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背景:11月11日“光棍节”又到了。光棍节原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与媒体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式的特有文化。这个最早由大学校园里的单身汉们创造出来的、用于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的节日,如今却成了电商们一年之中最为期待的日子。2009年,中国大型B2C网站淘宝商城首次举办以“双十一”为口号的促销活动,现如今愈演愈烈已然成为全民网络购物狂欢节,甚至有商家称其为“中国消费者日”。
“光棍节”所催生的网络话语与社会行为随着时代也在不断变迁。节日盛行之初多围绕“单身”而议论,“剩男剩女”的数据与故事成为媒体盘点的焦点,“相亲”则备受关注与推崇。如今,在各大电商大规模促销的催动下,越发走向一场全民的购物狂欢。根据对新浪微博历年11月1日-11月11日期间网络词频检索发现:“相亲”话题不再是网民核心的谈资,2011年为87万条,2012年为116万条,2013年为155万条,增幅十分有限;“购物”话题则是井喷式增长,呈现一片火热,2011年为90万条,2012年为1200万条,2013年则达到5400万条,这一数据也高于2013年10月1日至10月11日国庆节期间的2100万条。有关商业数据也显示了这种行为疯狂,据支付宝数据,11日凌晨,38分钟内交易额突破50亿,而2012年用了8个小时;一小时内成交67亿,接近国庆黄金周上海全市的商业零售额。有网友发微博问道:“一大波特价商品正在向你袭来,是疯狂、是冷静、是挣扎,还是旁观……”。
“你贡献了多少?” 恐怕是这些天大家见面必备“问候语”。
“光棍节”演变钱包“受难日”,于是乎,不少侥幸“脱光”的网友疾呼要看住媳妇防止败家。一条“雷锋段子”开始在微博、微信中刷屏式地被网友转发:“11日清早起床,第一件事是再打开老婆网银和支付宝,输入三次错误密码,再去上班。切记,切记!不要问我是谁,请叫我雷锋。” 不过,这招很快被网友吐槽,有网友就疾呼:“大老爷们要注意了,千万不要被骗了,这是女人的惊天阴谋。她们的支付宝用不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男人的,正确做法是故意输错三次自己的密码。切记!”。众男性网友纷纷表示,最希望看到光棍节“断电断网”。
从“光棍节”到“消费者日”,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11.11被赋予了越来越混杂的含义:商业气息、娱乐文化、社会民本混合在了一起。有媒体感叹道,热闹喧嚣的背后,真正应该得到关心的广大单身男女,却从节日的“主角”走向了边缘。新华网评论就认为,从“一人孤单”到“全民狂欢”,光棍节折射多元文化下中国社会之变。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就认为:“过光棍节等节日是一种宣泄苦闷、表达情怀的不错方式,已远远超出了节日的字面意义。”
今年4月在京举办的“中国婚恋行业高峰论坛”曾透露,我国目前单身适婚人数高达1.8亿人。有分析人士就称:“假如将他们组成一个国家,人口规模将位居世界第六位。” 就在日前,有婚恋网站发布了“中国光棍盛产地排行榜”,广东、北京和江苏包揽了前三名。相当多城市网友表示:“太忙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挤占了恋爱时间。”在这个看似“无稽”的节日,今年某网站推出的“团购越南新娘”,吸引了上万名网友参与,“不需要车,不需要房,只要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城市)” 对于广大深受“婚姻成本”困扰的普通青年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对此,有博客文章写道:“中式光棍节,狂欢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一份重压下的无奈。”
网购交易额数据频频更新,商家促销下的“光棍节”注定充满嘈杂,支持者认为,电商的介入为光棍节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选择,还带来了实惠;反对者则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节日,可以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单身,如果被电商们的“节日营销”而彻底颠覆,未免有些可惜。其实,剖开那些争议,“光棍经济”后单身男女的恋爱和婚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开往光棍节的旅客列车已经严重超载。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莫要追随那份网友透支的惊讶,别让“狂欢”的喧嚣掩盖了自身的责任所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