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冯氏春晚为何只创新20%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2-4 19:05
标题: 冯氏春晚为何只创新20%
冯氏春晚为何只创新20%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690.html
说好的“20%创新”真的有今年春晚的一大创新是自降了姿态 往年的春晚官方,想宣扬观众都爱看春晚、都在看春晚;同时还不想春晚被质疑。所以往年的春晚播出后,一方面官方要公布收视率很高、满意度很高的信息;另一方面质疑的声音实际上会受到压制。
但随着调查数据的多元化,人们从另外一些渠道了解到春晚的收视率和满意度都与官方的数据相左,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看春晚的热情非常低。比如南开大学的一篇调研报告指出“有一半以上的广东人基本不看春晚”,并分析了原因:1、春晚北方味道太浓,不合广东人口味;2、广东人外出务工少,对春晚作为“牵系游子与家人平台”的需求不强;3、广东人夜生活丰富;4、春晚没有新意。
同时,微博等媒体平台的兴起让“不许吐槽春晚”变得失去意义。
所以春晚官方摆出的“许说好不许说差”姿态越来越不得人心。而今年春晚以短片形式开宗明义:承认多元化、承认众口难调,并且欢迎吐槽,甚至把“被吐槽”当成春晚的一大功能。这样的姿态大转换,一下拉近了春晚与人们的距离,给人亲切感,可谓今年春晚显著的不同。
本届春晚开场短片有新意
另一大创新是准确诠释了这个时代春节的意义 一位博主写道:春节原本是开春前的休息与庆祝,后来在家人四分五裂的现代,成了亲人团圆的象征。
如果说这位博主写出了春节的时代意义的话,那么今年春晚开篇就紧抓这一意义,在一个外出游子跋山涉水、历经辛苦回到家的短片后,接着一曲《想你的365天》,让人动容。其后小品《扰民了你》、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等节目,继续烘托出了“在外打拼,家是港湾”的主题,抓人心绪。
可以说,冯氏春晚在诠释春节时代意义这一点上是动了脑子用了心的。
不过创新也的确就止于20%春晚走完前段后,感觉冯导迅速将指挥权还给了央视导演 如果把春晚的前10个节目(约占总节目量20%多一点)当做春晚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再往后似乎就看不到冯导的影子了,而“央视”在全面接管。各种我们熟悉的套路在一套一套按部就班的出来,当然这些套路在前10个节目中也有体现。
演着演着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春晚
80%无创新可能是因为太多东西动不得小品依旧没有脱离“小人物的精神胜利或自我矮化” 有人曾总结说,春晚中的群众、小人物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终归只有两种面貌——精神胜利或者自我矮化。
今年春晚的四个小品,正好前两个是精神胜利、后两个是自我矮化。在精神胜利模式中,小人物的问题最后都是靠“世上还是好人多”解决的。小品《扰民了你》,打工者面对房租高涨的问题,是由遇上一位好大妈解决的;而小品《扶不扶》中老人跌到不敢扶的问题,是由遇上一位好小伙解决的。
在自我矮化模式中,小人物总是精于算计、形象猥琐,等着最后被高风亮节的领导点化。小品《我就这么个人》,冯巩饰演的下属套用本届春晚中的一句台词,就是“毕——福——剑”(必浮贱),而主任的各种高风亮节教育感化了他。小品《人到礼到》,牛莉饰演的群众精于算计,代表了饱受人们诟病的“随份子”文化,最后却也是被科长点化。
从辽视春晚小品《买单》看小品模式的难以变更 相比央视春晚,辽宁卫视的春晚明显感觉尺度要宽松些。由小沈阳、宋小宝出演的压轴小品《买单》,讽刺了官员大吃大喝,甚至有“GDP都给我造了,哪怕给我留个P也行啊”这样的尖锐台词。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小品的内核与《我就这么个人》、《人到礼到》还是相似的,最后还是落到了“新任乡长”出来点化群众的套路。这正应了“讽刺只能到乡镇一级”的说法,以及影视作品中也要遵循的“反腐题材中坏的只能是副手或者旧领导”。
辽视的春晚也脱离不了领导点化群众的套路
而据说,这个《买单》实际上是被去年央视春晚涮下来的小品。也就是说,央视春晚可能只能接受到《我就这么个人》的尺度,还接受不了《买单》这样的尺度。
难以变更的还有各种不能缺的主题 民族大团结、统战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万邦来朝、国粹表演、专门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节目、道德模范宣传、致敬军警、过去一年国家政策宣传和成果展示……,这些春晚的主题或者说功能还是必不可少,冯导的创新看来动不了这一块。
可是要把这些主题都表现了,半个甚至大半个春晚也就出去了,留给冯导的创新余地实在不大。
只有20%创新或因为导演的空间确实不大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