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策划:老师——节日快乐 |
|
|
第21个教师节特别策划:感念师恩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燕赵都市报 |
策划人语 每每提及“老师”两个字,牵动内心的总是感动。平日里习惯了老师的点滴就像晨起的阳光,普通的温暖而不夹杂丝毫激情和壮烈,也只有到教师节的这一天,那普通的光辉才被习惯的目光注意。经历了21载的教师节承载着切切师情的浓重和莘莘学子的感恩,回首那每一段,都是深入肺腑、切入骨髓的感动。 平凡中所流露的伟大让我们按捺不住去敬慕去缅怀: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和祝福,因此,在这一天———第21个教师节,我们征集了21位感恩使者送去一份最真切的谢意。 释放所有的情怀,让我们以感恩的心,一起祝福:老师,您辛苦了…… 1山路如歌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刘小杰,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幼教专业 感谢恩师:尤连玉,唐山遵化市铁厂镇中心小学教师,2003年受到遵化市政府“嘉奖”;2004年被唐山市政府记二等功,同时被评为唐山市“十佳教师”;2005年被唐山市政府记“振兴唐山”三等功 在刘小杰给尤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老师,当年要不是遇上您让我充分发挥特长,也许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我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您。等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家乡,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每次读着这些感人的话语,尤老师都很欣慰。 1994年毕业分配时,19岁的尤连玉是班里54名同学中惟一一位服从分配到山区任教的毕业生。铁厂镇位于遵化市区东南70多里的县界上,是遵化市惟一一个省级贫困镇,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 怀着对走上讲台的渴望和初为人师的激动,尤老师踏进大山。看到新来的音乐老师,孩子们既好奇又兴奋,有几个学生半信半疑地问她:“老师,我们以后每周都上音乐课吗?”因为以前,大山里的这所小学没有音乐教师,虽然课表上安排了音乐课,但都被其他课占用了,音乐课也就成了孩子们的奢望。尤老师点了下头,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就是这一幕,让她真切感受到大山需要她,山里的孩子们需要音乐。 从没上过音乐课、没出过大山,到组队参加市中小学艺术节、登上遵化市汇演的舞台,尤老师付出的努力大山看得到、孩子们记得祝刘小杰记得,1998年为了迎接遵化市汇演,尤老师拖着7个月的身孕带孩子们坚持排练。晚上回到家里,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双脚和小腿早已浮肿。她一直坚持到了演出的最后一刻,硬撑着给同学们化了妆,送上了车。当天下午,她就住进了医院。 2送上365只纸鹤 本报记者 李家伟 感恩使者:沧州市十四中九年级(初三)全体学生 感谢恩师:孙国瑞,沧州市十四中九年级(初三)九班班主任 孙国瑞手里抱着的鲜花还没放下,又有两名学生代表走到身边,这一天他们献给老师的是一份特别的礼物———365只纷飞的纸鹤。学校政教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知本报的祝福行动后,孙国瑞任教的九班有10来名同学代表同学们赶制了这份凝聚着全班66名同学祝福心愿的既“便宜”又“贵重”的特殊礼物。 孙国瑞1998年参加工作,2003年担任九班班主任。他对记者说,当老师酸甜苦辣都有,但更多的是感动与责任。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家里遭过一次火灾,当时,孙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很快就赶到了她面前,还对她进行了爱心捐款。在危难时刻,老师在精神上的支持让她感动。 而其他学生也说起了孙国瑞老师在学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班里的运动员在场上跑,孙老师在场下挥舞着“班旗”也跟着跑。那“班旗”是全班同学设计的,上面有全班所有同学的签名。也许正是孙老师的“疯狂”呐喊让同学们增加了力量,反正九班第一年运动会得了第五名,但第二年他们就拿来了个第一名。 几名女生仍然对孙老师的一个小邪细节”念念不忘:那次她们几个思想有波动,被孙老师在办公室里开导了好长时间,中午时还给她们买来包子吃。让学生们感动的是,孙老师将自己用的水杯仔细地洗了洗,接满水放到她们面前:喝吧,我已经洗过了…… 同学们告诉记者,孙老师也有发火的时候,也有“啰嗦”的时候,当时觉得烦,可过些日子不听他讲讲“大道理”反倒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对学生应该尊重、理解”。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秘密”,那就是九班的同学们已经对教师节时的活动“预谋良久”了。全班同学已经制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科目老师的祝福方案,包括课间十分钟时出其不意的举动和自己动手做的礼物。 记者离开前学生们簇拥着孙国瑞再次站到了记者的镜头前,他们笑得真是开心。孙国瑞说,当一名老师的付出得到回报时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3您是我人生的幸运 本报记者 冀保珍 感恩使者:李振华,邢台医专中西医结合系04普中1班学生 感谢恩师:王平,邢台医专中西医结合系04普中1班的辅导员 李振华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三所村,是王平“一帮一”的帮扶对象。