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音乐课中的教学目标的改革,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并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这种美的享受来自于宽松民主的氛围,它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随时随刻都感受到“我能行!”学生的这种感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
一、用激励性的“课前语”,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从“德导”到“育导”,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此,每次上课预备铃声响后,我总是让学生齐声背诵一句“激励语”。例如:“我的歌声真动听!”“今天我真棒!”“音乐是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树立了信心及对音乐课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话语:“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的歌声!”双向的激励、融洽、和谐、民主的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感到能上好音乐课,“我能行!”。
二、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上学生情绪兴奋时,记忆力增强、创造思维活跃、教学效果颇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具体做法是:1.节奏训练与游戏相结合;2.歌曲学习与自编自演相结合。
1.引导学生自编动作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动”为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且情绪极不稳定,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运用体态律动,让学生自己编动作、自己跳,达到自学、自乐的目的。
2. 启发学生编歌词
新歌的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主要是以教师的“教读”为主,但有些歌曲,可以引导小朋友自己来编歌词。例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在动物园里》时,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改编歌词,很多学生把他们喜欢的小动物都填在歌词中。例如:“孔雀开屏真美丽,真美丽”“小兔跳舞真可爱,真可爱”这些都是歌曲中没有的词,老师鼓励他们说:“嗯,你们可真聪明,都成了小小词作家了!”其他小朋友一听,也都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我也行我也能作词。”于是大家一齐开动脑筋,不知不觉中为歌曲填了许多词,学生演唱起自己编写的歌词更是兴趣盎然。
三、用自主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生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学法上的自主性。在四年级合唱歌曲教学中,我打破以往教师给学生分声部的习惯,而是让学生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告诉他们“你喜欢哪个声部就唱哪个声部”,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接着老师再次鼓励学生:“你能不能试着把较难的声部也唱会?看谁两个声部都会唱?”这样激励的话语、大大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的信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