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师生活365》网创站者管季超答曾巍同志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0:59
标题: 《教师生活365》网创站者管季超答曾巍同志问
教师生活365,朱文,2.5x2.5






《教师生活365》网创站者管季超
     曾巍同志问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书法报社《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曾巍同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1:05
曾巍同志:
      你好!
     

海南主编发来的《约稿函》已发三处: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478&extra=page%3D1&_dsign=3336c339
      本站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386050&extra=page%3D1
      GJCTV---2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725634-displayMode-1-page-4.html
     75家房客
    前次我与《教师博览》主编薛农基/副主编方心田/编辑袁海波先生,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广东第二师院许锡良教授/山东名师孙明霞老师同赴中州交流时,海南主编托我转赠给郑州二七区各校的样报,是经该区教师进修学校吕玉鹏书记分发的。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82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f26844ae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18&extra=page%3D1&_dsign=e0155c08
   以上三个移动链接略述中州行情形。不赘。
   俟你快递来2013年合订本,我想以自己的表述方式撰一长报评,作为回馈。谢谢编辑部朋友们赠报之大雅。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05600e80
    集中整块时间,我来认真看,感受你们的编辑思想,向你们学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1:24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f4f51ff0
四大网媒,总有一款适合您嘛!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a2478cb3
扬言要办成'中国教师生活第一门户网站',莫不是吹牛皮不用上税?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268c8549
答北京网友问,将建站思路和盘托出,求贤若渴广发'英雄帖'!!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00973f02
在古代,<英雄帖>都是贴在城门口,今天就不用那样啦,<招贤榜>直接发在<教师之友网>上!!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268&_dsign=cba4837c
==《教师生活365》网14大版块的子栏目揭密,[论坛区][博客区]设置元月18日网上看!==


www.jssh365.cn教师生活365》——
元月18日震撼开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1:26
你来电问及[管季超工作室]网媒建设问题,汇报如上。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24&_dsign=8c50e8e7
     俺们《教师之友网》《教师生活365》当然非常愿意与贵社的《书法艺术网》互换友链。做个‘实在亲戚’,好事嘛!
    你和海南主编都认为《教师生活365》网版块内的子栏目设计不新颖不完善。批评得好!我完全接受!!
     我准备‘内测’完成后,还是争取元月18日就上线。以后还可以慢慢调整完善。
=《教师生活365》网14大内容版块,另有[论坛]区和[博客]区两大功能版块
全方位涵盖教师生活:
  



  衣,食,住,行,医,法,性,亲,友,书,网,,趣,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1:50
你来电表示担心:再多一网,网管工作和网站日常维护工作既巨且繁,如何忙得过来??
谢谢朋友们的关心!谢谢!
一是,我已熟悉网管操作,日常维护问题不大;
二是,除《教师之友网》由我直接管得多以外,【至今日,《教师之友网》存帖已达110581个!!】其它网媒将公开约聘有兴趣加盟网管团队的全国各地网友‘责权合一’地分责分权管理!《教师生活365》的每个版块,如同‘分站’,[版块内容总监]如能得其人,该版块就能风生水起!
在网络时代,学习/交流/传播都离不开好的网媒。我相信会有具远大眼光的网友,加盟我们的网管团队!因为有舞台,他/她的优美舞姿才会被人欣赏。合作共振互利双赢的理念永远会被人接受和实践!迟早的事!!!
===开网媒翘瞻俊彦/栽梧桐静候凤凰===

因2013年8月17日双脚脚踝骨骨裂未愈,我现在仍时而下地试走,脚痛就睡下,没有上班。海南主编寄来的2014年第一期扩版后的样报没看到。
春节后我到办公室找找。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738462-page-13.html
你托我与孝感女网民[江南可采莲]联络,我直接发到上帖257楼了。她会看到的。

春节快到了。祝你/海南先生/赵志诚先生/金日发先生/夏厦先生/罗融美眉。。。等熟识的报社朋友们都快乐健康,都能多赚钱多进步!


有事来电话,无事可聊天。我打字慢,打电话更直接。
人在病中,最需要朋友关心。你和海南先生的来电让我高兴啊。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212&extra=page%3D1&_dsign=2d17fedd
http://www.zgshp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724&extra=page%3D1
http://www.zgshp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725
http://www.zgshp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726&extra
[管季超工作室]免长话费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2014。1。16 管季超于孝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23

教师生活365,朱文,2.5x2.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3
==与孝感或多或少有点把关系的古诗词:

           

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
               唐•刘长卿
        征途逢浐水,忽似到秦川。
        借问朝天处,犹看落日边。
        映沙晴漾漾,出涧夜溅溅。
        欲寄西归恨,微波不可传。
        ——见《全唐诗》第077首

