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杰夫•奇曼(Jeffrey Zeldman)在博客中第一次提到web3.0这个词汇。
万维网(World Wide Web)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认为,web3.0是“一整张语义网涵盖着大量的数据,你就可以访问这难以置信的数据资源”,你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网络。Yahoo创始人杨致远则认为,web3.0会是一个真正的公共载体;而google首席运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从web3.0的应用程序演化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将会是一群使用云端数据且能迅速广泛传播并能在任何设备上使用的小体积应用程序的集合体;华尔街头号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用三个词语概括了web3.0的特 征:社交网络、移动化和搜索功能。
虽然看法各有侧重,但通过他们对web3.0概念的诠释不难看出,相比web1.0与web2.0,web3.0的核心优势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大数据共享,也就是说,Web3.0存在的载体是开放并且互相关联的信息数据。
在最具备web3.0气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业界对一款成功APP应用的开发建议基本都是:只满足用户的单一刚性需求,例如移动购物、美食分享。但网易云阅读一出生就沾染着“异类”气质:网易云阅读的内容整合了资讯、杂志和书籍。历来被认为持重稳健的丁磊,为什么会与业界共识相左,去孕育这样一个异胎?
从用户角度来看,资讯应用只满足用户的浅阅读需求,但网易云阅读却可以同时满足用户深浅两种阅读需求。这也就意味着,相比单一功能的 APP应用,网易云阅读已经开始了对用户不同需求以及不同信息数据的关联。丁磊或许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无论是资讯、杂志或书籍,他们提供的都是信息数据。而相较其他应用,从深浅阅读两种相近需求着手开始进行资源整合,则更加稳妥。但对网易云阅读而言,根植其中的,真的只有文字内容的信息吗?
在网易云阅读最初的版本中,就一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类别:网易公开课。在网易云阅读诞生之初,其内部就已经设置了支持视频与音频的功能模块,网易公开课是这款应用最早提供的视频内容。
截至目前,网易云阅读内除引入有道搜索和有道词典的功能,还与有道云笔记进行账号打通。在最新版本的网易云阅读中,网易新闻内容源的用户评论已经引入了网易新闻跟帖的内容。
据网易云阅读内容中心运营负责人聂蔚介绍,网易云阅读还将引入视频与音频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这些不同信息承载体的聚合产物,在传统互联网中,我们原本尊称他们叫“门户”。
现有的部分互联网产品,它们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单方面功能的需求,但正因为这类单方面功能的过于强势,使其缺少了整合用户各类不同需求的能力。“门户”却能为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目前的移动应用领域,被看好能承载传统门户功能的,还有一类应用——浏览器。在海豚、uc浏览器等成熟应用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内容源模块的存在。但浏览器应用存在的最根本用户需求在于对节省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消耗。在1995年,当我们还开着14K的小猫初次与互联网接触的时候,又有谁能想到十几年后,我们能从互联网上随意高速下载数G大小的文件。
web3.0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成本将明显降低,并会有更快速的网络产生,用户的关注将会回到对更好的呈现形式和对用户需求的精确回馈上。而且对于浏览器之类的应用,它只是一个单纯的内容呈现者,并不具备生产内容的能力,并且缺少针对用户的内容精准推送。
但对于网易云阅读而言,它还有一招撒手锏。据网易云阅读产品负责人介绍,网易云阅读除目前上线的这款移动应用外,在PC端还提供网易云阅读开放平台。
网易云阅读开放平台,是网易云阅读开放出的一个内容入口,通过开放平台,用户可以提交自己的各种内容信息并制作成内容源发布到网易云阅读的移动应用端中,并且可以通过开放平台对自己的内容源进行各种管理。网易云阅读并不是只读属性。
而在外部内容源的引入方面,据网易云阅读内容中心运营负责人聂蔚介绍,除目前整合网易读书频道获取的10万多册图书资源外,还已经与广西师大、长江文艺、中信出版社、世纪文景、四川出版集团、蓝狮子等近百家传统出版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获得3000多家报刊杂志及原创文学网站的内容授权。而在互联网内容源的获取上,目前所有主流的互联网网站内容,在网易云阅读中基本均有收录。
坐拥如此庞大的内容资源,但问题也随之而生,要成为web3.0的移动门户,庞大的内容数据与用户个人之间又该如何结合?
