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闲言碎语 与时俱进
[打印本页]
作者:
孝高陈材信
时间:
2014-3-19 16:13
标题:
闲言碎语 与时俱进
本帖最后由 孝高陈材信 于 2014-3-19 08:15 编辑
闲言碎语
与时俱进
2014年的春节过得不顺。我大概缺乏文艺细胞,对舞台上的蹦蹦跳跳不大感兴趣,对如同口语和直着嗓子喊叫的现代青少年狂热喜爱的时髦的流行歌曲,更是不懂;我也缺乏幽默感,对哗众取宠的小品和说唱逗笑的相声,一向不喜欢。于是不到十点钟就睡了,让老伴和孩子们在客厅里看冯大导演导演的春晚。
也许是对冯导演的春晚不敬的惩罚,睡到半夜口腔内连接鼻腔的上颚疼痛不已,鼻孔也堵塞了,只能用口呼吸。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我不得不早起,接受儿孙们过年的礼拜。坚持了一天,晚上睡觉时咽喉疼痛,并且不停地咳嗽。我知道是感冒了,初二一早我吃了早点后就到医院去了,连续输了六天液。医生叮嘱多喝水、多休息。于是,我顾不得远方回家探亲的女儿一家,自顾自卧床休息了,让老伴去陪伴他们。睡在床上难免七想八想,想得最多的是这几年和老同学的交往。
2010年元旦,我从二女儿江苏的家里回来,立即在网上和郭慎德、胡家鸾、陈才信、胡君靖、颜良亨、李佩玉等同学取得了联系。从网上通信得知胡家鸾的爱人邱文龙和彭月英的爱人先后离世,我赶紧写诗文悼念,并写信对胡家鸾和彭月英两位老同学劝慰,希望她们从悲痛中走出来。大概是2010年的6月吧,我独自一人乘火车到武昌,住在水果湖中学教工宿舍我妹妹的家里。第二天就到胡家鸾家里(胡家鸾家就在我妹妹家紧隔壁的一栋宿舍里)拜访,提出希望前去彭月英家,因为听说彭月英因为爱人王文厚去世悲痛过度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家鸾真令人钦佩,她已从丧偶的悲痛中走出来了,立即答应陪同我前去,并说她已去过彭家多次,对月英劝解,但遗憾的是月英并未从丧偶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收到过月英寄给我和玉珍的一份材料《忆夫君》,在文章中,她反复呼唤“夫君啊,夫君!”,回忆起他们在桂子山相识相知相爱,她在通山中学教书时与文厚两地分居是刻骨铭心的思念,她调回武汉文厚却又借调北京临别时两人相拥的难舍难分,文革串联去北京短暂的欢聚,文革后文厚调回武汉的重新团聚,谁知晴天霹雳文厚离世,从此天人两隔,只有在梦中相见。
我和家鸾到月英家,是她的女儿开门迎接我们进客厅的,月英从沙发上起来扶着专备的手扶车迎接我们;我们赶紧请她坐下,并在她两边坐下。为了避免她伤心,我们不提文厚去世的事,只是询问她的身体和病情。她说,她关节炎发了,不能站立行走,只得借助手扶车;睡眠也不好,精神恍惚。“家鸾说:“慢慢调养,会好起来的!”我接着说:“不要想多了,多和同学联系,不能走动就电话联系。”我问她能不能上网。她说她不会。我劝她一定要学会上网,广泛地和亲友同学联系,这样就会解除寂寞,心情舒畅。我还告诉她,有一段时间我得了忧郁症,是学会使用电脑上网治好我的忧郁症的。月英答应试试看。
谈谈讲讲,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考虑月英正在病中就告辞了,让她休息。在回水果湖中学的路上,我不知道跟家鸾说什么好,只是埋头走路。倒是家鸾开口说:“老邱走得很安详,他觉得没有什么遗憾了。”语气平和。他家的情况,我知道,大儿子是武汉市防疫站的党委书记,二儿子是武昌一家医院的院长,三儿子是上海一家建筑公司驻武汉的负责人,三媳妇是汉口一家公司的总会计师。大儿子的女儿已进了大学,二儿子的女儿今年考大学,三儿子的女儿今年小学毕业,学习出类拔萃。我很钦佩家鸾的坚强。
