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8 13:12
标题: 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曾有人访问,了解我在教学方面有什么“建树”,那意思像是觉得,从教多年,应当有一套特别的“教学法”,或是在学科研究方面有独到发现。我则总是疑惑:我是教师,能依据教育教学的常识去做,就不错了,我能有什么“建树”?退休后,有时间细细想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生命中那么多时间在课堂上度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教师是否真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不仅当今社会,就连教育界,也有很多人至今不知道教师是怎样上课的,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等等。专家教授及官员来考察、指导,听了课后总要高谈阔论或是“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却往往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那样教,因为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有时和教师不太一样。
我之所以一直对课堂有兴趣,是在从教之初便发现:我每天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多数,或绝大多数,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师范的“教学法”中没提及的。站在讲台边多多思考,就有可能认识到,教育教学观念的不同,其实是对教育的理解不同;一些人从教多年,仍然不知教育为何物,他们也许一直没弄清教育作为“事业”,和其他事业有什么不同。站在讲台边上,面对学生,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上课时,学生读书,有时我会走到教室后面,站在他们后面,朝讲台看,想象着他们看到我的样子。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希望这个人有恒心,有修养,有智慧,面对困难有更多的办法,他们能有依靠,并逐渐成为像这个人一样的人。他们很想和这个人交朋友,他们每天到教室来,就是想从他这里得到新奇,得到惊喜;下课了,他们走出教室时,脑子里开始思考新的有趣的问题。合格的教师根本不会把课堂当作什么战场,当然也不屑于把课堂当作考场。课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园地,每个人都在这里耕耘,包括教师。我说过,我最大的快乐,是和学生一同学习,我这几十年对教育的认识或感悟,很多是在课堂上从学生那里获得的:我在教他们的同时,自己受到更多的启示。我比以前聪明了一些,这也是我在离开学校后仍然怀念课堂的原因之一。
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样子”,很可能就是未来在社会上的“样子”;我甚至想到,就人生而言,学校和课堂也许是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境界了。童年,少年,青春,将会发生多少难忘的事!这也正是很多成人怀念学校的原因,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但我并不介意人们是否都能明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毕竟是教师专业内的思考。
    有专家到中学听完课发表评论,说这位老师课上有个提问水平极低,根本没有必要问的;前排那个男生的回答水平也不高,但这位老师竟然有些夸张地表扬了他,不可思议。于是专家告诫:课堂提问要讲究效率,举一反三;教师备课时要多思考,要吃透文本;上课要讲究一点教学艺术……
    我不能同意专家的意见。我不太了解这个班的情况,但我能以自己的经验去想,这位教学素养很高的老师问了一个好像多余的问题,也许有她的道理。这节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她比我们更清楚。也许,这个班的阅读水平有差异,有些同学学习比较吃力,他们不太指望能在公开课上发言;也许,前排那位小个儿男生还有点自卑,他的语文学习有困难,但他很想能学得好一些,他非常想能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大多数问题他感到困难,他不敢举手。而这是个“心中有人”的老师,这段时间,她在观察前排这个学生;她知道,这个班上,有几个同学需要一些“够得着”的提问,他们等待很久了,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机会;今天这节课上,她看到这位前排男生专注的目光了,她想到也许他在等呢;是时候了,于是,她随机多问了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
    结果太棒了,那位前排男生回答出来了!她微笑着表扬了他,这可是他第一次准确而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啊!这个随机的提问是否会影响到专家组对她的教学评价,会扣她几分,她才不管呢,她只知道要鼓励这个学生,不能让他丧失学习的兴趣。
    就这么简单吗?故事可能还没完呢。课还在上,那个前排男生坐在那里,他有些激动:他第一次敢于举手发言,而且是在老师的公开课上啊!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把课上的经历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喜形于色,世上还有比这更开心的事吗?母亲悄悄背过脸,拭去泪花,只要鼓励孩子努力,会有进步的,会有的。
    真幸运,两星期以来,这个前排男生在数学课上,在外语课上,都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几次得到这样的机会,他对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渐渐的,他开始能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了……
    仅仅回答了一个几乎没有难度的问题,会影响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吗?不会。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相信她,认为她做的事都是有道理的;在她的课堂熏陶下,学生不仅学了语文,也变得善良友爱,他们比那些功利的教师更明白“同窗”的意义,所以他们不认为老师浪费了时间,而知道这就是“学习”。我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当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同学们(特别是他的“死党”)是多么的焦急,——这些,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专家们看不到。
    或许会有人质疑:在一节课上,用两分钟时间,问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请一名水准不高的学生回答,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这是不是一种教学的损失呢?
    也许他不知道,这两分钟对那名前排男生来说非常重要,他因此又找回了学习的自信,而对其他同学来说,同样有学习价值。在一个正常的教学群体中,未必有什么“学习竞争”,更多的是友情与合作。同学们也许早就知道老师有这种“兼顾”的习惯,他们看到了教师能平等对人,知道这也是值得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重视的是“人”。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损失”。旅行者经常地停下来等待掉队的伙伴,还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全力寻找一名失踪者。你如果看《拯救大兵雷恩》时落过泪,那你同样应当想到:这位老师为了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全班同学停下来等了两分钟,仅仅两分钟。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课堂上发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