在一年的师生相处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振华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其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体弱多病,后来又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腹水,父母长年为弟弟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耗尽了家中的积蓄,妹妹被迫辍学,他靠叔叔资助才得以求学机会,他说:“进入邢台医专又遇到王平老师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学校给了我求知的希望和机会,王老师给了我乐观向上的勇气和信心,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理由不去用好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恩师1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他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五名,被同学们推选为学习委员,还是中西医系学生会主席。 在李振华看来,该系该班的其他许多学生也同样是王平老师的眼中宝,白秀玲、李文芳、赵运涛来自河北、河南、邯郸等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在王平的脑子里建立了档案,哪个学生家庭境况不好,需要哪方面的关注,她都记在心里,安排得井井有条。正是这平时的点滴关爱,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敬佩,谁有了困难首先会和王老师说,谁有了心事首先要向王老师倾诉。 王老师告诉记者,每一个学生都是她心中的最爱,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全班209张笑脸面对她就是学生给她的最好礼物,有了这些学生,她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她爱她的职业,更爱她的学生们。 4从不施压的老师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郭亚林,王老师的学生,现已毕业 感谢恩师:王维澜,从教10年,曾任20中学初中历史教师 上初中的时候,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逼着我们学他这一科,即使我们考试考得不好,他也不会大发雷霆,还常常在他的课上,教育我们要全面发展,注意身体,培养多种兴趣等等。当时觉得不太理解,想不通他为什么这样做,现在走上社会,终于明白,他的“好好做人,身心健康”是需要一生铭记并遵守的。现在想起他的良苦用心,真觉得感动。 5当老师就不能讲实惠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杨俊清,在驻我省某部队工作 感谢恩师:安宝林,平山县小觉镇扶峪小学高级教师,执教28年 1989到1993年,在平山县梨树坪小学读书的4年杨俊清一辈子都忘不了。安宝林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不但传授知识、开启心智,而且向处于困境面临辍学的他伸出援手,把他留在校园。 当时,杨俊清家中有三个小孩子、家境比较困难,他上小学后每次交书费、杂费都让父母发愁。安老师每次对他说的一句话都是,“没事,别着急。”然后自己拿出钱给他垫上。也许现在看来二三十块钱书费算不上什么,可想想看,当时安老师刚从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妻子务农,他每月挣的120元钱既要奉养生病的老母亲,又要抚养一双儿女,经济并不宽裕。 杨俊清只是安老师资助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在平山扶峪小学任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叫张芹芹,父母长年生病家境贫寒,想让她退学到外地打工,安老师得知后,登门家访耐心细致的开导张芹芹的父母,并主动承担了张芹芹的全部学习费用,使她重返校园。还有沙洼小学,安老师为建校舍捐款500元,资助贫困生一千多元。 1977年,安老师在地处平山西部深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的三条占小学走马上任,28年来,他先后在6所学校工作,每个地方都是孤军奋战,教的都是复式班。有的学校二十多名学生,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有六个不同层次的复式教学班。白天上课、辅导学生,夜晚备课、批改作业,工作辛苦不必多说。在每个地方,安老师都有一个想法:决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一定让他们进得来、留得注学得好。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在工作过的第一个学校三条占小学教的学生中,有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辛勤工作回报安老师。 6老师能读懂我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马博阳,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 感谢恩师:张瑞素,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语文老师,从教14年 在马博阳眼里,张老师是最了解她、最能及时发现她优点的人。 