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朱永新:中国需要一场新的农村教育运动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12-10 17:50
标题: 朱永新:中国需要一场新的农村教育运动
朱永新:中国需要一场新的农村教育运动——2013年“发现美丽乡村教育”高峰论坛主题发言

【编者按】本文是朱永新教授2013年12月3日在“探索农村教育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发现美丽乡村教育颁奖典礼”上的主题发言。


昨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研究,说中国农村贫困生仅有3%能够上大学。腾讯网做了一个专题,对这个问题做了非常详细的剖析。应该说,这个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他们对中国教育最近这几年的发展,数据资料掌握的不是很充分。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农村学生上大学的绝对数量是在上升的。从2001年全国的大学录取率是59%,农村学生2001年的录取率是48%,到2011年全国学生录取率提高到72.3%,而农村学生录取率也提高到60.1%,农村学生录取的情况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是增加的。但是,从农村学生上本一学校以及上重点学校,以及在高层次的学校的录取比例上,上升比较缓慢,甚至呈下降的趋势,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据调查,在贫困地区考上本一学校的比例,去年全国考生有不同的比例,贫困县5.7%,农村录取率在8.5%。温家宝总理也感叹,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更高,现在农村比重下降了!这是他经常思考的事情。

去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本科第一批录取率是45.7%,从农村学生上清华大学比例看,农村升学比例从90年21.7%,下降到2010年17%,北京大学从30%,下降到2010年10%。农业类院校2009年占32.75%,2011年占28.26%,也就是说农业大学2011年和2009年相比也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大连的理工大学农村学生占33.82%,博士生在其中占13.3%。学校的层次越高,农村学生越少,这是客观的现实。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上大学本身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上什么大学!这跟他就业和社会阶层的分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农村学生进重点大学、高层次大学的比例上升缓慢,并有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一是不愿意上学了,很多农民的孩子上了很多年的学,找不到工作,干脆找一个地方打工,早点就业;其中进入拼爹的时代也是不愿意上学的影响因素。二是上不起学,上大学太贵了!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4年的学费,大学需要的开销非常大,尽管我们设置了奖励助学金的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而失学,但是事实上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农民的家庭因为经济原因而上不起学。三是考不上。因为农村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城市的教育相差很大,教育资源比较少,我们研究这三个原因的时候,事实上第一个原因和第二个原因固然有,但是事实上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都知道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真正不愿意上学的还是不多的,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我们国家助学政策也很清楚,包括各个中学在教育中也能有所体现。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根在农村教育身上,农村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所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提升农村的孩子在学习中竞争优势,从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政策,定向在农村招生,国家扶贫定向招生的专项计划,从1万名增加到3万名农村学生。从2012年680个县增加到今年832个县,也就是说2012年增加了10%,2013年增加了8.6%,东部的高校向西部招生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从08年3.5万增加到2012年的17万,2013年增加18.5万,对西部农村整个招生的指标有着很大提升,这些指标提升能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吗?

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这个原因要清楚,如果原因不清楚,仅靠政府照顾是照顾不出来竞争力的,整个的根子在于农村教育。这是多方面的问题,几个关键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第一,是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低于城市,农村占全国人口60%—70%左右,但是获得整个教育经费不到30%,差不多70%左右人口但是经费不到30%,很多数据分析和研究表明,像北京,北京每个小学生公共财政预算是14482.39元,初中生是2万23块零4分,我们看贵州一个小学生是2758.61元,初中是30204.2元,上海的小学生比北京还高,是16173.85元,他们在原有比例上还在增加。在基本的投入量上,我一直在考虑国家要不要就中小学生的升学教育经费做一个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的国家标准,好的越来越好,差的和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教育经费的投入我觉得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农村学生的优秀生源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在很多县我们看到农村的孩子不断的往县城聚集,我去过山西的一个县,有60%到70%中小学生全部跑到县城去了,他对农村的教育失望了,当然有各种原因,有的随着父母打工,有的是生活质量差,有的是上寄宿制学校,当然上寄宿制学校也对农村家庭是很大的费用,平均80人一个班,最高班级超过90人,所以农村学生生源越来越少。

