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车间一样的恢恢堂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3 20:45
标题: 车间一样的恢恢堂
车间一样的恢恢堂
郑诗亮
江宏,号恢翁,1949年生,上海人。美术史论家、画家。擅长山水画,并致力于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著有《江宏山水画作品集》《名作的中国绘画史》《中国山水画通鉴·苍翠无尽》《中国山水画通鉴·千里江山》等,编有《中国书画全书》。
“车间”里的工具
一进江宏老师家门,就看到一张一侧堆满了书的罗汉床。平日里,江老师就这么舒舒服服地倚在床上,信手翻读案几上的书,客来了,让到床边的沙发坐下就是。最显眼处是一本《东写西读》,他说现在自己最爱读这类文史随笔,轻松好玩,又有营养。
话是这么说,其实江老师啃起大部头来一点也不含糊。《东写西读》下垫着一本《被遗忘的真迹》,乃是备受争议的徐小虎教授品鉴中国古画真伪的著作。顺着这本书,江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本书的方法是东西结合的,东方的有,更多的是西方的,有助于我们换个角度看中国艺术品。”江老师说,如今传世的唐宋画,真品几近于无,“可信的唐代艺术品,还是出土的壁画”——他一直关心出土文物。《被遗忘的真迹》而外,《苏轼诗集》《苏诗汇评》篇幅都不小,《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和《故训汇纂》就更不用提了。江老师的一大爱好是读词典,一条条读下来,过瘾!另一大爱好是读注脚,书名里带了“笺注”二字的书,一看到两眼就直放光。对他来说,这类书的巅峰之作是《水经注》,那里面的注释,“漂亮啊!”江老师聊起书来,活像小姑娘聊衣服鞋包。
江老师的书房名叫“恢恢堂”,现在悬出来的匾额,是陆俨少题的,还有一块刘海粟的题匾,已经收了起来。堂名“恢恢”,一来切他的名——恢者,宏也;二来左心右灰,很合他的心境:“我这个人哪,说得好听点,叫崇尚无为,与世无争,说直接一点,就是心灰意懒。”拥有这么斯文堂名的书斋,江老师却说它像车间——细想想,这话倒也真没错。首先是东西又多又杂,其次是工作台多,一件又一件的画作,就从这个车间里“生产”了出来。 书柜里与美术相关的书自然是最多的。“都是些常见书,没什么稀奇的”,江老师摆摆手,旋即补充说:“好多都被我翻烂了。”与江老师当年下工夫死磕的康德《判断力批判》相比,这些书可容易读多了。从那个年头过来,谁没迷过哲学啊? “这是分阶段的,一开始读外国文学,苏俄的多,法国小说也读,巴尔扎克、莫泊桑什么的。接着是文艺评论。再接着就是美学了。” 江老师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我还写过新诗呢!”果然是正牌文艺青年。如今陪伴江老师最多的,还是与山水画相关的书,江老师本就是山水画研究的专家,他自己所画的山水,于古人尤有会心,自然与他的研究分不开。
椅子上摊放着厚厚两本《中国书画全书》,这是江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光访书就准备了十几年,编书又是七八年”。说起当年访书的经过,最让他激动的是宋人郭若虚的《国画见闻录》,“那个本子是宋元合刊本,漂亮极了”,相形之下,明汲古阁本什么的,就不大能让他提起兴趣。研究归研究,江老师闲下来爱读的,是晚明文人、画家关于美术的著述,譬如周亮工的《读画录》,又譬如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晚明人有学养,有情趣,手上功夫又好,真是难得。”论画,论画家,他始终是看重学养的,道理很简单:“没有学养的画,不耐看。”
摄影 王炬亮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近万册吧。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费新我的《怎样画毛笔画》。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我是“脑盲”,完全不上网,所以只逛书店。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有时一两个月不去书店,有时一个月去十几次。平均下来,几百块钱总是有的。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中华书局出的《苏轼诗集》。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我画画会听音乐。但读书就是读书。书就是佐料。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我只读纸本书。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诗经》。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带《读书》杂志吧。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