2011年春季的一天,我大女儿被单位委派去武昌开会,她顺便将我和玉珍带到水果湖我妹家,在我妹家我打电话请胡家鸾和住在附近的苏月英来我妹家一聚。她俩都来了,大家畅谈了一番,因为武汉老师加薪,苏月英老师工作的15中,加薪得多,加了2000元,她主动请客在水中附近的餐馆用餐。胡家鸾一直惦记着她那在水中读初一的孙女,打手机要孙女来餐馆用餐。文龙去世后,家鸾主要身心就用在培养这个孙女上,孙女的父母都在汉口上班,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由家鸾照料,还要督促辅导学习。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孙女学习出类拔萃,小学毕业后考取了武汉外国语学校,考虑到孙女太小很难生活自理没有去就读,而是在身边的水中读书。经过家鸾三年精心的照料,孙女于2013年在中考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被华师一附中录取并编入实验班。
文龙去世后,家鸾并没有陷入悲痛不能自拔,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开创新的生活,除了精心培养孙女外,还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唱歌,又积极参加定居武汉的老同学的聚会,并将老同学聚会时的合影发给我。在和老同学聚会时,她得知孝感高中退休的陈材信同学在该地区《教师之友》网站上担任文艺编辑,就向陈材信推荐我,说我写了些诗文。于是陈材信和我取得了联系。
陈材信是一位非常重视友情与人为善的好人,而且多才多艺。
我向《教师之友》寄去了我和曾玉珍写的诗文,材信都予以刊登,而且精心编辑,有的还写了按语,有的还寻找了插图,与诗文相配。我自知自己写的文章散乱拖沓,而古体诗又不合平仄,想到原同班的老同学颜良亨对古体诗词颇有研究,写作了大量的古体诗词,并出版了诗集《雪泥鸿爪》,胡君靖同学对古诗也很有造诣,还有郭慎德同学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白话诗,于是向材信推荐。材信立即向他们三位约稿。不久就在《教师之友》的副刊上看到颜良亨的长篇自传,还有《台湾见闻录》、《俄罗斯见闻录》以及许多古体诗词;看到了胡君靖古朴的怀念往昔华师学习的诗,在诗中表达了对不应该进行的一些政治运动的不满、对运动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给与了他优秀人格影响和深邃知识的恩师的深深怀念;看到了郭慎德怀念在嘉鱼从教的古体诗,诗中深情地赞颂了嘉鱼美丽的湖光山色、淳朴的民风以及一起共事的教师之间真诚的友谊,还有那些直抒心声的白话诗,更让人感受到了善良的可敬、真实的珍贵和美的魅力。
从此,我和材信有了密切的网上交流,有几件事特别令我感动。
他转发来了他劝慰彭月英同学的信,在信中说,他也曾经遭受过丧偶的不幸,是他的哥哥把他接到北京住了几个月,白天教他游泳,晚上教他使用电脑学会上网,在紧张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中排解悲痛,忘却过去,开创未来,在新生活中寻找快乐。他毅然决然地应他学生的邀请,担任了《教师之友》文艺网页的主编,广泛地联系亲友老同事老同学,向他们约稿,在阅读和编辑许许多多的稿件中了解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在信中他建议月英同学积极地广泛地和朋友老同事老同学联系、交往、聚会,开拓新的生活,寻求新的快乐,并热情地向月英约稿。此后,我就在《教师之友》的文艺网页上看到月英的《朝圣杂记》,回忆那疯狂的岁月里她串联去北京所见所闻,写她今天的感想。经过一年多与悲痛的抗争,月英终于胜利地走出了阴影,开创了新的生活。为了答谢在她遭受不幸时给她关怀、温暖、帮她摆脱悲痛的亲友同学,她举行了一个答谢宴。材信也从孝感提前一天赶武汉,并事先探访餐厅的路径,准时参加了答谢宴。事后他来信高兴地告诉了我月英身体恢复了健康,精神状态很好,并发来了参加宴会者的合影,还告诉我月英的爱女在宴席上举杯真情地说“谢谢伯伯、叔叔和阿姨们对我妈的关爱和帮助”。
材信总是把朋友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尽力帮助朋友解除痛苦;把朋友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享受着友情带来的幸福。