第三,农村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了,这几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轮岗等政策,但是农村教师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学历比较低,他们做过调查,在农村小学专科以上的教师学历47.49%,比城市低31%的百分点,初中学历农村24.34%,比城市少38%,学历水平比较低。山东农村本科以上学历增加的幅度低于县城41个百分点。二是农村教师数量明显偏少,4个县13个农村教学点分别只有一名教师,1—3年级所有课程都由一个老师担任,在教学点上很多课程是开不出,开不全的。三是流失比较厉害,2011年底山东小学职称教师比2006年减少了25.19%,所以教师的问题,我们一直知道是农村教育的大问题,教师问题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品质,这三个方面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第四,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农村是困扰农村教育的很大问题。现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是6100多万,占农村比例的37.7%。205万的独居儿童,占全国儿童21.88%,留守儿童5年内增加了240多万,他们还做过调查,46.74%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是外出,跟父母居住占16.27%,单独居住有205万人。照顾他们(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超过60岁。流动儿童今年的调查数量也是很惊人,城乡流动儿童规模3581万,比2005年增加了41.37%,其中广州最多超过400万,浙江江苏分别超过200万,四川山东湖南福建超过250万。流动儿童在上海10个孩子有4个是流动儿童,北京浙江10个孩子有3个是流动儿童。中西部情况也很突出,比如宁夏占41.76%,新疆占41.50%,青海占35.7%,贵州占34.43%,也就是说流动儿童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些学生大部分在各个省市都没有进入当地主力学校,鉴于这个情况中国的确需要一场新的乡村教育运动。

这有六个要点需要提出来,第一要点,应该让更多社会精英关注乡村教育。我们知道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几乎第一流教育家都把他们的视野投入农村,把他们最宝贵的年华投入到乡村教育。陶行知在晓庄进行晓庄实验学校的实验。特别是陶行知先生,他说我们中国根本问题是中国乡村问题的共同改造,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事把我们整个心献给我们三万四千万的农民,现在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农村教育?有多少教育家把他们的事业和他们最宝贵的年华投入到农村教育?这是第一个要点需要注意的。

第二要点,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乡村教育。相对来说中国乡村教育,尤其边远地区的乡村教育的资金是严重匮乏的,他们和城市学生的差距不只是硬件方面的差距,更多是品质方面的差距。政府投入要加大,我觉得应该出台国家标准。也就是说,农村学生公用教育经费要设立最低标准,和国家平均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要有一个国家明确的要求。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乡村教育。我们有各种乡村教育组织,都是很零星的,缺乏组织、缺乏引导和鼓励,怎么样保证社会资金能有效进入乡村教育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官民合作,建立官民合作的体系。

第三要点,应该让农民组织起来建设自己的乡村教育。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中国长期以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农民没有很好的组织起来,包括现在全国没有农民自己的组织,我们有工会、妇联、共青团,但是没有农民的团体,谁是农民的代言人?谁为农民讲话?它没有自己的组织,所以中国的农民相对来说是比较松散的。梁簌溟在他著作里反复讲过,他说他曾参加过一次乡村教育的研讨会,(包括我们今天有农民在现场吗?恐怕没有。)当时他开着会,来的是教育届的人士,有教育家、政府官员,都没有农民。他说乡村教育只是乡村教育家动,而乡村不动,农民不动,要让农民有组织发生力量,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中国农民乡村政策,农民很少有发言权,包括撤村并点,很少有农民声音,中国农民也没有组织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利益的机构!我觉得中国农民应该组织起来去建设他们自己的家园。

第四要点,应该让学校成为乡村文化教育的中心。这是乡村教育重建中很大的问题,现在城镇化浪潮正在席卷中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点,规划、经济、工业各种问题全上来,但是学校始终是缺位的。村小不是简单的教育机构,是一个文化的中心,村小是一个文化的灵魂,没有农村的学校就没有真正的农村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有效的规划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撤校并点已经让我们感受了,包括农村的学生的流失和他上学要跑很远的路都有很大关系;我们各个部门是割裂的,比如农家书屋,为什么不能建在村小呢?让农民自觉看书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考虑怎么样真正的让学校成为宣传文化的中心!

第五要点,应该让更多优秀人才去乡村从教。当时陶行知先生也反复讲这个问题,他曾说,好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他所到的地方:一年让学校气象生动,两年能让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够让科学和农业驻校,四年能够让村自治告成,五年能够让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够让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很少有这种教师,包括我们各种资源,陶行知先生他们做了一个长期计划,怎么让好教师到农村去这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最后让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