刚上一年级时,博阳坐在教室里听课,张老师的一句:“看阳阳坐得多像个小舞蹈演员”,让她一下就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老师。一次期末考试,她语文考了99分,心里当然不高兴,张老师打电话告诉马博阳的妈妈:“孩子只是一个字写得不太标准,不要批孩子。”那时的马博阳很感动。 二年级的教师节,博阳仰着小脸问:“老师,我送你什么礼物啊?”张老师笑盈盈地搂着博阳说:“宝贝,你的画那样棒,给我画一张贺卡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贺卡上有一句让妈妈都有点嫉妒的话:“老师,我爱你就像爱妈妈一样。” 张老师不仅让大家喜欢语文课,还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张老师讲的语文课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在愉快的学习课堂上有一种令人悠然陶醉的感觉。 在马博阳看来,张老师对班里的每个人都很用心,她的鼓励总会让同学的学习劲头更足。 7无声世界爱无涯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王冉,石家庄市特教学校五年级学生 感谢恩师:韩书君,石家庄市特教学校教师,教龄20年,从事特教工作14年 和小王冉用纸笔沟通的过程中,“说”起班主任韩老师,她漂亮的大眼睛就亮闪闪的。“上次我难受吐了,韩老师送我去看病;以前不会写日记,韩老师就一句一句教我们;语训时韩老师特别耐心,现在我会说好多句话了;上次我们班一个同学长疱疹,韩老师每天给他抹药,一个多月以后他就好了……” “第一眼看到孩子们,心里一动,觉得他们可怜又可爱,交往越久就越觉得他们的可爱。”韩老师告诉记者,干特教这么久,她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学生要么考上大学、要么找到工作,能自食其力、开开心心地生活。 8师恩比天高 本报记者 庞永力 感恩使者:陆维权,19岁,广西壮族人。曾就读于廊坊市第四中学,2004年,由于文学成绩突出,被北京黄埔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 感谢恩师:以语文教师冯淑娟为代表的廊坊四中老师 陆维权生长在广西的大山里,家境贫寒,但他学习刻苦,并酷爱写作,小学四年级就发表了作品。为了不辍学,他奔波千里来到廊坊投奔亲戚,进了廊坊四中成为冯老师的学生。当时,冯老师主持校文学社,陆维权很快成为骨干,在冯老师的指导下,初二、初三两年发表了26篇作品,获得多种奖项。2003年,他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函授学习,2004年,赴西安向著名作家贾平凹请教,得到了多方面的指点。初中毕业后,陆维权被北京黄埔大学中文系破格录龋 在校期间,陆维权的贫困引起四中老师的关注,了解情况后,四中陆续给他减免了学杂费、住宿费、饭费,师生们还捐给他衣物、学习用品。冯老师更是两次接他回家过年,让他充分享受到家的温暖。上大学后,学费成了天文数字,他不得不暂时休学打工,四中了解到这一现状后,校长带头给他捐款。 谈起母校的老师们,陆维权难抑激动:"母校给我的爱比天高、比海深,我会加倍努力,用更多的作品赞颂师恩。" 9 老师,我们的朋友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王嵩,现在河北科技大学读大三 感谢恩师:王毅,从教6年,石家庄市第15中学高三数学老师 或许由于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王老师总能说一些让学生们心服口服的道理。 有一次,同学们说到厌学,王老师没有责怪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而是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高三上学期有两个月没来上课,到北京打工去了,后来这个学生在北京给老师打电话,想回学校继续读书,因为他路过清华大学的时候,看到校园里穿梭的大学生,感觉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王老师说:"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厌学可以说是中学生的通病,其实同学们并不是都不想学习,只是缺乏一种社会的历练,等他们经历过之后,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一个清醒而真实的认识,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王老师看问题很深刻,可又特别理解我们这些学生的心。" 10 好脾气老师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戎紫琪,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学生 感谢恩师:李亚敏,从教10年,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 李老师脾气好,对我们特别和蔼,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她。有一次李老师因为有事上课晚到了一会儿,当她走进教室时,说话声还在继续,大家并没有觉察到老师来上课了。李老师那次是真的生气了,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不说。看着老师生气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传纸条,同学们依次在上面签名,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原谅我们吧。体育委员喊了一声起立,全班同学刷地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错了。老师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们也哭了,因为老师是爱我们的。 