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四年级五单元备课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寒梅
时间:
2008-4-28 16:11
标题:
四年级五单元备课参考
17
触摸春天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
:
学生准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资料。
一、
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用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1
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
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
激情导入
,感知课文:
1
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
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
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
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
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
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入文本,深入读文
深入读文,找到最能触动你心弦的句子。
1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地方。”
引悟:你从“竟然”、“神奇的灵性”中读出了什么?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灵肯定会涌起“!”请你细心体会我的心情,把我心中的“!”变成语言文字。
生:……
引读:此时此刻的安静,“她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再读这段话,体会我和安静当时的心境。
顺势引读下一节:“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师:是啊,安静的眼睛失明了,但她的心是充实的,渴望春天,热爱生活,她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她身上的神奇的灵性,这神奇的灵性使她创造了奇迹,竟然……
再联系前在的课文,谈你从哪儿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
、“许久,她张开手指……张望”
安静在望什么?
你听到她的心在说话了吗?在说什么?
引读下文:“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3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结全课文和对生活的理解,谈自己的感悟。先写后交流。
(
1
)
美丽生活自己创造
(
2
)
生活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
3
)
心灵的充实是幸福
二、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
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三、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
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
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拓展月的,升华情感:
1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
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
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
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五、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
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
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伸出
伸向
多姿多彩
17
触摸春天:
合拢
拢住
缤纷世界
(热爱生活)
张开
张望
18
永生的眼睛
一.
教学目标:
1
.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
.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
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
ì
才华横(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
ā
o ( )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
ǔ
( )
挡、( )织、( )力、( )国、( )成
(五)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
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
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一说
(3)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
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
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19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
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
1998
年开始创作,耗时四
年,共计
35
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
?
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12
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
、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
、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
、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
a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
去掉一个行不行
?
为什么
?
b
.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2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
)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
)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
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
一、走进生命话题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
二、感悟生命形态
1
、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
(
1
)导入。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生读第二自然段。)
(
2
)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
(
3
)现场采访。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
(
1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
2
)汇报读,生互评。
(
3
)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
、小结。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
三、寻找生命意识
1
、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
1
)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
简介杏林子: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
(
2
)带着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
3
)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2
、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1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对自己负责。”)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会思维受阻,师可以相机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2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
3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四、探索生命意义
1
、(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
、小结。指导朗读。
五、留下生命思考
1
、全文小结。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2
、品读文题。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
价值?香瓜子
“我”
……
20
花的勇气
学习目标:
1
、认识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
、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
、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
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扒开草丛,见到
_____________
,感到
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
;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__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
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三、研读谭,品味语言
1
、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写。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
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
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
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
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
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
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
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
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
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
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
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
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
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
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
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 复习导入
1.
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
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
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
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
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
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
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
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08-4-28 18:41
感谢有心人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