        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浐河,水名,在陕西。
        其实,孝感就有一条河叫“浐”,它是位于孝南区杨店镇和西河镇之间的浐川河,古称浐川。在孝感至黄陂的干线公路与京珠高速交会处,还有一个集镇叫“浐川铺”。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就是路过孝感浐川河有感而写的。当时,陕西长安的浐河为大家所熟悉,又没有听说别处还有以“浐”命名的河流,所以诗人有“忽似到秦川”的句子。安州:唐代州名,辖孝感等七县,州治所在今安陆市。                           
   
        附:诗人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进士,因性格刚直, 曾得罪权贵而被诬入狱,官终于随州刺史。 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有的反映安史之乱以后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的是写遭 谗被谪之后的愤懑,而更多的是写山水隐逸闲情。使得风格谨严凝炼,圆熟细密,善于以画入诗,尤其 是五言律诗及绝句,在当时颇负盛名,自称为“五言长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4
孝感
【张耒】
袅袅樯乌转晚空,娟娟霜月入窗栊。
岸头杨柳如怜客,犹舞萧萧五两风

孝感县
【张耒】
萧索江千县,林端见客樯。
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
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

舟次孝感阻风晚方离
【张耒】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览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原题】
舟次安州孝感县偶感寒疾卧病舟中复大风不可解舟晚方离去

过孝感县十里所
【张耒】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
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
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
【原题】
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委舟负鱼径去不顾俄有一舟不待呼自拏舟直前取舟中美鱼致之求价甚贱予倍与之值卒辞倍值而去予语之曰尔不待招而赴人之求仁也售不求厚价廉也子岂有道者乎兹楚境也昔有劝屈大夫以餔糟啜醨者岂非子耶为作一篇

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4
赞华林
                北宋•赵恒
        黄河曾见几番清,罕世人间有此荣。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
        文星昨夜朝天阕,瑞日今晨擭朕庭。
        最喜状元兼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北宋真宗成平三年,孝感三汊埠胡家冲胡氏九十三世胡用时、用礼、用庄兄弟三人同中进士,用时点为状元,官湖州刺史,入朝兼吏、户两部尚书。用礼点为榜眼,官道州刺史,入朝兵部尚书。用庄为探花,授侍御,官刑部尚书。《通志》谓朝廷赐匾云“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真宗皇帝赵恒喜而题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5
相传,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43岁的诗人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路经杨店镇时,见十里桃花,落英缤纷,乃诗兴大发,挥毫泼墨留下的千古绝句:

                      咏桃花
                    宋•苏东坡
        花发颜如醉,风吹面不寒;
        棕枝着春衣,桃花笑靥芳;
        阳光沐妖艳,雨露滴红装;
        赏心怡情緻,炫目盈漫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5
       涢口
                      昔与宜兴君同过此
                            宋•曾巩
        我行此去二十年,涢水不改流潺湲。
        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鸾独腾骞。
        今人随我不知昔,我记昔游何处言。
        泪向幽襟落如泻,况闻江汉断肠猿。

        曾巩(1019—1083),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6
明代傅淑训的几首诗

他在大悟山、小河溪留下的诗篇:

                          观山寺

        岩峣鹫岭郁氤氲,怪石奇峰映夕曛。
        香似博山垆里出,华从优钵树头分。
        楼台宛向空中构,钟声遥从下界闻。
        趺坐老僧无一事,静翻三藏演金文。

                      重过了心庵

        旧游犹记丙申年,此日重过感逝川。
        看植黄杨成古木,见参白足已华颠。
        龛留遗像三生梦,苔蚀残碑半碣传。
        莫道了心心未了,将心求了更茫然。

                          黄湖寺

        玻璃一色四山幽,木落波平淡不流。
        橘柚长天霜后老,芙蓉秋水镜中浮。
        毗卢合在诸天外,梵宇高居最上头。
        随意杖藜时独往,隔溪隐隐见渔舟。

他在北京留下的诗篇:                        

                          碧云寺

        佛供盘松偃柏,僧居闹杏秾桃。
        富矣游人游具,茶珰酒盏诗瓢。
        洞岩倒立石笋,涧水西来落花。
        朝云迷处僧舍,暮山影里人家.

                      玉泉山

        湖上归鸦去雁,湖中芙蓉朝霞。
        全画潇湘一幅,楚人错认还家。
        又:
        平甸草铺似绣,高峰石削如门。
        牛羊十里五里,鸡犬前村后村。

        (六言诗难工,此二诗却清拔悦目)

                          香山

        棋盘石无人奕,护驾松有鸟栖。
        下界钟声古寺,上方月影前溪。
        平甸方方似绣,高峰两两如门。
        牛羊十里五里,鸡犬前村后村。
        丹井泉曾入梦,香炉石尚萦烟。
        紫陌皇州望里,晨钟夕磬森然。

                      洪光寺

        蜿蜒回环磴磴,嶙峋瘦削峰峰。
        梵呗匝空千佛,涛声夹道万松。

他在山西晋城青莲寺碑刻诗文等:

                            青莲寺
                             七律
        帝遣名山列画屏,苕峣初地入苍冥。
        中天忽堕莲花片,下界时闻贝叶经。
        王屋山光邀去鸟,丹河水色舞蜻蜓。
        我来却忆骑鲸事,翻笑人间有独醒。

