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成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3
标题: 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成立
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成立
文章作者:陈树廷
2008年10月31日上午,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成立仪式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语文报社副总编任彦钧主持成立仪式,任彦钧先生首先回顾了与会人员和语文报多年的情谊,简单介绍了语文报社的现状,并阐述了笔会中心成立的宗旨和意义。他认为,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旨在繁荣文学创作,促进我国母语生态的健康发展,意在给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及时交流、学习的平台,增进友谊,增进《语文报》老作者、老读者之间的感情。任彦钧先生对笔会中心的组织机构作了简要的说明后,逐一介绍了与会嘉宾。
成立仪式在欢快而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部分嘉宾作了重点发言。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院长赵希臣说:观念改变语言,语言改变机遇,语文改变命运——语言是时代的影像。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对《语文报》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北京少儿出版社宣传策划室主任安武林从宏观上认为语文报整体上办得有文化有品味,建议语文报再多一点情味。他提出了一个口号:“语文报,抱语文”。
在热烈的掌声中,与会人员一致通过《语文报社“青春万岁”笔会中心》管理条例,并成立了笔会中心的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陶本一
主任:蔡智敏
副主任:赵建功 桑建中 郭文虎 任彦钧 高海平
秘书长:任彦钧
副秘书长:裴海安
笔会中心秘书处:语文报社总编室
最后,笔会中心宣告成立,并合影留念。在友好的气氛中,笔会中心成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语文报社各大编辑部及旗下中华语文网站。
笔会中心成员合影留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4
首先做一个好诗人
文章作者:陈树廷 来源:本站原创 2008-11-4 15:34:04
“1984年1月,在《语文报》发表了诗二首,是我的第二次发表习作。其后,有三四次在《语文报》的发表经历。1985年3月,在《语文报》‘我们这个年龄’全国中学生征诗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因此在高考中被加了20分而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是我国著名诗人伊沙和语文报结缘的过程或经历。在诗人心中,高考成绩多加20分,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伊沙在笔会仪式上深情地说:“人是不能只许愿不还愿的。我来语文报就是感恩的,就是来还愿的,不论我走多远,我的诗走多远,都要回到文学的起点来看看。”
和江小鱼先生的观点有所不同,伊沙主张首先关注自己做的事情,在这个窗口下,带动所谓大的事情。他说:“我拒绝做一个公共的知识分子,首先做一个好的诗人,其次,做一个好的小说家。然后,才去做一个时代的关怀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5
《饿死诗人》使伊沙名震当代中国诗坛
文章作者:伊沙 橡杨
一首名为《饿死诗人》的诗,使伊沙名震当代中国诗坛,也将他送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人说:饿死诗人,是伊沙为一个诗歌困顿时代的命名,而伊沙自己说,那不是一个口号,那只是我诗中的一首,那是偶然的。
“1985年,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这所当年鲁迅先生执教过的学校,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种诗歌的狂热氛围中。那是一个奉诗歌为神的伟大时代,写诗是一种时尚,写诗是最聪明的男人和最漂亮的女人最聪明也最漂亮的行动,写诗是最优秀的人证明自己智慧、能力与价值的最好方式。在那里,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并亲历了当时北京的诗歌运动,亲身感受到了当时中国扑面而来的诗的热度。”
“而在1992年之后,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诗歌的翅膀突然下坠。经济大热,诗歌大冷,而回想起诗人海子在1987年的死亡,这让我对诗歌与诗人的当下困境触目惊心。我想,海子诗歌中写下的太阳,写下的土地,写下的村庄与麦子,却难以养活他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于是我写下了那首《饿死诗人》。在当时,我没有想过去炮制一个口号,没有想过去为一个诗歌困顿的时代命名,我只是用呐喊的方式写出了这首诗,这是偶然的。而这首诗后来所得到的评价,无论褒贬,我不敢说是对我的误读,却真的是超出了我写这首诗的初衷。它的内涵是随着时间被逐渐丰富的,逐渐强大到了为一个时代命名的程度。”
“而在上世纪90年代诗歌大冷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个人认为诗歌逐渐在回暖,逐渐在回到诗歌本身应该拥有的地位。现在想来,无论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诗歌受到的待遇都是不正常的,80年代诗歌的大热是因为人们在诗歌之外严重缺乏其他的精神食粮,而90年代诗歌的大冷是因为人们在经济的浪潮中短暂地被冲昏了头脑。而在新世纪,人们渐渐清醒,渐渐开始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拥抱诗歌。我认为这是好的,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人类的心灵,永远需要诗歌之光的照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5
通过语文变革社会
文章作者:陈树廷
从初中时代江小鱼就和《语文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报》是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中学时代的不可或缺的必备报刊,几乎每期都不漏下,伴随并见证了我的青春期的所有成长历程,从读者到作者,为我中学时代从事校园诗歌写作,打下了自信而快乐的基础。”江小鱼如是说。