2012年6月,杭州。在网易杭州研究院,网易云阅读迎来了其上线后的第一次发布会。
除了“千字千金”的业界高稿酬,温瑞安、马伯庸等众多网络文学名家到场出席,网易阅读更名为网易云阅读的宣告仪式低调得更像是这场发布会大戏的一个过门,会后很快就被日理万机的媒体遗忘。
但这个几乎被人遗漏的“云”字,或许才是真正暗含让网易云阅读成为web3.0移动门户的能量所在。
“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网易云阅读中“云”的钥匙是我们熟悉的网易通行证,对其的官方解释也略显平淡:用户用来登录网易云阅读的网易通行证账号会同步其使用内容,用户数据将保存在云端服务器,同一账号切换不同设备将不会丢失原有数据。
也就是说,用户在网易云阅读中登录订阅内容源或者书籍后,内容源与书籍的信息将会与用户的网易通行证绑定,即使用户跨平台在不同设备上使用网易云阅读,只要登录原账号,所显示的内容与之前用户订阅的内容并没有区别,不需要再重新查找订阅。
网易云阅读产品负责人告诉我们,“网易云阅读的后台数据库可以智能存储并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通过对用户点击、分享、发送的数据统计,来调整订阅源内不同内容的排版位置,从而形成用户的个性阅读。”除了用户订阅内容在线存储的表象,还有对引发内容订阅行为的用户动作所进行的数据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网易云阅读会推荐给你更贴近你兴趣的阅读资料。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PC硬件很难与用户个人进行结合,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显示器的大屏幕变为手机的方寸之地,硬件与用户的个人关系发生了质变,人与电子产品的关系从来没有这么密切过,这也让作为网易云阅读登录账号的网易通行证承载了新的服务内容。
或许我们还记得《黑客帝国》里基努•里维斯扮演的尼奥通过脑后插管进入虚拟世界的一幕,而网易通行证这串带有@字符的小字节段,也承载了我们在虚拟世界中阅读个性的DNA密码。
与同类产品中的小公司相比,背靠国内互联网巨头网易的网易云阅读,在用户数据上的优势则更加明显。2012年8月,网易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 “联接未来网易邮箱5.0版”的发布会,并宣布网易邮箱的用户已经达到五亿。而在CNNIC于2012年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可以说几乎每个中国网民都拥有一个网易邮箱账号,而拥有网易邮箱账号的用户,也肯定拥有一个网易通行证。每天,我们的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大量的邮件信息,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我们自身的一个被动信息接收载体;而在网易云阅读上,我们则会主动订阅各类资讯、杂志和书籍,可以将其看做一个主动的内容选择平台。
再结合网易自身的移动应用战略来看,除网易云阅读可以看做一个平台型产品外,丁磊将网易其余的各类移动应用均匀分布在不同功能领域。
网易新闻客户端专注快资讯,网易公开课以及网易识字则扎根教育领域,有道云笔记在国内已成为移动办公的必备,网易相册等产品则在移动社交分享和图片管理领域埋伏已久。网易云阅读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大数据内容与深度的用户个性数据内容,在通行证上又与其他产品打通,对于这个web3.0的移动门户,网易云阅读增加了诸多闪闪发光的时尚元素。
当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urg)在2004年推出the Facebook的时候,互联网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交成为了热门属性。而“无社交,不应用”,这句话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金科玉律。
网易云阅读也不例外。当面对我们提出的“对于web3.0,你认为最重要的特点是哪一个”这个问题时,网易云阅读产品负责人与网易云阅读内容中心运营负责人聂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社交属性。只有通过社交属性,网易云阅读才能让内容的大数据与用户的个性数据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平台集合大数据、针对用户个性数据精准推送、用户互动产生新个性数据与新内容的循环进化。
除了目前已经开放新浪微博、网易微博、人人网等多种社交分享方式外,网易云阅读对于社交属性的重视度,并不只满足于用户对内容的分享机制。
对于一款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而言,其社交属性的建立只有两种模式:引入第三方的成功产品或自建产品内社交生态圈。前者的典型代表是 Flipboard。Flipboard是国外最成功的移动资讯应用,也是资讯类app中社交属性最鲜明的一款,上线2年后,其官方宣布的用户数已突破2000万大关。但Flipboard的成功,与推特(twitter)密不可分。Flipboard并没有自建内部用户社交生态圈,而是通过导入twitter和facebook的内容,直接引入第三方成功产品的社交关系。
但寄人篱下总有风险,在商业化和用户关系上采取激进做法,消息流中大量增加广告和对第三方开发者分享数据数量的限制,都会使风险加大。对于习惯慢工出细活的丁磊来说,网易云阅读不可能选择通过与强势第三方成功社交产品进行合作,走这样一条直接而又充满风险的高速路。