                            掷笔台
                             七律
        笔台遥挂五云端,众壑悬涛泻急湍。
        掷笔裁云空自语,登台款月好谁看。
        远公衣钵青莲坞,元度襟期紫箨冠。
        石竹扇凉侵几席,暂时高卧小阑干。

                            珏山
                           七律
        危峦高插万山尖,瀑布泉声带石岩。
        双角峥嵘云树隐,两峰突兀剑锋铦。
        山御晓魄窥星斗,酒挹丹霞拂客髯。
        入瞑杖藜归未得,坐看凉月白纤纤。

                           乳窦
                           七律
        山月溪云映石床,到来青人入虚房。
        悬崖罅滴仙人露,怪壑泉飘玉女浆。
        壶峤洞幽仍未险,武陵花满不闻香。
        避秦今日逢人说,漫说天台在太行。

                        重过太行
                           七律
        碗子城头白昼阴,振衣直蹑碧云岑。
        星轺驿引輶轩过,王屋山藏虎豹深。
        远望欲穷天外目,登高一寄日边心。
        道旁更有回车辙,衰风还为楚客吟。

                过霍州谒曹月川先生祠
                       明·傅淑训
        太山南下水淙淙,昭代师模属此邦。
        学似百川争赴海,心同片月静涵江。
        河汾道术渊源迥,蒲霍宫墙俎豆双。
        庙貌如新遗象肃,碧梧清影动虚窗。
        
        注1:曹月川,名端,字正夫,原籍曲沃阎村。明永乐举人。两授霍州学正,又调任蒲州学正。治学谨严,著述颇多。明宣德九年(1434)病卒。霍蒲二州均立祠纪念。

        注2:作者傅淑训,湖广(今湖北)孝感人,进士。明万历年平阳府尹,曾主修府志。万历后期泽州知府,明崇祯时,官至户部尚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6
明代孝感人沈惟炳的诗:

                          登大悟山

        积铁千寻界紫霄,山林策我上扶摇。
        苔光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
        槛外秋阳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
        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又箫吼暮潮。

注:沈惟炳,后人称沈天官,孝感人。字斗仲,又字炎洲,万历丙午年(1606)举人,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 ,历任香河知县,吏科都给事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

明代孝感人沈惟煌的诗:                  

                    乱后登凤凰台

        故园重过一登台,风景依稀眼倦开。
        白骨战场堪堕泪,黄花时节隐衔杯。
        烽烟苍莽千山合,草木萧条万里哀。
        婪尾秋光垂老别,几时庾岭梦归来。