11 来生还当班主任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蔡彦生,河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员工 感谢恩师:王忱,承德一中语文教师,教龄32年,曾先后获得省优秀园盯承德地区优秀知识分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二十多次 1984年中考后,蔡彦生向班主任王忱老师表示要报考中专,留下一个地址后就到姥姥家。王老师帮忙填好表格报了名。没过多久,河北外贸学校到中学面试,王老师及时通知了蔡彦生。由于交通不便,中专招生老师已经要返程了可他还没有赶回学校。当时,中专招生很热、优秀学生争相报考,蔡彦生报考的中专在承德只招收一名学生。王老师急忙说好话、央求招生老师再等等,又忙不迭介绍自己的学生如何优秀,恳切和诚意终于打动了对方。接下来,王老师一直陪着招生老师说话,直到下午5点多蔡彦生回到学校。 "王老师就是那种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人,他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为你考虑,责任心特别强,对每个学生都极其负责。"马上就出差离开石家庄的蔡彦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们班同学只要回承德都会去看望王老师;遇到大事也会询问老师的看法,那是师生间的"信任"。 尽自己所能为每个学生负责,没有桌椅,他就带着学生脱土坯,晾干后垒成坯墩,把从老乡家借来的棺材板搭在上面,学生听讲时它是凳子;写作业时它是桌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王老师和同事一方面挨家挨户动员,一方面努力勤工俭学,到了1975年,他所在的学校已经做到了学生上学不花一分钱。他工作的五年里,生产大队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他所教过的四个班级从没流失过一个学生。 12老师像妈妈 本报记者 张娜 感恩使者:宁萌、董泽清、苗江伟,河北大学工商学院02级日语专业学生 感谢恩师:高银玲,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部02级英语和日语专业的班级辅导员 "高老师对我们好的事情太多了,虽然她很年轻,但对我们就像妈妈一样。"班长宁萌说:"比如放暑假前,很多同学因为即将升入大四,而变得迷茫。细心的高老师发现了问题,告诫我们,要看请自己的优势。最后还发给大家每人一封信,让我们带给家长。信中她向家长分析了就业形势,希望和家长一起努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比我妈妈想的还要早、还要多呢!开学后高老师收到了很多学生家长充满感激的回信。一些学生家长还专程来到学校,与这位贴心为我们着想的老师面对面交谈。" 9月17日,是02日语专业学生董泽清、梁杰、庞栩、法雷、苗江伟赴日本留学的日子。"就是因为我们几个要去日本留学,高老师都成了日本留学知识的专家了,我们将会遇到的一切问题都为我们想到了,她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陌生的环境,忠告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教我们如何自我保护。"董泽清说道。 13感谢四小老师 本报记者 庞永力 感恩使者:戴文霞,75岁,银行退休职工,其三个孙女、一个孙子都曾就读廊坊第四小学 感谢恩师:以窦继敏为代表的四小老师们 戴奶奶的三个孙女、一个孙子都曾在廊坊四小就读,如今大孙女已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二孙女正就读河北师范大学,三孙女读高中,小孙子今年四小毕业。和四小相处十几年来,没有任何不愉快,每一个老师都言传身教、兢兢业业。戴奶奶说,她的孙子曾因阑尾炎做手术,在家休养一个月,班主任窦继敏老师每晚来家补课,结果孩子非但没因养病留级,在期末考试中还拿了好成绩。 "如今孩子们都离开四小了,我的感激之情怎么也得表达出来。"戴奶奶说。 14 老师陪我中考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王爱林,毕业于石家庄12中学,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石家庄一中 感谢恩师:董和平,初中数学老师,现执教于石家庄12中学 王爱林回忆中考前两个月的点点滴滴,不仅百感交集:考前两个月母亲生病住院,老师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安排他的生活作息;考前两天,爷爷不幸去世,为了让他安心考试,老师隐瞒了这一事实,中考两天,全程照料……他的成功,凝聚了班主任董老师太多的心血。 今年4月下旬,王爱林的母亲突然患病,需要马上做手术,而此时王爱林的父亲又远在哈尔滨工作,但王爱林的学习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董老师不忍心他在冲刺的时刻无人照料,在自己家收拾出一间卧室,把他接到自己家,看着漂亮的落地灯、整洁的写字桌、整齐的书橱、舒服的小床……王爱林说不出的高兴。 董老师为他安排了细致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8点30分,准时来到老师家,休息10分钟,开始复习,晚上11点钟按时睡觉,早晨7点起床,7点10分吃早餐,7点25分上学。 刚到董老师家是4月底,当时天气还有些凉,董老师担心他晚上盖不好被子着凉,经常半夜起床,给他掖被角;每天早晨,董老师给他做早餐时,都特别注意营养,一大杯牛奶、两个鸡蛋,"吃得好,上课才有精神"。 在董老师家的日子里,王爱林进步很快,第一次模拟考试进步到年级第三名,二模考了全年级第二。 中考前一天看考场,王爱林的考点在师大附中,董老师陪他一起看考场,"我的儿子明天中考,当然要陪他看考场了",董老师的话,让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考试这两天,董老师和爱人变着花样给王爱林做饭,找了一个同学每天和王爱林搭伴一起去考点、回家,董老师故意讲一些轻松的话题逗他开心……中考最后一科结束,董老师长舒了一口气,10天后,中考成绩公布,王爱林考了全校第二名。 