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实践,现时根本看不出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要由未来去评价,这中间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习惯,也包括学生是否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20年前的毕业生聚会,依例每人简单地说说经历和班级印象,特别是对学校的记忆。同学们邀请我参加,如果大家不报姓名,我的确很难认出他们,教过的学生多,时间过得快,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有记忆;但大家还记得我,记得我怎样教作文,这就令我有所思了。
有个学生发言时问大家:“进高中的第一篇作文,王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什么?”大家面面相觑,努力地回忆,我则根本想不起来了。这个男生说:“是‘从夏到秋’。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怔住了,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和我的16岁就联在一起了……”我想起来了,我的确出过这样的作文题。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我都会考虑一下的。我不愿用统编教科书上的陈题,那些题目虽然适合所有的人,但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设计。这个“从夏到秋”,也许和“在中考的日子里”,“中考前后”,“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它有可能让学生想到自己的生活可以有些诗味,他可能会生出独特的感触。
大屏幕上幻出各种各样的照片,有一份旧文稿,定住了,我看清了,是当年学校的作文稿纸。我视力不好,作者告诉大家,这是高二时王老师改的作文,得84分,是他进高中以后不错的作文分数,但后面的评语只有两个字,——“痛快!”——因为有这个评语,他一直保存着。当时为什么会给他的作文批个“痛快”?以我的习惯,如果学生在作文中畅所欲言,无所畏惧,敢爱敢恨,快刀斩乱麻,大气而不失潇洒,我就会给类似的评语。
有位女生拿出一个本子,说:“20年前毕业时,曾请求老师给我写一篇赠序,老师当晚写好第二天就把本子还给我。现在我念一念第一段……”这又令我惊讶了,问她:“我真写了那么多吗?现在学生让我题词,我写一句话学生就够开心的了!”大家全笑了,把本子给我看,两页纸,约五六百字,是我写的。这位女生告诉大家,老师写了之后,她父亲也写了一页赠言,还有同学们的赠言,珍藏至今。青春是美丽的,语文课的记忆也是美丽的。
我由是想到,当年的语文教学很简单,就是读读写写,教师学生读书都多,师生之间互相浸染,写作也是很平常的事。
和老学生在一起整整一天,竟忘了一件事,我本当问一下,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他们是否记得?那年的作文考的是“老树皮和新树皮”,阅卷时专家组设定一些审题立意的“杠杠”,一些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反而被打了低分。我想到,当年的学生竟然没人去提那个高考作文题和得分,或许是没有兴趣。也就是说,在他们记忆中,只有对写作的认识,而未必有高考。
学生中有个官员很坦白地说,因为有秘书帮助,自己动笔比以前少多了;虽然秘书文笔不错,但如果照他写的稿子念,仍然不太习惯,如果有空最好还是自己写;在工作中总觉得,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听众,讲话要有真情实感,因为彼此都不是机器人。他认为中学的语文很重要,那些年打的“底子”,虽然不能管一辈子,但培养了好习惯,始终能有学习意识,有“人”的意识。
本文新浪原发布地址:[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6653f0101o13u.html[/url]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