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所农村小学的文化践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9 18:41
标题: 一所农村小学的文化践行
一所农村小学的文化践行   作者:俞水   
一所农村小学的文化践行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诚善”文化建设纪实
学校文化广场
  
戴埠中心小学快乐的学生们
  在江苏千年古镇戴埠镇上,坐落着一所以“诚善”为魂的小学——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给学校文化建设注入了灵感。学校秉持“人因诚而立,人因善而美”的理念,努力克服当下德育方式方法多流于空洞说教的弊端,为学校德育建设找到了切实载体,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文化践行之路。
  一次讨论的延伸
  2011年8月,戴埠中心小学迎来发展机遇,新校区建成,硬件已经与城里学校不相上下。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软实力?校长沈海华告诉记者:那时,整天盘旋在脑海中的就是一个念头,学校到底该为学生做些什么?”
  为了追寻答案,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展开了一场“办什么样的学校”大讨论。
  正是这场讨论,完成了该校日后开展“诚善”文化建设的意义建构。通过讨论,教职工达成共识——学校不应只着眼于学生今天,更应放眼未来。而对学生一生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道德、品质与情怀。
  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给学校文化建设注入了灵感。戴埠镇历史上的继善园声名远扬,整个镇区也处处可见与“善”有关的人文风情。“道德的支柱在诚善”。基于这样的认识,沈海华决定把学校文化建设瞄准在“诚”与“善”上。
  此时,广州“小悦悦事件”发生,人际关系的冷漠、道德的滑坡一时成为舆论焦点。沈海华感到,当前学校教育受升学率指挥棒影响,重智轻德现象明显,且德育方式方法也多流于空洞说教。这些因素更加坚定了学校从“诚善”入手,着力打造学校核心文化。
  一场行动的再造
  很快,建设“诚善”文化的构想变成了一场改革实践。学校利用科研带动,确立了“以学校为依托的‘诚善’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校园环境、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堂教学、道德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深化学校文化内涵,并使“诚善”逐渐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引领并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
  在“诚善”理念指引下,戴埠中心小学形成了这样的质量观:德育与智育并重,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只有关照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优质教育,才可以收获更为丰实的教育成果。
  走进戴埠中心小学,只见“诚善”二字校训分别镌刻在两块黄色巨石之上,绿草茵茵的“诚园”和“善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美丽的校园环境,映射出这所学校的“诚善”文化理念。沈海华说,由一个个实体构成的真的、美的、善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也是学校德育的媒介。
  这一“媒介”遍布校园,学校里的每一处细节与角落都被赋予了生命,而学生则成为其中重要的创造者,并在这一过程中汲取着“诚善”的养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花草,都出自“善美阳光园艺中心”,这里是学生动手实践基地和学校的生命教育基地。每天中午,学生总会在花棚里跟着老师学习培育花苗、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学校在提炼“诚善”文化,融“诚善”理念于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形成“诚善”教风的基础上,将“诚善”文化推向教育主阵地。
  沈海华告诉记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为载体,开发与“诚善”文化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并在国家课程中渗透其内容。
  “学习用品,摆放整齐”“见到老师,行礼问好”“见到纸屑,弯腰捡起”……朗朗上口的四字句,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怎样行善。原来,这便是学校组织教师精选汇编的学生善行手册《日行一善》。每天晨会,学生会结合自己所学,相互交流感受。
  “诚善讲堂”更是激活了学生的诚善细胞。学校定期组织当地名流、善孝之人到校做专题讲座,传授相关知识和案例。“善”不仅是学问,更应该是一种行为。“诚善”如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是关键。为此,戴埠中心小学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诚善”活动,将诚善落实于行。
  有一件事情特别吸引学生参与,那就是拥有“诚善”银行积分卡。所谓“诚善”积分卡,就是仿照银行形式,让学生储蓄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积聚“诚善”正能量。据介绍,有善举的学生可获得七种积分卡,如课间之“善”、用餐之“善”、课堂之“善”等,月末结算,进行积分奖励。学生们拿着这些卡片,可以到“诚善”银行领取便利贴、文件夹、圆珠笔和鲜花等奖品。
  不仅如此,一项项丰富多彩的“诚善”行动,让学生得以在每天的点滴行动中,感受到诚信的脉动,养成了诚信的品质。“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亲近真诚与善良,从小就懂得呵护生命、善待生命、感恩生命,也是诚善教育的题中之义……”该校副校长陈一忻告诉记者。
  学校“诚善之星”年度颁奖会、“诚善文化节”“绿色小卫士”“今天我当家”等活动,搭建起了多彩的诚信平台,促使“明德、善思、乐学”成为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品质追求。
  “学校文化不能与当地文化背离,当地文化应是学校文化的根。”沈海华说。在“诚善”文化建设中,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大的诚善文化环境。学校开展了“善根印迹”寻访活动,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采访交流、撰写感言等形式挖掘戴埠镇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学校开展的“记录善行”摄影比赛,不仅让学生和家长记录了自己的善行,也捕捉到了身边的善行、善事,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诚善”就在身边。
  学校还构建起学校、师生、家庭、社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以协调家庭、社区、学校的“诚善”教育,开展与社区的相关教育活动,充分激活了家长与社区的德育资源与力量。
  一份探索的收获
  两年多的“诚善”文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变化。
  学校制定师德标准,开展“诚善”师德论坛、征文和文化培训,使教师也浸染在“诚善”环境之中。教师方飞告诉记者,学校为教师打造的“诚善”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内涵,还收获了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得以思考如何善待学生、如何构建“真情、真挚、善启、善导、善诱”的课堂文化。
  “诚善”也为教师传递了“合力、合作、和谐”的力量。在戴埠中心小学,“诚善”之风使教师们以诚相待。学校开展了帮扶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点燃了全体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2012年,学校还与安徽广德县新杭中心小学建立了教学共同体,两校在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校际合作交流,打造了跨省合作团队。
  学生的变化更是令人欣喜。教师普遍反映,通过“诚善”教育,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多了,开小差的少了;作业质量好的多了,不完成作业的少了。该校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原本性格内向、不愿做事的孩子,在学校“诚善”教育活动中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都是家长帮他整理书包,现在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再让家长操心。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学生将自己种的花进行义卖,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一位学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他立即把钱退还回去;公交车上,学生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还有学生则提醒父母给爷爷奶奶买回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点滴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种良好习惯。”教师钱文娟说。
  师生在“诚善”活动中收获了成长,学校的办学声誉也随之提升,戴埠镇远近的老百姓交口称赞。家长虞新彬说,“诚善教育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也像明灯,照亮了我们家长的心房。”副校长秦志斌告诉记者,一位家长对他说,因为学校的“诚善”文化建设,使他知道了“诚”“善”的含义。在自己孩子的影响下,现在他经常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公益活动,陪同孩子到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还经常与孩子一起随手拍摄“身边的善事”或“身边存在的问题”。由于学校“诚善”文化建设不断向社会拓展,目前,学校所在地戴埠镇也开始了实施“善文化”的各项建设活动。学校成为带动一方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高地。
  “诚善文化是不断生成与积累的,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在‘诚善’沐浴之下,走好文化育人之路。”沈海华说。(记者 俞水)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29日第3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