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13 18:34
标题: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回顾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回顾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文艺生活周刊 作者:骨朵

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是当代艺术破茧而出、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三十余年。


三十年记忆膝跳——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回顾
文/骨朵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馆提供

例作
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是当代艺术破茧而出、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三十余年。本次展览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展开叙事,对肖像的定义相对宽泛,不仅涵盖头像、半身像和全身肖像的传统概念,也包含了人体的局部以及与指涉人物的象征符号。是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的大型视觉艺术展示活动。严格地说,这个展览并不是中国当代肖像艺术的编年史,而是一个按照特定学术内容策划,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厅空间度身打造的主题性视觉艺术展示活动。本次大展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五个分支单元构成:具体的人、身体语言、内心世界、社会形象、未来生存;除以上五个分支单元以外,本展还附设了三个特别项目:“大芬肖像”、“三十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把历史视角、文化背景和社会关怀引入这个视觉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时代肖像”的深度和广度。
前些日子正好看到朋友在网上嘀咕:“大概哪个时代都有几个作家会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话吧。”毕竟当下才是与每个人真正发生关系的。身处其中的我们无论观照自身还是他人,永远几度风吹雨打萍,人人都是风起云涌的旁观者。时代对我们而言,既是一个无可选择的语境,又是关系到我们一呼一吸的生活细节点滴。
真实、客观这样的词似乎是与历史无关的,因此,艺术家作品反而成为另一种更为有力的证据,它们是千万人之中的一面,是对所有“昨日”人类的本能回应,是于我们来说最亲切的幻象。上海当代艺术馆主办的《时代肖像》展览,可以说是三十年当代中国重要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它不是为我们的时代树碑立传,也并非草草以点带面。观展的时候,你会觉得梳理也是一门精致的艺术——群展上基本信息不完整的疟疾在这个展览中没有发生,几个部分的展览从当代艺术馆的一层依次安排到三层,按照作品内容划分,拥有合适的空间感,每幅作品的注脚都有详尽的中英文和信息整理人的名字……几百件三十年当代艺术作品也因此获得了鲜活的质感,观展快感油然而生。
由于篇幅限制,我只从个人印象出发,从每个单元中选择一二幅作品做描述,其余涉及的艺术家名字我会附在篇末,有心的读者可继续寻索。
例作
具体的人
崔健音乐的“先驱性”在于他首先强调了“我”——个体的声音。在这个单元的展览中,所有作品都由一个具体对象出发,无论是有名有姓的艺术大家还是社会中的家庭成员,弱化了社会身份的他们皆以鲜明的个体性出现。比如李津作品下五光十色的俗世,乍一看手法像极了《清明上河图》:既有中国古典人文画里的视觉效果,又不失现代民间感,仿佛一出人间戏剧,人人神态万千各怀心事。
例作
身体语言
提及身体的时候,本应最有话语权的我们常常是失语的。有人说,历史的进程同样是人类身体被打开的进程。这一单元的艺术家作品,通过艺术家对身体或局部身体的认识,展现了时代中的人们价值观的物化。以形式较为有趣的杨千作品《记忆残片》为例,他向我们抛出问题——“已故亲人的身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让大家通过手绘表现出来,有人回忆起恋人的嘴角,有人描绘了长辈模糊的背影……所有陌生的记忆堆砌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一片记忆海洋被无数石块投中,思念瞬间成为了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件。
而邱志杰的《观身不净图》更是直接把人性弊病涂满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八小时工作制、易装癖、流水线、健美比赛、过劳死、痉挛……人类的肉身在社会发展中承受了多少难以尽述的顽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13 18:35

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是当代艺术破茧而出、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三十余年。


例作
内心世界
每个人内心的大世界同时是个人和社会的投射。在这个部分里,夏小万的作品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他者的肖像》系列作品让所有经过的人不得不驻足,夏将绘有彩色铅笔和特制的玻璃彩的有机玻璃板按顺序层叠成装置,装置的纵深让绘画变得立体起来,加上灯光的投射,玻璃装置上的人像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他们的表情似乎是有神的,有的恐怖,有的平和——据作品旁的注释上描述,这样的作品可以称之为“空间绘画”。
例作
社会形象
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常常也是艺术家作品的灵感来源,因此有艺术家会以“角色互换”为主题进行纪实性质的创作。每个人的社会形象是立体的,它关乎个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和个人参与集体的特殊形态。
梁硕的《城市农民》雕塑作品曾获中央美院毕业作品一等奖并参加2000上海双年展,而这个时间恰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的时期。所有离开土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形象成为了社会诸多事件的焦点,他们脸上的表情也代表了城市的表情:疲惫、彷徨、迷茫,在期待中遭遇背井离乡的失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3-13 18:36
例作
未来生存
我喜欢缪晓春对作品的这段思考:“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无数星期天不去教堂的人,无数星期天在森林里的人,在海边的人,在阳光下的人,在山上的人,在草地上的人,开车在路上的人,是否会在某一瞬间在检点自己的某一个行为,是否会在某一个瞬间自己充当自己的上帝,而又在某一个瞬间听从某种召唤,或接受某种评判、指责、规劝和谏诤?”这一单元的展览是打破了时间界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超现实主义的,它不是简单的“畅想”,而更像是一种站在时空碎片之外的观望和思考。
例作
【编辑手记】
十月的时候,两次到上海当代艺术馆只是为了想把这个展览完整看完。暗自为自己的矫情行为难为情,却在观展的时候,心里又不由得一次次对策展人和团队抱以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三十年文化大小事件的梳理该是多么巨大而细密的工程!
即便在《文周》99期摄影版已经对此次展览的摄影部分做了精选回顾,依然不甘心要把未涉及的其他艺术形式作品呈现给大家,至少,当我们再次提及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姓名的时候,能够唤起这时代云卷云舒之间的我们——对文化的一点温情脉脉的关怀,以及对这个“坏时代”的真实关照。
不要漠视了那些与我们擦身而过的时光,来路匆忙,但求温柔一瞥。

附录:其他未提及艺术家(按笔画顺序排列)于凡、马良、马德升、王广义、王玉平、王亥、王兴伟、王克平、王劲松、井士剑、毛焰、方力钧、方少华、邓箭今、艾轩、石冲、申玲、田黎明、鸟头、朱新建、向京、刘大鸿、刘小东、刘庆和、刘炜、刘建华、刘野、刘曼文、许江、孙良、苍鑫、严培明、苏新平、李山、李世南、李占洋、李向阳、李孝萱、李松松、杨飞云、杨少斌、杨剑平、杨振中、杨福东、肖全、邬一名、何多苓、余极、谷文达、汪建伟、没顶公司、沈小彤、宋冬、张见、张洹、张晓刚、张健君、张海儿、张培力、张新、陆元敏、陈丹青、陈可、陈宏新、陈逸飞、武艺、范勃、罗中立、罗发辉、岳敏君、周春芽、周铁海、庞茂琨、郑国谷、政纯办、赵半狄、赵能智、荣荣、胡介鸣、胡建成、映里、钟飚、施勇、姜杰、洪磊、耿建翌、顾德新、徐冰、徐震、翁奋(翁培竣)、郭伟、唐晖、黄一瀚、曹斐、常青、高小华、崔岫闻、梁卫洲、隋建国、葛鹏仁、韩磊、喻红、程丛林、曾梵志、靳卫红、靳尚谊、蔡广斌、蔡国强、薛松、戴恒扬。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