注:沈惟煌,孝感人,崇祯十六年至清顺治二年惠来(广东)知县

转帖:《孝感闵集名人沈天官》
        界河,黄陂孝感之界水,源出双峰山麓之滑石冲,孝感县志云:有泉如散珠或日星宿海之小影也,界河之水至白水湖出蚌蛤口与邑河会在黄陂境上矣。界水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沿河两岸,数百年来,星罗棋布的分布着一座座美丽的村落,众多村落姓氏杂陈,其中有一个是为沈姓。笔行于此,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沈天官,为何称为天官,应该是对其天子身边、京师为官数十载的尊称吧,也有本地人说天官之称源于地方语言之意,因为闵集本土以前从未出过如此高官。
    话说洪武年间,澴川沈氏始祖沈观(万三之嫡孙,万四之嗣孙),在宁夏卫(时属陕西)随父入职时,同地为官时为宁夏经略的孝感人徐寅惜其才华,遂将女儿许配与他,洪武八年携家人自宁夏迁居澴川洪乐乡隔塘畈之二屋沟(俗名猎马回缰)。自此,沈氏一族开始在澴川大地繁衍生息,也在位于回龙寺(遗址在今祝站中学)旁建立了沈氏宗祠,由于人丁兴旺,沈氏族人也就不断沿界河两岸,距宗祠五十里左右范围南北迁居了。
    澴川沈氏传至四世,有兄弟六人,分别为大屋仁祖,二屋才祖,三屋德祖,四屋秀祖,五屋爵祖,六屋禄祖,遂由此而分为孝感沈氏六大房,四房始祖沈秀于隔塘畈迁居祝庄(今闵集老屋院子村南),因村庄东南西三面低洼,每遇大雨,湖水泛涨,庄前水天一色,风景明漪,蔚为壮观。村庄现已废,只剩下昔日之瓦砾。
    沈天官为澴川沈氏七世祖先,属六大房之四房,传其生在八角楼,长在余家楼,逝于岗叉楼,当时之余家楼被孝感沈氏誉为吾族文明薮,可见应该是一个沈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地方。
    沈天官,名惟炳,字斗仲,又字炎洲,万历丙午年(1606)举人,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 ,历任香河知县,吏科都给事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天官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改朝换代之多事之秋,历经明末三大疑案之处理、东林党与浙党之争、东林党与宦党之争、李自成攻打北京、为崇祯帝守灵下葬、清兵入关等等众多政治事件。其中立枷上谏尤为有名,天官以立枷直言上谏,反对宦官魏忠贤用立枷刑折磨异己,和同僚一起弹劾魏忠贤,昔日不可一世的“九千岁”被发配凤阳,于途中自缢。
    满清入关后,一方面为了笼络汉族地主官绅,而重用前明遗臣为其治国平天下,一方面镇压农民军和汉族反抗武装,南征北战,继续统一中国的步伐。前朝重臣沈天官仍司清廷吏部左侍郎之职,但是他通过敏锐的政治嗅觉,预感到清廷一旦得天下,前明旧臣们将会受到排挤甚至打压,于顺治二年(1645)年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顺治帝因其年岁已高,只好应允。不久便从京师启程荣归故里,途经陡岗埠,见澴水之上无一桥墩,过往民众多有不便,遂出资修一石桥,以利乡民出行。
    此时的孝感,贼寇出没,饥民遍野,虽已辞官,但天官仍然心忧百姓,其生平疏文《启上当事请蠲》为民请命便能见其爱民之心,希望朝廷能仿照河南减免租税的方式,以恤被匪患旱情祸害的孝感百姓之苦,天官上疏正文共六页,在此摘录头尾一部分,文曰:
    为寇患与旱灾相寻,民穷而官不请命,逃亡视催,科转迫下苦而上不得闻,共乞台恩比豫例,赐蠲租已救苍黎,已消乱萌事,孝感北接罗山应山,东通黄陂黄安,西连云梦应城,乃流寇必经之地,甲戍乙亥以来贼去兵来,每岁凡三四过,无乡不被蹂躏,至今四野荒芜,仅得一城孤注,比屋颓垣败壁无非灰烬之,余人家父母妻儿竟鲜完全之庆 ......... 小 民无力呼天 ........ 查河南汝宁所属概被皇恩,且蠲且账,孝感与河南接壤,同是被寇,同是旱蝗,而鼠害有过之,独无良有司为申请耳,若及今不沐赐租之仁,恐将必有流寇之续,恳请垂怜民隐查照豫例,请免钱粮一二年,使民遂还定安集之愿,即不少种田纳税之人,收既涣之,众心回已,剥之元气,全赖此举,地方幸甚。
    虽告老还乡,已为布衣,天官忧国忧民之心不减,由此可见一斑。
    沈天官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在为国为民,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一首《登大悟山》的七言诗,让名不见经传,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悟山顿生名山之灵气,其大气磅礴的诗体也让后人艳羡不已,将秋日之大悟山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抒发了乱世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澴川沈氏四房主要的居住地,名为:老屋院子,距宗祠南十里,属当时洪乐乡三十一会之循理会,少宰炎公(即沈天官)发祥地,原有老屋一楹(塆名即源于此),三百年未经兵燹,村半里祝庄,有读书台古迹,为炎洲公所建,村南一里许有八角楼,也是炎洲公辞官归田时所建,只可惜老屋、读书台以及八角楼只能听塆里的老人叙说曾经的模样了,老屋院子合村百余家为生洲公(沈天官惟炳之弟惟辉)后、大悟公(沈天官三子宜)嗣后、源长公(沈天官五子宽之后)后居于此。
    从“ 炎公发祥地” 几个字不难看出,沈天官属当时孝感洪乐乡循理会老屋院子人(即今闵集乡老屋院子),与其三子沈宜首编澴川沈氏族谱,时任宰辅叶向高为谱作序。沈宜编排孝感沈氏字辈公派:“文明开元泽,懋建作邦贞,盛世崇良辅,兴朝重正臣”,网上有人传言沈天官是孝昌丰山人,是因为丰山那一带有众多的沈氏族人,大部分是沈天官五子沈宽的后人。沈宽,字兴门,历任东城兵马指挥、香河县令,其后人所用辈分字派都使用兴门公所编排的“长发其祥,家用平康,既有典常,合志同方,受天之庆",即吏部五房私派。
        沈天官生于万历辛巳年(1581 )二月初七子时,科名表及仕迹传、生平奏议九十九通载明史,列朝实录《湖广通志》、《湖北省志》、《孝感县志》,崇祀名宦、乡贤,诰授资政大夫,晋授荣禄大夫,有《通政疏议》、《工部疏议》、《吏部疏议》、《尺牍诗文》等作品传世,顺治戊子年(1648 )九月二十八申时薨,寿六十八,葬于洪乐乡田家塆门首轮王山(今丰山镇西北),共育有六子,其三子沈宜号大悟公,官至镇江府推官,为孝感历史名人,著有《卧紫山房文集》、《竹云堂》、《青云堂》、《西览诗集》、《秋兴诗集》、《江南诗集》、《税古堂诗集》等著作,也参与编纂过《孝感县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7
  双峰山寺杂咏二律
                     明·夏炜
                         一
        我来阅万变,与世欲无营。
        晴影扫还在,松风断复生。
        乱山窗下落,仄径醉时行。
        试看人归去,白云静不惊。
                        二
        望望互相束,雨晴势各殊。
        千峰共待我,一曲亦堪图。
        清磬全归月,寒泉半到厨。
        浮生成底事,恰可老潜夫。

