给平台、给岗位、给项目、给政策、给机会是关键。“好编辑的培养,企业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任何一个编辑人才,培养好了就是好编辑,使用好了就能提升能力,合适的岗位就能吸引人才。”对于好编辑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田海明认为应该把握好机制创新、持续培训、开放包容、项目孵化、文化鼓动等原则。“人才是战略性资源,编辑人才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他表示,对出版企业来说,无论文化传播形式如何变化,编辑的基础性地位不会变;无论企业如何发展,编辑的核心作用不会变。“成熟的出版企业应该拥有一批好编辑,出版强国建设离不开中国好编辑的努力。”(王坤宁 李婧璇)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