作为“京城第一文化策划人”,成立仪式上,对《语文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基于网络时代这个前提、现状,把近100年前的白话文运动和当下汉语的变化、变革做对比,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说“100年前,整个社会的变革不就是语文方式的变革吗?语文的变革是最好的和平方式的变革。语文的方式变革了,社会就变革了。”“当时的新青年就是现在的语文报”,当时的社会变革首先就是通过白话文、通过语文进行的,那时主要关注母语的未来性。现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先锋性是发自内心的,能让所有人完全表达真实的自己,网络特有的语言、符号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原来被人拒绝用的“拜拜”,现在80岁的老人也开始说了。因此,他建议,《语文报》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关注、探究汉语在当代、当下的生存状况。他认为今天的语文报应该是一种新语文、新语言,要反映汉语中最新鲜的话语,新的词语。如果我们放弃了对新鲜的汉字的进化和发育的信息点。那我们被抛弃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我们每周发掘新的汉字,词语,汉字的组合,拼贴,那我们这个报刊自然就成为这个时代最先锋的东西了。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得以新生,而不是复活。
最后,江小鱼把自己深情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了语文报,他说:“《语文报》是汉语的最好启蒙读物,希望她的触角能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群体,把汉语语文的超凡魅力抵达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通过《语文报》把阅读上升为审美和信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6
思想为王
文章作者:陈树廷
笔会中心成立仪式上,在谈到《语文报》的发展时,他结合阐述语文报伴随改革开放而兴盛的前提条件,认为这份报纸的优点在于雅致、精致,非常科学。他建议语文报要重新让思想为王,不要迷恋“术”而要崇尚“学”,各大学学报为什么没人看,出版以后马上进造纸厂就是太注重“术”而轻视“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文学科的生机,蓬勃之力。
左春和先生思想开放深锐,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谈到现在语文教育的症结时,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现代语文教育)症结在于当前的语文教育采用了理工科的量化评价模式,过于注重‘实用’,使思想板结,语感尽失。”
笔者还问了他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把“写一首现代诗”作为中考或者高考的一道必考题,您觉得对繁荣诗歌有意义吗?行得通吗?他回答说:“考试中必考写诗与繁荣诗歌无关,也无法行得通。因为真正的现代诗歌很难在特定的时间下命题而作。如必之做,只能造成对诗歌新的伤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 19:37
美妙的日子不能没有你
——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印象
文章作者:梦儿
见到安武林先生,是在语文报的30年社庆,他和我想象的大致相同。他敏感。他浪漫。他有着文人常有的梦想。而他的QQ名恰为理想主义。
我看过他的很多文字,童话,书评,序,或者早期的爱情小说。
他的文字严谨细腻,文采斐然,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和独特的节奏,总是能够轻叩着你的心。还有长期浸润在文字里的人,才会有的得心应手。
第一次读到他的书评,是凯斯特那的《5月35日》,我读着他的文字,忽然就惊呆了,会有这么美妙的书评文字。他说,5月35日在我们的常识与经验之外飘泊,犹如一棵高高的大树上的果实一样不可企及。
书评还可以这样写。这样生动,有趣味,这样超出你的文字的表现能力。而且,他的情感在不知不觉间完全融入文字,真诚并深深地打动着你的心。他说,《5月35日》给我们的是快乐。我常常渴望走近埃里希、凯斯特纳,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日子里。因为他是一剂治疗忧伤与孤独的良药。
《5月35日》,尽管我看过,并且自己也想写书评,拿起笔却觉得安武林先生已经写到了极致。
后来读他给曹文轩先生小说写的评点本,更讶异他理解的深入和文字表达的准确到位,哪怕是非常细微之处,他都会细细品味。他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是因为他有一颗敏感的心。
他认为在《草房子》里,最精彩的一句话:“秃鹤已许多次看到这种笑了。”人们的笑,起到了镜子的作用,让秃鹤明白,他是个秃子。也是秃鹤后面异常行为的原因。
他不仅读出了我们忽略掉的东西,这一句,意味深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回味和想象的空间。更体会到了一个写作者的独具匠心。正因为他也是一个写作者的原因吧,才更能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所以,他的点评有着别人永远无法比拟无法超越的独特。和曹文轩先生的小说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组合。
这样的组合陪伴着孩子们,静静地走过童年,是怎样幸福的阅读记忆呢。
他的童话有着神奇的想象力,而且充满了温情和智慧。因而得到了冰心奖和张天翼奖。《白雪公主的小木屋》就是其中很棒的一篇。你在他的童话里一点都读不出不平和愤懑,现实生活中,谁不会有一点点不如意呢。这更像他给孩子们酿造的一份精神的大餐,留待漫长的岁月里,细细地打磨成经典。
书评可以让他声名鹊起。童话也许可以使他名闻遐迩!
他的头发过早凋零了,大概因为思考过多,写作是最熬人的一件事情。他总是用自己的心码字,在夜晚无人喝彩的清凉时刻。
他从山西到山东到陕西到北京,一路前行,也只有自己最明白其中的不易,和拼搏的艰辛。
他喜欢收藏旧书,在太原短短的几天里,在南宫旧书市场淘到了很多宝贝。而且,他像一个可爱单纯的孩子,总是问你有什么宝贝旧书可以给他,而我恰恰没有什么像样的藏书。从前的日子太穷了,好多书都是借着看。这使我不安和惭愧,我在自己的书架前徘徊,期望可以有给他的宝贝。
他喜欢不停地抽烟,我一直以为抽烟的人是思索的人。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评论家,他注定是在不停地思索。
他还是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也许会成为大红大紫的公众人物。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听到我说,要成立一个免费的儿童书吧,要给太原的小朋友们一个精神家园。他马上给我寄很多自己的书来。
一颗善良的心是不会骄傲的。
他记的自己是山西人,是山西的儿童文学作家。
孩子们在读着他写的书,他评得书,还有他编的书的时候,一定会说:美妙的日子不能没有你。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