注:夏炜,孝感人。于顺治己亥年(1659)间受孝感知县张擢士之邀与邑人沈宜、杨洪才同修了《孝感县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7
明代孝感知县罗勉的诗

                    孝感澴川八景
                    一、嵕岭横屏
        嵕岭横琴列画屏,螺峰时露佛头青。
        长官相对成宾主,翠色频来治事厅。
                    二、双峰瀑布
        卓笔双峰翠黛罗,飞流直下泻银河。
        岷山旧说三峨秀,此亦应须唤二峨。
                    三、琴堂槐荫
        讼庭清暇鼓瑶琴,满地高槐散绿荫。
        大暑不来无酷吏,南薰操罢慰民心。
                    四、泮沼荷香
        泮池水满碧粼粼,露洗高荷绝点尘。
        菡萏繁开香人梦,倚栏应少爱莲人。
                    五、北泾渔歌
        湖水微茫混北泾,数村烟树浇芦汀。
        扣舷渔子浑何事,烟际时闻唉乃声。
                   六、西湖酒馆
        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匝岸拂垂杨。
        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
                   七、董墓春云
        佣身葬父孝名存,马鬣犹封汉代坟。
        冉冉春云长不散,曾迎织女到天门。
                   八、凤台夜月
         古台萧瑟势亭亭,凤去还存旧日名。
         明月在天人语静,恍闻秦女夜吹笙。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举报顶端
名校名师,徐老师钢琴培训特色班常年招生。
热线电话:13227136630



紫檀
荣誉总版主

UID:11798
注册时间2006-02-27 最后登录2014-01-16 在线时间4745小时 发帖6621 搜Ta的帖子 精华35 槐荫币55309威望17084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6621槐荫币55309威望17084关注Ta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01-13


                大悟山试茶①
                明·程良筹②
        万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
        穿云寻古寺,带露摘新茶。
        独树莺声远,寥天雁字斜。
        夜深吾闭户,海月正流霞。

注释:①原载《漱石居集》。②程良筹:字持卿,孝感县人,明熹宗天启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文选员外郎。著有《漱石居集》。《明史》卷二九四《程良筹传》载:“十六年,李自成犯承天,孝感亦陷。良筹以白云山险峻,与同邑参政夏时亨筑垒聚守。贼使说降,良筹毁其书。贼怒,设长围攻之,相持四十余日,解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8
桃花岩
              明·张瓒
        谪仙逸兴寄层台,
        云外荒山亦快哉。
        岩畔桃花应念客,
        泉声日日唤重来。

               嵕岭
            明·张瓒
        嵕岭横琴列画屏,
        螺峰时露佛头青。
        长官相对如宾主,
        翠色频来治事厅。

    张瓒,字宗器,孝感人,英宗正统十三年进士,官御史,有《土苴内外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8
      咏大胜关①
                 明·朱元璋②
        两岸夹耸大胜关,今古人民自往还。
        涧下寒泉声沥沥,路边衰草色斑斑。
        白云出岫随风舞,黄叶穿林任鸟翻。
        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图画看。

注释①原载《罗山县志》。大胜关位于大悟县宣化店北。
    ②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著有《太祖文集》50卷,《太祖诗集》5卷。

                     三关诗①
                  明·何景明②
        楚塞三关隘,云峰入望重。
        何年戎马地,空有昔人踪。
        积水沈秋堞,长烟带古峰。
        乾坤当失据,饕餮任群凶。

注释:①原载《大复集》。三关指九里关(大悟北)、武胜关(广水北)、平靖关(广水北)。
          ②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人。明代前七子之一。进士出身,官陕西提学副使。在文学上,他和李梦阳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著有《大复集》64卷。

              神墩怀古诗①
               明·刘梦兴
        北山风起暗斜曛,淅沥疏林败叶纷。
        草径逶迤申伯寨②,花砖零落状无坟③。
        平畴错绣浑余雪,高阁凌空半是云。
        却望溪流回折处,飘飘凫雁自成群。

注释:①摘自民国二十一年《续修罗山县志》。神墩又称状元坟,在大悟县宣化镇东 2.5公里之郑家垅。
          ②申伯寨:申国的边关山寨。信阳地区在周朝时属申国。申国的君主是伯爵,故称申伯。
          ③状元坟:乾隆十一年修《罗山县志》载:“蔡状元墓在城南一百五十里,名神墩,有圹三重,壁有石刻,五代时,状元蔡仁明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8
涢水春波
                           明·陈惠①
        冻雪初消暖气和,江通涢水渐生波。
        光涵旭日浮清练,影蹙清风皱碧罗。
        杜若满洲飞属玉,桃花夹岸点渔蓑。
        闲看不尽朝宗势,漫和沧浪一曲歌。