要成为web3.0移动门户的话,在社交属性的强化上,摆在网易云阅读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建社交生态圈。社交生态圈的建立,在目前的移动 APP应用上,较为主流的有三种模式:基于用户关系、基于内容关系、基于地理位置。基于用户关系可以视为一种被动社交模式,通过用户自行筛选、判断并寻找到想要的内容。这种模式往往是通过用户现有的社交圈不断外扩,譬如网易云阅读目前的分享系统,就是通过用户之间的推荐和分享发现新的内容和新的用户节点。
据网易云阅读产品负责人介绍,在以后版本中,网易云阅读将逐步推出用户个人页面与用户积分制度,通过构建用户阅读单目和用户评论系统形成基于用户个人的社交体系。在新版的网易云阅读中已经设置话题模块,其中包括网易云阅读编辑推荐的精彩作品以及类似网易云阅读“公民阅读”一类的名家推荐作品,通过已有的庞大且精准的用户数据,用精准的推荐和详细的推荐内容,帮助用户超越已有的虚拟社交圈并进行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主动的分拣和整理就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能认识新朋友。
另外,网易云阅读还引入了基于内容的分享机制。目前在书籍内容上,网易云阅读已经将现有网络上的相关书评内容进行了整合,用户在点击书本信息时,就能看到目前网络上对此书的所有介绍。
在下一步规划中,网易云阅读将深化系统主动推荐功能,在推荐栏目上提供详细的信息,比如说用户打分,内容梗概,帮助用户一眼就能够作出判断。
作为上述两种模式的补充,网易云阅读还将会加入基于LBS的社交模式,除了阅读内容与熟人圈的社交互动外,还为用户提供了邂逅式的随机社交模式。通过LBS功能,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地查看到自己周边的阅读人群以及其正在阅读的作品。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同样带有“易”字的网易云阅读,也将形成汇聚内容和用户个性大数据、数据精准推送、社交互动产生新用户数据与内容的再生体系,从而进化出web3.0移动门户的雏形。
截至目前,苹果app store中上架的应用数量已经达到70万,而android系统的应用数量也已经突破50万。可以说,移动应用的开发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期,但问题是,用户的设备不可能容纳无限多的应用。
虽然苹果官方并没有发布用户安装应用的上限数据,但在启用11屏和所有文件夹的情况下,iPhone用户在理论上最多可以安装2160个应用,仅占目前app store总应用数的0.3%。可以说,即使各类应用的数量无限增长,但用户在其设备上所安装的应用数量并不会无限增长,而是只能争取 2160席中的一个。
这是否注定,移动时代的厮杀将更加残忍和激烈?
google首席运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对web3.0应用程序演化的看法是,web3.0时代的应用,将会是一群使用云端数据且能迅速广泛传播并能在任何设备上使用的小体积应用程序的集合体。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限于数据和开发规模的门槛,web3.0时代的应用集合体只会在大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中出现。由此可见,在web3.0时代,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割据混战将从目前的“群雄逐鹿”逐渐演变为巨头公司间的直接对抗。
在今年的WWDC会议上,苹果宣布新的ios6系统将不再预装谷歌地图,取而代之的是苹果自己研发的地图。虽然相比谷歌地图,苹果地图的数据并不完善,但苹果地图能集成更多的ios应用,比如结合Siri用户即可完成本地搜索。
而在今年的Google I/O上,谷歌也发布了Chrome浏览器的ios版本,支持iPhone和iPad。虽然苹果任何一款设备上默认的浏览器肯定会是Safari (苹果自己开发的浏览器),但依靠能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桌面机同步标签页、浏览记录和密码等功能,在发布后的短短几天内,Chrome浏览器就成为iTunes store里下载量最多的App。
发生在苹果和谷歌身上的故事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在web3.0的门户之争战火已燃。
无论是chorme浏览器、苹果地图还是网易云阅读,无论功能的外壳有多不同,但他们都在为用户提供了诸如浏览器、地图和阅读这些某一类别的刚性需求外,通过与自身其他应用和不同数据内容的相互集成,成为争夺用户流量的大入口移动门户。
2012年6月30日,由中国期刊协会、新传媒产业联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在杭州成功举行。这个峰会诞生了中国新媒体30强名单,网易云阅读入选,并与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移动应用共同被评为中国新媒体实力五强。
此次发布的“中国新媒体30强”榜单,是对传统媒体转型和新媒体探索过程中的一次总括性梳理,也是对新媒体领域新内容、新技术、新创新模式的一次权威盘点。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网易云阅读的聚首实力五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寄托着业界对移动时代的希望,但是否也是互联网巨头web3.0厮杀的开始?
随着大公司的不断涌入,在这场争夺web3.0移动入口的强强对话中,竞争必将愈加白热化。网易云阅读是否能延续网易门户在传统互联网业界的成功,成为web3.0时代移动互联网门户的翘楚?揭晓答案的,唯有征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