2011年的春天,他在孝感高中的新居,邀请武汉定期聚会的一群老同学(他也加入了这个群体,参加定期聚会),并做东宴请这群老同学。事后,他发来了聚会时的合影,还告诉我在聚会期间,劳在鸣多次用手机打电话給老伴报平安,并询问老伴的情况,叮嘱注意事项,令他十分感动。不久,我就在《教师之友》文艺副刊上看到了劳在鸣譜有五线谱的一首词,词文清新优美,遗憾的是我不识五线谱,不能欣赏它的旋律。
在这前后我在《教师之友》的文艺副刊上,读到吴厚智的《那一年我十四岁》,使我想起了2005年华师1955届同学五十周年大庆,其间我和曾玉珍以及姚紫云夫妇在李洛川吴厚智家欢聚时,在李吴居室里看到过吴厚智十四岁穿军装的照片,英姿飒爽,一脸的朝气。读到过吴平益的许多古体诗词,含蓄深邃,耐人寻味;并读到一些老同学祝贺平益兄定居柳州安享晚年的诗。还读到张其俊的系统地论述古体诗词的文章,知道了其俊兄对源远流长的古体诗词下来很大功夫研究,颇有见地。《教师之友》的文艺网页成为了华师1955年级同学互相了解的窗口,交流的平台。
2012年《教师之友》的文艺网页上,我读到了张文斌同学的许多诗词,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和谐,回忆遥远过去不和谐岁月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期盼和谐社会的到来,赞颂和谐的幸福。读到这些诗篇,我总是眼睛里拥簇泪水,也许是自己在那不和谐岁月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同命相怜;也许是文斌兄以自身的勤奋努力在和谐社会到来之际让自己的才华大放异彩,粉碎了林彪之流的“打翻在地,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魔咒,令我崇敬;也许是自己在和谐社会到来之际,被不和谐的信条紧箍头脑,苟全性命,无所作为,令我自责。尤其令我惊异的是在文斌兄贬遣农村劳改,却为一位自己教过的农村高中毕业的贤淑女生接纳成婚,更让人敬佩的一位农村老岳母对落难的女婿不仅不歧视嫌弃,而且倍加痛爱呵护,并以自己宽广的胸怀拥抱文斌的一儿一女,抚育他们,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正是这么个虽然艰难困苦却温暖和睦的家庭里给文斌的一儿一女塑造了善良坚毅和聪慧的性格,一当改革开放的到来,这一儿一女就脱颖而出,崭露头角,都以高分考取北京的重点大学,女儿去美国留学,学成后在美国发展,儿子留北京工作成家。新的世纪到来,文斌完成了特级语文教师的使命,65岁退休,正好安享晚年,然而苍天不公,突然中风,虽经及时抢救,却落右下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只得依赖妻子照顾,而孝敬的儿女毫不犹豫接父母来北京自己家里生活,承担起养老的重任。文斌是顽强的,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写完了他艰难而光彩的一生《祈祷和谐的回忆》,近二十万字。同时还经常向《教师之友》文艺网页投稿。我在网页上读到文斌的用左手艰难写成的诗词,除了感动就是敬佩。
在这一时期,在《教师之友》文艺网页上,我还读到李桃云同学附和、劝勉和祝福文斌的诗词。我知道,文斌和桃云情投意合,曾经结为伉俪,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两人分手了,但互相仍挂念着对方。
2012年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我收到材信转发来的文斌女儿张长品给他的电邮,说他父亲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了,临终时嘱咐儿女将他的几十本自传《祈祷和谐的回忆》邮寄给材信叔叔,请代为发送和邮寄给父亲生前的学友;还告诉材信叔叔张长品已从美国赶回来奔丧,母亲因悲痛病倒。材信在信中告诉我,他和文斌是武昌艺师的同学,加上华师同窗四年,整整同学了七年,感情非同一般,特别是文革结束后,王文厚为文斌的平反费尽心力,终于获得圆满的结果。文斌的妻子称王文厚是自己家的贵人。材信和我赶紧发电邮去吊唁,并安慰文斌的妻儿。不久在《教师之友》的文艺网页上,看到许多学友悼念文斌的诗词,其中最使人感动的是李桃云写的悼亡诗;这使我认识到过去的事情有些是过去不了的,它必然会在心灵深处埋下种子,随着岁月的增长,发芽,开花,结果,珍藏起来,一当时机来临,它们就会真实地展露。
