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师生访谈”,从“话语霸权”步入评课最深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2-3 07:38
标题:
“师生访谈”,从“话语霸权”步入评课最深处
“师生访谈”,从“话语霸权”步入评课最深处
刘春文
评课评什么?谁来评?这似乎已是一个不用再讨论的话题,开课教师上课,同伴评课,相互研讨,大的场面则是请一些特级教师或者专家点评,显示其评课的理论高度与深度。然而大多时候,听者云里雾里,回归现实却难以操作,评课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评课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长期以来,这样的主体却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疏离,评课异化为某些专家或者教师的自作多情。有时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这样的评课真的是基于学生主体吗?”
2013年11月27日,越城区“语文知识”内在序列的探索——单元知识的衔接(同主题单元知识序列探索)主题教研暨150学时研修活动在袍江中学举行。笔者组织并主持了此次活动,全区八年级语文教师及区语文教研大组成员共计五十余人参与活动交流。
袍江中学的赵小红老师及朱月娣老师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为载体,围绕主题展示了两堂文言文单元知识复习课。赵老师呈现的是八年级学生的常规复习课,注重基础落实,典型参照与方法指导,采用指导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及课后整理相结合的模式,用表格梳理法整理作家作品,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用分类整理法落实字词解释,由学生展示,教师补充,使知识序列清楚明白,把字词复习落到了实处;以特殊句式为例,指导学生译句的方法,又引申课外文言,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联系课内,拓展课外,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泛。朱老师呈现的是一堂文言文中考复习课,朱老师首先展示了中考考试说明,又把近三年的中考考纲作了对比,很好地把准中考的脉搏,有助于师生及时掌握中考讯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午,在笔者临时策划并主持下,“师生访谈”节目全新亮相,此环节打破了传统评课的“话语霸权”。本环节由开课老师及开课班级各三位学生代表组成,访谈围绕课堂内容,教学环节,上课方式等与师生们对话,老师的开课意图,学生们的内心想法,都在这轻松而默契的聊天中一览无余,让老师们更直观地窥视了学生渴望的语文课堂模式及对知识认知的需求,同时也引发笔者对几个问题的深沉思考——
一、 课前是否要告知学生研讨的主题?
刘春文(以下简称刘):“同学们,上午两位老师围绕“语文知识”内在序列的探索——单元知识的衔接及(同主题单元知识序列探索)这个主题,开设了两堂课,在开课之前你们知道这堂课的主题吗?”
5位学生都答不知道,只有一位学生回答知道一点点,那就是文言文复习课。我告诉他们那是内容,不是主题。转而问开课教师,开课教师的回答则是因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主题,因此也就没有告诉学生,课堂的呈现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的。这个倒也是事实,因为研讨课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包括对理论的理解。但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在你自己也很不清楚的情况下,要否要告知学生?一种是不清楚就不告知,反正大家都不清楚;一种是不清楚也告知学生,师生围绕主题一起探索,在碰撞中擦亮思维的火花。
在网络及各大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学生本身的认知已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有时真的不知道,那么不妨大胆告诉学生,教师要开设一堂课什么主题的课,你们认为应该如何构建?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设计,这样的课堂有时更接地气。想起2004年本人要开设一堂“问题的生成与发现”的研讨课,一度愁眉不展,最终我选择了师生同构,完成了《荒岛余生》的设计及相关主题的讲座,现在翻看录像,竟然与最近的倡导的导学案不谋而合,而时间却足足提前了近十年,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因为是基于课堂主体内在需求的。
二、落实知识的同时是否更重方法的引领?
刘:朱月娣老师与赵小红老师第一块都借助表格落实文体知识,同学们除了表格之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呢?
生1:我有时就是背诵,有时会采用一些方法,如编口诀,谐音等方法。
刘:能举个例子吗?刘老师有时采用声母识记法,如《桃花源记》与陶渊明,因为声母都是T,我就记为“淘淘(TT)”,你也有类似的方法吗?
生1:一下子说不上。
刘:其他同学呢?
生2:我就单纯的背诵。(第三个同学也是如此。)
刘:看来你们都成愚公了,可学习更需要智读。现在我想问两位开课教师,在采用表格整理之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了吗?