                         赤壁朝霞②
                          明·陈惠
        削壁凌空紫翠晴,晓风不动彩云横。
        九光瑞绮连云赤,千缕红绡照水明。
        孤鹜飞时微见影,归鸿过去杳闻声。
        宛如织女天机锦,辉耀平川画不成。

注释: ①陈惠,字泽民,淅江鄞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正统元年(1436年)任汉川县知县。尚德化,轻刑罚;重农业,兴学校。

      ②赤壁在汉川境内的中洲垸内,是古荆楚五赤壁之一,因这里数十里泥土赤色,太阳一照,赤壁街全城呈红色朝霞,故而附会叫赤壁。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赤壁亦称赤鼻山。前明时,为汉川西北之巨镇,古汉水南北支流汇合于赤壁河,并由此注入三台湖。邑人张清标过赤壁街时写诗道:“街南街北几停车,无数垂杨绾暮鸦。唯有夕阳消不尽,又随秋水上芦花。摇落新河欲上潮,西风吹浪打山椒。凭谁问取孙曹事,细听渔歌出苇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9
明万历年间在安陆晒书台发现的石刻诗词:

        楚山青,涢水绿。春风沧浪看不足。
        草芊芊,花蔟蔟。渔艇酌,歌相续。
        信浮尘,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樽,云满屋,不见人间荣与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9
涢口
                 明·潘之恒
        汉口至涢口,晨昏两见星。
        开篷霜雾白,系缆断烟青。
        蛾月闺情触,渔歌旅梦醒。
        朱弦弹不尽,容易感湘灵。

        潘之恒(?—1621),明文学家。字景,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与当时剧作家汤显祖等交好。撰有剧评多部,另有诗集《涉江诗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49
法兴寺
                      明•颜木
        连公富好礼,义方训厥子。
        二宋及欧阳,皆其门塾士。
        云何同讲道,出处不相似。
        百年周德安,犹自慕连氏。

        这首诗主要称说北宋年间安陆连舜宾“一师五进士”的佳话。
        颜木,字唯乔(亦有称“惟乔”),号淮汉,明诗文家,德安府应山县马坪人。生卒年失考。去世后,著名诗人许宗鲁(陕西咸宁县人,明朝著名诗人,嘉靖初为湖广学政,曾为辽东巡抚。)为他撰写了《凤阳府亳州知州颜公木墓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0
  神鼎阁
                     明·王穉登
        昔从汾水得,今自楚原登。
        建阁藏神物,题诗纪瑞征。
        辨铭周鸟字,问地汉阳兴。
        易表三公象,因之颂彦升。

    王穉登(1535-1612),明文学家。字伯榖、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广长闇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先世江阴(今属江苏)人,移居苏州。

        注:古代,孝感城西建有神鼎阁,以供神鼎赐福。县志记载,宋徽宗时,孝感县东湖村,农夫视夜有光烛天,闻之于官,掘地得周时九鼎,贡于朝。《左传》“楚子问鼎之事,疑迁楚地”,即此鼎也。
        这批北宋宣和元年在孝感东湖村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六件刻有铭文(上面王穉登的诗中称为“鸟字”),成为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史称“安州六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0
董湖涉园
                    清·严正矩
        林居不厌僻,筑地此中偏,
        水阔含秋色,峰青映远天,
        古台高见月,乔木澹生烟,
        夕鸟归飞外,渔人驾短船。
        一亩幽栖地,清流绕几回,
        经旬无客至,竟日有鸥来,
        菰米稜稜实,芦花面面开,
        水痕依岸落,石角长莓苔。
        剪棘成茅屋,临溪敞竹轩,
        游鱼随意乐,浴鸟自相喧,
        榛草从填径,扁舟长系门,
        桃花流近畔,仿佛武陵源。
        寂寂空亭上,孤住无四邻,
        江湖藏漫叟,风月趁闲人,
        波宕三湘色,烟生五柳春,
        始知岩谷下,可以讬天真。
        自得烟霞趣,山林触目成,
        野花随地发,春水逐门生,
        近浦鸢初下,空阶鹤独行,
        幽居人事绝,不用更逃名。

        (自光绪八年《孝感县志》抄录)

