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课堂研究:课堂转型的交响曲 |
2014-3- |
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迈开了新世纪“课堂革命”的步伐,成为世界课堂革命的一个东亚案例。在课堂革命的大背景下,2006年—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与共同联手,组织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者以及实践一线的教师,形成了一个兼容不同视角的研究共同体,开展了长跨度的“寻求课堂转型——上海市普陀区推进有效教学行动研究”,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研究的旅程。 八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评价、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分析、有效教学视野中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及有效教学视野中练习的系统开发等八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课堂转型的专题调查与实验。这些研究成为不仅成为普陀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而且成为我国新型教学研究的一根标杆——透过教育专业人员、教育行政和一线教师的协同,对作为教育现场的课堂展开深入考察,真问题、小切口、长跨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全国教育界、特别是基层学校教师的关注。 迄今为止召开了八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普陀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教育学院和新黄浦学校承办。这个系列研讨会,有来自江苏、浙江、山东、台湾等29个省市6566位教师观摩课堂实践展示并参加研讨。上海市教委领导尹后庆,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王斌华、孔企平、安桂清、徐斌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谢利民等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在研讨会上进行专题发言和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博士生、高访教师、培训班教师也踊跃参与。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三次参访新黄浦实验学校和子长学校,考察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成果。 每届研讨会都设有主旨报告的节目。钟启泉教授在各届大会上做的主旨报告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2006年)、《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2007年)、《课堂互动研究的意义与课题》(2008年)、《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2009年)、《课堂规范:从失范到规范》(2010年)、《打开“课堂评价”的潘多拉盒》(2011年)、《开垦“学习环境设计”的荒原》(2012年)、《让“练习”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义》(2013年)。这些报告均已正式发表,分别载于《教育研究》(3篇)《全球教育展望》(2篇)《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光明日报》上。 国内及上海市的主流新闻媒体《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等报刊八年间共计报道或刊发相关文章126篇(次),上海教育电视台从2006年开始,连续八年对有效教学研讨会进行专题报道。 另外,由钟启泉、李学红、徐淀芳主编、王斌华责编的《转型中的课堂——上海市普陀区推进有效教学六年行动研究》(2012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所教授的专题报告——孔企平教授的《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研究》,王斌华、王洪伟《“英语课堂教学标准”的设计理念和操作说明》,安桂清博士的《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试论课堂话语的重构》,以及夏志芳教授撰写的会议综述,均有收载。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