赵:没有,我就觉得这很简单,但又不能疏漏,觉得借助表格比较直观。
朱月娣:我怕时间来不及,因此表格容易驾驭一些。
两位开课教师借助表格整理落实文体知识,本来没有错,但是如果能让学生说说这些资料是怎么来的?你是怎么记住的?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思考是什么?还会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就从结果走向了认知的过程,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的,否则我们的学生长此下去就成了“平板电脑”。最后的拓展环节,也不妨让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点模仿拟题,并陈述理由,最后出示预设题目,让学生寻找差距,找到一些命题的依据,这样比一味灌输各类题目要智慧的多。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鱼。
三、学生整理的成果如何使其效益最大化?
刘:“开课以前,老师布置了哪些程序?”
生1:老师让他们回去整理一下,开课要用。
生2:老师让我们回去整理,可以参考课外资料及网络。
生3:我知道要整理,但就是脑子想了一下,也没带来东西。
生4:我在周末整理的。
刘:花了多少时间?
生4:2个多小时。
刘:课堂上得到展示的机会了吗?
生4:没有。
刘:你想展示自己吗?
生4:想。
刘:赵小红老师,你是如何对待这些学生成果的?
赵小红(以下简称赵):我之前已经收起这些成果,并挑选过,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有些自己都有错误的怎么展示呢?所以我肯定要学生修改,然后挑最优秀的上台展示。
这是一个隐去的课堂环节,如果没有访谈,我们不会发现教师与学生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整理成果如何运用?是不是仅仅就是挑选优秀的成果作展示呢?有时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资源,那就是错题资源,如果此时,教师呈现整理中发现的错题,并进行分类整理,体现出知识的序列。课堂上设置一个纠错的环节,让学生当堂抢答或者现场5分钟检测,都是不错的环节。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成果展示,解读自己最满意的一个知识点,这样参与面更广,能激起课堂的沸点。课后再安排优秀成果推广,让大家分享各自的成果。
四、让学生介入课堂如何调出更好“口味”?
刘:我发现两位教师都采用了表格整理的方式,而且大多是采用问答式,教师问学生集体回答来完成表格。内容也是教师自己已经预设好的,这样的方式你们喜欢吗?
生1:喜欢,这样便于掌握。
生2: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整理。
刘:不错,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如果有学生的用表格整理,你准备用吗?
生2:用,我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展示,接着教师自己出示一小部分。
刘:你很有老师的潜质。其实我刚才看到第二排的第二位女生整理的成果很详尽,可惜朱月娣老师来不及听,学生也来不及记,最后还是回归自己的预设中,如果此时让学生将成果贴到黑板上,它的成就感就大大不同了。这点赵小红老师做得不错,她有一个环节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只是我不清楚上台的学生为什么会采用与教师一样的方式呢?是老师事先安排的吗?
生1:我就是刚才那个上台的学生,不是教师安排的,是我自己决定的。因为我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动起来,用开火车的方式轮流下去,强迫每人都说。
刘:其他同学是否赞同这种方式?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生2:我会采用小组竞答的方式,将整理的题目放投影屏,让后采用打分表,分组竞赛。
赵:我当时也考虑过这种方式,但想到学生答不出会尴尬就放弃了,而且开火车轮动也照顾更多学生。
生3:我也主张小组竞答。(一点也不买教师面子,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课堂出现小老师,这是一个亮点,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但是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采取哪些有效地方式让课堂显得更灵动多姿?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时不妨邀请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学生展示,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虽然今天这位小老师采用了与自己语文教师同样的方式,但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她大胆让同学上台板书并现场纠错,这个环节很大胆也很高效,完全超越了教师。
“师生访谈”本还可以更深入,但限于学生的下午上课时间,只好提前结束。其实,通过这样的访谈,还需要我们教师再多说什么呢?无论哪种高深的理论,都不如学生自己内心的需求。许多时候,我们漠视学生的感知,一味自作多情的上课及评课,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早已偏离了学生的心理轨道。
2013.11.28
图片链接:
http://liuchunwen.blog.zhyww.cn/ ... 4960&uid=121516
新闻链接:
http://www.ycqedu.net/jky/xkjy/czyw/201311/62724.html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