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陈平原质疑写作课:李白杜甫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8 22:06
标题: 陈平原质疑写作课:李白杜甫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陈平原质疑写作课:李白杜甫是哪个学校毕业的?2013年04月15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邓玲玲



4月13日,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北大举办的一场腾讯书院讲座中谈到中文系教育的缺陷。
新京报讯 (记者邓玲玲)近年来,王安忆、阎连科、王小妮等作家纷纷走进大学课堂,教授学生们写作,让写作是否可以教授成为大家好奇的热门话题。4月12日晚,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北大举办的一场腾讯书院系列讲座中,再次谈及了这个问题,称今天大学里写作被忽视,一百年来以文学史为中心构建起来的文学课堂本身有局限性,但有很多现实的客观原因导致了这个现状。
民国名师课堂各有特点
陈平原当晚在北大的讲座主要论题是文学如何教育。“试问李白、杜甫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一开始他便以李白、杜甫为例,提出文学在古代并不是一门正规的学科,是个门槛极低,但堂奥极深的“专业”。对于文学的定义,他给出的答案是——“用精致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感受。”随后,他引用了近代的几位名师的授课片段探讨理想的文学教育。鲁迅的一个特点是冷幽默,在小说史课堂上加入很多社会批评,虽然很多学生听不懂他的江浙口音,但课堂效果很好。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尝试将“新文学”学院化,开设了“中国新文学研究”与“中国歌谣”课程。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讲课毫无系统,课堂效果不好,但是对学生很用心,在学生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候比学生作业还长,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来讲。而现在今天必须面对50个人、500个人讲课,其实效果不是最好的。
开设写作课有现实困境
民国时代的名师风范,却很难重现在当今的课堂。由于体制关系,现在的写作课教授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在问答的环节中,有中文系的学生提问称,中文系只学文学史,剩下的是满脑子的理论和一些评价,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陈平原称他以前就提出一百年来以文学史为中心构建起来的文学课堂本身的局限性问题。写作本是体现中文系看家本领的一个学科,可是写作课在很多大学里面不开,原因很多,一是大家觉得可以自然而然摸索出来;第二,其实写作课不好教。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在课堂上面对50个学生讲一堂课,和给50个学生改作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学教师专业越做越窄,为了出专著和好文章,他们不太愿意把时间花在这方面。另一方面,写作课老师花大量时间来教课,晋升职称会碰到很多困难,所以很多大学老师不愿意教写作。
陈平原称很佩服中山大学一项做了18年的实验——规定中文系的学生进来以后要写100篇文章。日记、书信都行,所有的老师都来改,不管教什么课。陈平原称自己当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时候,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不敢这么做,因为没有办法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
■ 作家谈
宁肯:大学多培养“知道分子”,而非“知识分子”

“昨在某大学讲《文学与远方》,我发现我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我提到《为奴隶的母亲》没人知道,提柔石没人知道,提朦胧诗没人知道,提舒婷、北岛没人知道。阶梯教室百人,都是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强大茫然的眼睛让我感到隔世,我觉得自己在外星讲。直到提少年派,下面眼睛骤然一亮,我才感到还是在地球上。”作家宁肯上周的一篇微博让很多人对当代大学中文系的教育再次产生疑问,面对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和著名作家,中文系的学生表现出一片陌生。昨日宁肯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大学教育是知识点的教育,学生们是“知道分子”,但非知识分子。
在过去的一周里,宁肯连续两日来到两所京城不同的大学做讲座,他微博里提到的场景是他上周四在北京一所二类本科学校讲座时的状况。微博发出后,很多人留言,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他的说法,这条微博成了他所有微博中阅读量最高的一条。面对有人留言认为这条微博不典型时,宁肯说确实有这种可能,自己去的学校并非最好的本科学校,不会有那么强的代表性。但是他也提到,在周三去另一所高校给学校里的十几位文科博士生上课时,他也同样觉得中文系教育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