2012年对于我们华师中文系1955年级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个伤心的岁月,这年年底我接到在南昌的周兴发同学的妻子彭女士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和曾玉珍说兴发因糖尿病引发的尿毒症医治无效去世。我们除了电话中安慰外,还去信吊唁劝慰。第二年的春节,我们打电话给彭女士拜年,并寄去贺年片。兴发同学秀外慧中,谨言慎行,一生平平安安,事业有成,两个儿子都受过高等教育,在南昌立业成家过着幸福生活,彭女士虽不和儿子住在一起,但能够得到儿子们的照顾。也是2012年的年底颜良亨发电邮来告诉我们苏陈权学友去世,他安葬在他工作和生活了一辈子的秭归。
2012年也有令人高兴的事,在《教师之友》文艺网页上读到了黄济华校友鄂西北旅游的游记,游记朴实而饶有趣味。材信也电邮告诉我,济华游玩恩施时,拜访了在恩施大学文学院退休了的院长郑裕华学友,两人交谈时,裕华学友多次提到我和曾玉珍,并留下了电邮地址希望和老同学取得联系。我赶紧给裕华校友发去的电邮,裕华兄十分高兴,是裕华嫂回复的;因为裕华兄视力模糊,这不奇怪,记得大学读书时,他老兄戴眼镜的镜片像玻璃瓶瓶底那么厚,有时还要将字体小的书报贴近眼镜看。我也将裕华兄的电邮地址告诉了颜良亨、胡君靖、郭慎德等同学,从此开始了网上交流。裕华嫂执笔给我们的来信,文词得体简洁,感情诚恳真挚,从而可以推知她是一位贤淑睿智的妻子:裕华兄有福气。胡君靖学友曾和裕华兄在恩施大学文学院共过事,也担任领导工作。2013年的春天君靖的儿子开车陪同父亲去恩施訪旧,他们去了裕华兄的家,照了许多像,有君靖和玉华夫妇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合影,有裕华夫妇在厨房共同劳作的情景,还有君靖和玉华夫妇走在校园的路上留影,据说这条路是当年他们上班的必经的崎岖小路,现在已经是坦途,而且连接校外的大街。这些相片裕华和君靖都电邮给了我,特别令我高兴的是相片中裕华嫂的形象与我们推知的完全吻合:朴实大方,贤淑睿智。君靖还在电邮中告诉我,裕华兄说,当年鸣放时周大钧的意见还是对的,那大概是指当时我说,共产党员的党性应该是人性中真、善、美的结晶,当时我还说,新中国应发扬汉唐开放精神,吸纳各国的长处和优点。当时我被批判用资产阶级人性论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论,攻击马列主义的党性学说;被批判和毛主席“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指示唱反调。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历史已经作出是非正误的结论。难能可贵的是裕华兄还记得五十年前旧事,当年他是我们一班的班主席(班三角{团支部书记、班长、班主席}成员),是批判我右派言论领导小组的组员,他的严于律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关爱受冤屈的同志的胸怀令我感动。
李佩玉学友大学一年级时编在我们一班,二年级时调整班级,她编到了四班,但她仍住在一班的女生宿舍里,由于在一个宿舍里,朝夕相处,她和郭慎德成为了好友,用现在的话说,成了闺蜜。也许是缘分吧,慎德的二哥武汉一解放就参加了解放军,不久就成为了一位青年军官,他来华师女生宿舍探望慎德认识了佩玉,两人一见钟情,成为了恋人。佩玉毕业后就分到慎德二哥服役的广东韶关从教,两人成婚,一起度过了五十多年。由于慎德二哥和我都是青年从军,年青时都怀揣着强国梦,投笔从戎,报效祖国,虽他历经风风雨雨,我遭遇坎坷,退休后仍不能忘怀年青时的美梦,于是在网上交流较多。他的昵称是“深思”。他发来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件,我看后都转发给了我们那一届的老同学。佩玉也经常和玉珍通电话,节日里互致问候。