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一种据说是普及性的健身用具呼啦而起,风靡京城,呼啦而起,风靡中国;旋即呼啦而止,戛然而止,最后竟至于销声匿迹。这就是“呼啦圈”。
盛矣哉呼啦圈之初兴也。区区一塑料圆环,男人扭,女人扭,老人扭,小孩扭,赤橙黄绿青蓝紫,一片片七彩世界在扭来扭去的光环中闪烁:据说这可以锻炼身体,据说这是不用花费的健美捷径,又据说这是医治陈年痼疾的不二法门。
悲矣夫呼啦圈之速亡也。就像正在闪烁的珠宝突然跌落深渊,人们尚未从它的眼花缭乱中定下神来,另一些人甚至还未曾一睹其风采,还未领略一下其中的“奥秘”。仅仅两三个月的工夫,“呼啦”一声,像一阵风倏然而至又倏然而去,“呼拉圈”便没了踪影。
引人,招人,撩人,席卷而来,极富诱惑,这些也许可以称之为一年半之前那场呼啦圈风潮的特点。想想,这恐怕不仅仅是呼啦圈如此,呼啦圈的速盛与速亡,似乎是一种谶示,一种象征,一种比喻,一种烘托;然而,又是一种真实——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见“呼啦圈”的影子。小到局部,一个单位,一个班组;大到一个提法,一场活动(运动),呼啦啦就起来了,没有什么可行性研究,没有什么科学论证,甚至来不及问一句“为什么”,打一个问号,只要有风,就能“吹皱一池春水”,涟漪荡漾,并迅即波及相近水域。我们看得多了这类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例故事。老百姓戏称之为“一窝蜂”,文件报告上则称之为“大轰大嗡”,最近又有“造热”的提法。远的不去说它了,就拿近期来说,就有“下海热”、“开发区热”、“集资热”、“翻牌热”、“炒股热”、“房地产热”、“算命热”、“方城热”(打麻将也),甚至养狗养猫也成了一热——“宠物热”起来。这热那热,热点频繁,热气腾腾,热浪鼎沸,不由人不想起那场莫名其妙的“呼啦圈”热。
呼啦圈,小小一圆塑料圈圈,热得也快,散热也快,时过境迁,事过则罢。应当说,算不得什么,尽管当时就有人从医学角度警告会导致“肠扭结”,但毕竟死不了人,也未见有因扭呼啦圈而致命的病例;更无伤于国计民生。而与呼啦圈比起来,上述这热那热,则累及国计民生:集资乱了,疯了,“一窝蜂”了,就会影响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翻牌公司热起来,“海龙王”多起来,“呼啦”起来,就会导致腐败与丑恶。
解决的办法自然是有的,即不要“人来疯”、“一窝蜂”,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确定的大政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果真如此,呼啦成风是可以避免的。(《人民日报》1993.10.26)附《
人民日报》1946—2003 http://rmrb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