        严正矩,字洁庵,孝感严家老屋人,明崇祯癸未进士。曾任清户部右侍郎、会试总裁、殿试读卷官,著有《四书疏设》、《含晖堂集》、《涉园诗文集》等多部书作,晚年捐资建孝感文昌阁,并撰写《文昌阁序》。《涉园诗文集》今藏于国家图书馆。
        董湖,又名东湖,孝感城东郊一水波浩淼之湖,今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0
过韩信岭
                          清·严正矩    
               恼恨含人语,英雄万古冤。
    不忘漂母德,岂负汉王恩。
    百战同波逝,孤坟倚石根。
    年年芳草绿,空复忆王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1
程正揆(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湖北孝感人,寓居南京。崇祯四年进士,榜名为正葵,官工部侍郎。至清初,改名正揆。顺治十四年挂冠。
        程氏所处之明末清初的江淮一带,是书画名家风云际会的洞天福地。他们大都远庙堂而近江湖,有的终生不仕,甘于布衣,有的始入宦海,后弃官为民。他们或相聚于茶社厂肆,或结识于草堂竹林,以诗文会友,以翰墨结缘。当时,活跃于斯者,有弘仁、程正揆、石谿、石涛、郑板桥、王概等诸多奇才逸士。程正揆与他的同道谐友一样,诗文书画兼而善之。他的行楷书师法李北海、颜鲁公,其字于平正中追求奇险峭绝,在萧然中体现丰韵雅趣。程氏画风的形成,初得益于董其昌的指点传授,后又上溯元代黄公望、倪瓒,着意于枯劲简淡的风格,对明代沈周山水,程氏亦很喜爱。而在结构上,他倾向于随意顺势,自然天成。至于设色,则浓施淡染,不拘一格。

程正揆的诗:

            咏九嵕山
           明·程正揆
  我有九嵕之故乡,青山为户白云堂。
    结庐林麓远入景,风雨二山遥相望。
    深潭峻岩无测度,蛟龙虎豹交行藏。
    天地昼晦见混沌,峰峦吐月电龙光。
    空明到此千人石,无名花发四时香。
    流潺喷雪奔长涧,寺钟飞响越重岗。
    牛羊日下归樵牧,父老卒岁皆羲黄。
    两间三界画图里,一声长啸度沧桑。

               移居风雨山中①
                    明·程正揆
                 一
        但得名山意,何曾隔世情,
        疏林助明月,响谷达秋声。
        鹤迹开三径,鸟鸣欢四邻。
        高楼空聚远,尽是不闲人。
                        二
        入山了凡事,浊意理群纷。
        须发难兼爱,渔樵有至文。
        孤峰绝混沌,寸草薄风云。
    隐隐最高处,钟声下界闻。

        ①风雨二山在孝昌县青山口,峙列前后。作者在此建有“风雨两山堂”。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1
南陵
清·程正揆
策蹇南陵道,风光入眼明。
旧家乔木健,老岸石梁莹。
青嶂群山合,白苹一水泓。
轻鸥来浅濑,为忆谢宣城。

香山道中
孝感程正揆
行道浑忘北,看山况是西。
十年游里债,三日马前携。
来嶂青无尽,飞烟岚与齐。
碧云望不见,知为乱峰迷。

碧云寺看月
孝感程正揆
燕市月,在碧云,光欲竭。
上有龙湫之清泉,下流月光洗山骨。
空山无响松未涛,山月为我开天窟。
酒杯溶溶,啸歌发发,
飒然林木凉风鸣,云烟在胸酒在发。

孝感程正揆同倪何二子登洪光寺卧松风下:
何年鬼斧开天壁,谽谺危动风雨夕。
巨鳌无力斗五丁,大地凿空漏一隙。
上有千佛飞锡来侨居,又有万松夜沸蛟宫脊。
白云芳草足趾生,杂沓群峰低百尺。
我来欲叱山神起,口吸青霞,齿漱白石,洪光是枕,来青是席。
手扪星辰倒银汉,一啸空谷金石掷。
鼻端鼾鼾含太清,客心千古同云碧。二子笑指东方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1
程正揆《赠龚贤》诗句:

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
临风自许同倪瓒,入骨谁评到董源?

龚贤(1619-1689),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程正揆作诗赞叹石溪:

石公慧业力超乘,三百年来无此灯。
人室山樵黄鹤老,同龛独许巨然僧。

石溪(1612—1673),亦名髡残,亦称髡残石溪,俗姓刘,字介丘,号石溪、白秃、残道人。湖南常德武陵(今鼎城区)人。 石溪诗文书画皆工,绘画成就尤为突出,石溪与石涛(1642—1727)齐名,并称“二石”;又与弘仁(1610-1663)、八大(1626—1705)和石涛四人并称“清初四大画僧”;与程正揆(号青溪)并称“二溪”。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2
秋兴①
                           清•沈宜②
        落日元猿泪万重,乱云狼藉势沉峰。
        安排萍梗无中策,领略林泉羡老农。
        楚岫严霜凋棣萼,秋江零雨怨芙蓉。
        不知世事更移后,大悟山头剩几松?