2012年的端午节佩玉打电话来问候,闲谈间,她问到我们退休后的工资,玉珍告诉她,我每月2100元,她2000元(从2013年起,我每月的退休工资加到3100元,玉珍3000元)。佩玉很惊诧,觉得太低,于是当年中秋节时她快递来了一盒精美的月饼。我们很是感激感动,但也十分愧疚,因为佩玉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腿脚不便,行走困难,而她的丈夫郭兄当时已是80岁了,让他们到快递公司去快递月饼,实在是为难他们了。我们赶紧打电话除表示感谢外,请他们不要再快递赠送物品来了,并告诉他们我和玉珍的退休工资收入在黄石还算是比较高的,由于孩子们都成家了,都能自食其力,无需我们补贴,因此我们每天餐桌上少不了鱼肉蛋,还能每天喝上一盒牛奶,而且还有结余存入银行,以备病了住院请护工,将来老得不能动了住养老院。他们二位才放心。
2013年的元旦过后不几天,材信网上发来了一封信,并用附件传来了一组照片。信中他说,孝感高中举行新年联欢会,教工出的节目是合唱,特聘他担任指挥,他推迟不过,接下任务,经过多次紧张的排练,联欢会上合唱成功,他谦虚地说,指挥还算过得去。我和玉珍赶紧打开附件看那组合唱照片,有正面的,有左侧面的,有右侧面的,还有多张不同角度拍摄材信指挥的。材信是神采飞扬,刚健有力,灵活多姿。于是我想到他在信中说过,他和张文斌一起读过湖北艺术师范学校,校址在武昌阅马场。他读艺师时一定很用功,为他多才多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3年我和玉珍在《楚天都市报》上读到一则新闻:华师大文学院退休教授黄济华,准备创作《百花譜》,将华师校园中一百种花摄影,并配上诗加以歌咏,让人们欣赏每种花的美丽,了解每种花的特点价值,并领悟它的象征和寓意,让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索。这确实是一项有创意的劳作。济华兄耄耋之年着手这项劳作真是文士暮年,壮心不已,学者雅兴,令人敬仰。
2013年的数九寒东,我先后接到张其俊学友的两份电邮。一份是带附件“老人如何过冬”,信中嘱咐我注意保暖,谨防感冒,真是雪中送炭,让我感到十分温暖,我立即回复,建议彼此保重,平安过冬,迎接阳光明媚万紫千红春天的到来。另一份是带附件《古体诗词的细节描写》,给我看他的论文,我细读了两遍,发现其俊学友对古体诗词学养深厚,见解不凡,立论新颖,且旁征博引,论证恰切,很有说服力。特别令人佩服的是他提出古体诗词同样可以表现当今的现代生活和新时代人的思想感情的主张,并举出了从全国现在的文艺刊物尤其是诗刊上精选的例子。我在回信中说,启发很大,受益多多。春节期间,其俊兄电邮致歉,由于老伴大腿骨折,忙于护理,未能联系。我赶紧回复:“精心照料,祝嫂夫人早日康复。来日方长,以后在多联系。”
2013年我经常接到李华章先生转发来的有价值的文件以及节日的祝福,我虽然立即回复表示感谢,但想知道李华章先生何许人也,对我如此关爱。我电邮材信询问,材信回信告诉我,他是我们华师中文系1955年级原3班的老同学,从教以后,又从事创作,当了作家,曾对材信作过很大的帮助。我翻了一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955级同学入学50周年聚会纪念册》的《1955年入学名册》在103班中有李华章先生。感谢华章老同学对我的关爱。
2014年新年伊始材信就转发来了许多文件,有时政评述,有历史研讨,有医疗保健,有中国和世界享有盛誉的名胜古迹,有中国和世界的名画和名曲……让我们中文系1955年级的学友们在网上共同分享。我数了一下收件人,我能识别的1955级的老同学就已有三十多人了,占全年级180人的六分之一。早在2010年我在发给学友的电邮中就说过,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当我们老到足不能出户的时候,我们却能在网上联系,转发文件,交流心声,告知情况,互致问候,彼此关爱,以慰念想。通过材信这几年不懈的努力,我的愿望完全可以实现,必将实现。我们这一批老同学都快要老到足不能出户了,届时材信兄辛辛苦苦建立起来学友联系网将解除那时的寂寞,丰富那时的精神生活。感谢陈材信!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