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5日,以“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为主题的第29期“深圳教育论坛”在龙华新区上芬小学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健顺、深圳市教科院教研室副主任赵志祥携本市一线名师做客论坛,以示范课及讲座的方式向全市各区400余语文骨干教师现场演示并详细讲解吟诵艺术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与会者高度评价:“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展示,让我们见识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教学的高度融合。” “吟诵”是语文学科的最基本教学法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健顺向全体与会者做了名为“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的专题讲座。他指出,吟诵不是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相反,而是对中华读书传统的回归,因为中国古人读诗词就是吟诵。 徐健顺介绍了吟诵的历史。古代的雅乐非常盛行,其历史悠久、音韵动听、题材丰富和积淀深厚均胜过民歌,而雅乐的核心是吟诵,所有的雅乐都是从吟诵里生发出来的。舜命魁制天下之乐,并规定制乐原则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歌永言”的“永”就是拖长的意思;“声依永”说的是音乐就按照拖长了的话去做;而“律和声”即把拖长了的话放到音律上——宫、商、角、觖、徵、羽。 “所以我们古代的诗词文赋以及语文的教学,都是唱着来的。只要唱不错字,每个字都是很准确的,声母、韵母、声调很准。”他介绍,目前普及的一字一拍的读法和所谓“朗诵”的读法是1926年以后进入教育系统的,直到1930年代才开始得到推广,它在中国课堂上的时间其实还不到90年。而吟诵作为中国数千年来语文学科的最基本教学法,只是中断了几十年而已。他举例,行吟图和吟诗图是国画的一个经典题材,今天学国画的孩子还会画行吟图和吟诗图。他曾经在Google中搜索,共有三千多幅。“我也搜过诵诗图、朗诵图、朗读图,一幅也没有,从来没有这个东西。为什么?国画没有这题材。中国没有这件事情。诗从来都是吟的,不是朗诵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吟诵?徐健顺说,吟诵分为吟和诵,诵重在根据诗句及其意境,在抑扬顿挫、读音长短上作处理;而吟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音调,有了音乐的色彩。而吟诵“更重要的是味道,而非曲调”。他指出,理解和感情是最重要的,要有高低长短、轻重缓急。 他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了吟诵的含义。他说,古代人吟诵这首诗,会把所有句尾“ang”韵的字都拖到“这句话一半那么长”,这是因为遵循吟诵的规矩,叫“入短韵长”。 《静夜思》里有6个“ang”韵,以床开始,又以“ang”韵结束,全诗有近70%时间都是在发“ang”音。徐健顺启发听众思考其中含义:“‘光’这个字有什么含义呢?比如说换一个‘辉’有什么区别?你读‘床前明月辉’别不别扭?请问你床前这块地方有多大?有没有我们屋子大?你的感觉是没有的。但如果读‘床前明月光’,屋子有没有变大?有的,因为‘ang’韵就是开阔的意思。李白坐在院子里,地方很开阔,这么大一片地方只有月光和我,所以这首诗的主题其实是‘孤独’。所以‘ang’韵很重要。” 近十年来,徐健顺的主要工作是和学生们一起奔赴全国各地,拜访数千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了解他们当年怎么读书的。结果发现,只要是私塾出来的先生全是吟诵的,因为私塾只教吟诵,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包括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都一样。经过文献研究发现,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杨荫浏、俞平伯等很多教育界老前辈都写过吟诵的专著文章,都呼吁语文一定要吟诵。“我们把这些综合起来,真的觉得吟诵很重要,所以才出来推广吟诵。” 呼吁吟诵重回语文课堂 谈起目前吟诵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推广情况,徐健顺坦言“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能做的就是石家庄、烟台、深圳、香港、广州,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跑,与教育系统一起合作,努力推行。 “整个活动是教育部开展的,大多数学校都是刚刚起步。上个月,国务院参事室举办为期半年的全国的吟诵推广活动,目的是让吟诵广为人知,因为现在知道吟诵的人太少了,尤其是知识界和教育界。” 他说,明年吟诵推广活动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形势会更好一些。“我们有国家重大项目,有吟诵协会,主要告诉大家怎么学吟诵:第一,听吟诵讲座;第二,所有的吟诵资料均可公开免费下载。另外有大量免费的课程,有一两百个小时的课程,所以完全可以自学吟诵。” “深圳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高的,每次来感受都非常深,所以相信大家的吟诵一定会做得非常好。”徐健顺表示,吟诵能够重回中国语文课堂,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