注释:①原载《北辕闲吟》。
          ②沈宜:字大悟,沈惟炳之子。清初贡生,官推官。著有《北辕闲吟》、《青云堂》、《税古堂》、《卧紫山房》等集。

        沈宜,字大悟,天官三子,生于万历辛亥年(1611),逝于康熙甲寅年(1674)。
        自幼聪慧绝伦,阅读之文过目不忘,别人需三个月学的知识他一个月就能完成,让人瞠目惊舌。竟陵(现天门)谭元春,明代的大文学家,和沈宜的伯父惟耀关系密切,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日来澴川作客,惟耀介绍聪颖的侄儿沈宜给谭元春,元春让沈宜默书“江”“海”两篇诗赋,写后察之,竟一字不差,元春叹其模仿能力登峰造极,曰:“此稀世宝也,吾目中无两矣。”
        二十岁左右便熟读《二十一史》,尤精宋、金、元三朝,后随天官入京,得读《大藏经》叩之娓娓不穷。其书法也相当了得,研习唐宋诸大家,笔锋苍劲有力,炼句锻骨,劲气醇合,似韩、柳、欧、苏几大书法家融为一体。
        后由岁贡考授镇江府,任推官(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因生性秉直,不愿苟同上司草菅疑案,遂罢官归家。闭门读书数百卷、整理族谱以及文集诗词,有《啸阁江南》、《北辕闲吟》、《玉烛长编函雅》等著作,并于顺治己亥年(1659)间受孝感知县张擢士之邀与邑人夏炜、杨洪才同修了《孝感县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2
大山寺①
                       清•程义杰②
        古寺山环号九龙,时时自有白云封。
        呼风啸雨罗青献③,喷雾飞泉洒碧峰。

注释①原载清光绪十一年所修《孝感县志》。大山寺位于大悟县阳平镇东部。
        ②程义杰:清代诗人。
        ③献:左边还有个提手旁。

                            游九嵕①
                           清•顾龙裳
        吏澴曾一考山径,雷雨寻山欲变形。
        多首天吴须窜迹,巨身鳌背或分灵。
        云生万壑都飞白,涛涌连松独见青。
        宿处禅关刚及半,已堪挥手摘明星。

注释①摘自《古今诗人咏考感》。九嵕:指九嵕山,又叫上界山,现在叫大悟山。

                     游大悟山①
                    清•李嵩荫②
        我与名山友,前生早结缘。
        云根常裹足,树杪欲连天。
        心拟非人境,身疑是洞仙。
        春从空际到,花艳点峰巅。

注释:①原载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10月出版《古今诗人咏孝感》。
          ②李嵩荫:字子尤,又号莼溪子,清代名士。他一生布衣,却留下不少诗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3
应山至孝感道中
                      清•姚鼐
        山光异远近,间若重楼花。
        行人度高下,起落波中槎。
足迹未辨郧随国,半生左史窥浮夸。
义阳关南出鸟道,纵观苍壁澄朝霞。
野田茅屋秋未冷,高藤翠木樛相加。
千峰南尽出江面,一鸟东可投吾家。
上游势已据荆郢,左肱曲更招蕲巴。
胸吞云梦不芥带,囊括汉国无离&#131543;。
宜有奇才表荆楚,不然深谷逃麇□。
惜哉我行不得遇,翩翩且逐投林鸦。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3
孝感道中
                     清·杨彝珍
        云拥春潮势,天悬晚雨声。
        孤烟浮市远,落照傍山明。
        树影围残垒,溪流绕故城。
        时平无战伐,日暮尚心惊。

        杨彝珍[清](1805~1898)字湘涵,一字性农,别号移芝,湖南武陵(今常德市鼎城区回龙桥)人。其父丕复,曾作石门县训导,著有《舆地沿革表》、《武陵县志》。杨彝珍从小接受庭训,好学不倦,19岁中秀才。道光十年(1830)参加湖南乡试,他和左宗棠,吴敏树的试卷,都以不合时趋,为房师所摈弃。主考徐法绩,奉特旨搜遗卷,得到他们三人文章,大为赞赏。三人同时考中举人。彝珍以古文见长而风行天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彝珍工诗古文,著有《移芝室文集》及《紫霞山馆诗钞》,传于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3:56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62
=诗词曲赋联教学参考=
置顶帖均为本站会员原创首发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226&extra=page%3D3&_dsign=36174948
胡成佳先生题赞<教师之友网>诗作一组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402&extra=&page=1&_dsign=234ac4b0
《教师生活365--春节特刊/电子版》
管季超工作室]编选-2014。1。18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730&extra=page%3D1&_dsign=4864875d
为青年朋友王建交导航本站栏目设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04:0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17 16:4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31 21:52
[转载]写字 梁实秋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的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这样恶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原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心应手了。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现代的人无需受这种折磨。“科学”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的要变成“国粹”了。

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至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心经》就有困难。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豪。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2-1 17:44

  或问学书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格界限也。以颜书论,多宝不同麻姑,颜庙不同郭庙。至于争坐、祭侄,行书草稿,又与碑版有别。然则颜体竟何在乎?欲宗颜体,又以何为准乎?颜体如斯,他家同例也。(书法)启 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2-4 18:17
一、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功用
     
二、如何欣赏传统书法
            
三、中国传统书法字体的分类
           
四、正书类书法作品的赏析与拍卖
  
五、草书类书法作品赏析与拍卖
     
六、中国传统书法鉴定基础知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15 14:30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54755.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54755.html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