15 老师走进我的心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韩赛娇,小学一至三年级在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读书,现转学到西安 感谢恩师:赵永玲,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教龄10年 3年前,小姑娘韩赛娇是个沉默、自卑的"丑小鸭",而身边的人都能看到她在这3年中的变化。一年级时,韩赛娇没有朋友,也很难看到她笑,在班里同学们几乎注意不到她的存在。有一天她捡到一条红领巾并交给了老师,设立在教室门外的尊重橱窗第一次出现了"韩赛娇"的名字。那以后,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跑获年级第一名,尊重橱窗里第二次出现她的名字。写生字全对,她又上了橱窗…… "那时候每节课下课,我都会跑出教室站在橱窗前盯着自己的照片看。赵老师总是夸我变得活泼多了。我也觉得和同学说话没那么可怕了"。转学到西安的韩赛娇在暑假期间几乎隔一天给赵老师打一个长途电话,她实在太想念老师。 在韩赛娇看来,赵老师经常会用一句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鼓励,来温暖学生的心灵,所以她能俯下身去了解学生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真情的沟通。 16老师姐姐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赵翔,石家庄市第11中学高三学生 感谢恩师:张景娥,从教15年,石家庄市第11中学地理老师兼心理教师 和张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放松。张老师家就在学校院里住,学生上晚自习时要在学校吃饭,有的同学从家捎东西过来,大家就去她家倒热水,有时还聊会儿天。 元旦的时候,张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节目,朗读了她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把全班56个同学和她的名字都串在里面了,张老师还自己出钱把这篇文章给同学们每人打印了一份,那天晚上,同学们送祝福时,叫她姐姐。 17孩子,你不孤独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刘言,现就读于天津航空学院 感谢恩师:王桂君,秦皇岛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曾六次获秦皇岛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刘言曾经很叛逆,1997年刚转入王老师所带班的时候,泡网吧、打群架……王老师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嫌弃他。记得有一次,他拿着纸折的小飞机恰巧扔在王老师脚上,以为老师会大发雷霆,谁想到王老师问:"真够复杂的,哪学的?""幼儿园。"王老师笑了,还用手轻轻拍了拍他沾满灰尘的校服。那以后,生活中王老师总会用放大镜找刘言的闪光点,班会上表扬他的进步,学习上及时给予辅导,他不回家时给他买饭,放学晚了送他回家,就是要让他知道:所有生活上的困难老师都可以帮你,你一点都不孤独,只要你有决心改好……刘言是个聪明的孩子,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高考考入了天津航空学院。 "如果没有王老师,我可能就是父母离婚的牺牲品,现在也许成了街头的小混混。" 和"早恋"的女生做好朋友,使她能全身心地回到学习中去,最后她以高分考入重点高中;费尽周折得到"网虫"男生的QQ号,和他聊天打游戏,了解他真实的想法,把男生从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中……这种事情,王老师做了太多。 18启蒙恩师终难忘 本报记者 许静 感恩使者:檀荣琪,75岁 感谢恩师:张久堉,96岁,离休教师,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1973年离休执教40余年 说起找到恩师的过程,檀荣祺老人很是激动。今年6月,看到本报《老夫妇结婚80年有望破纪录》的报道后,檀荣祺觉得文中的老人可能是自己的启蒙恩师。骑车20多华里找到方北小区打听一番后终于确信没找错。"没有张老师我们都和父母一样目不识丁呢。" 1909年出生的张久堉老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于1948年石家庄解放后,执教于南马路小学、新华路小学、新开街一小;1954年,石家庄市第四中学成立,张老又当了五六年初中教师;二职中成立后,他担任职业中学教师直到文化大革命终止了他的工作生涯;1972年,教师有了重新工作机会时张老因年岁大了只能退休回家安度晚年。 "花甲之徒共祝颂,八旬恩师寿南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位学生在分别50多年后再次找到张老师时送上的一副对联。那以后每年春节他们都会登门拜年,不顾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循旧例磕头谢拜,直至几人先后去世。 19老师助燃艺术火花 本报记者 陈国营 感恩使者:李喜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五一文化奖" 感谢恩师:武元贞,邯郸中学教师 又到了教师节,每到此时,在书法界小有成就的李喜泰就会想起一个助燃其书法艺术火花的老师---武元贞。 武老师是李喜泰的班主任,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虽然李已过不惑之年,已有20多年的教龄,但在他的脑海里还时时浮现老师中年时的样子:中等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洪亮的声音,讲课时潇洒利落的手势。武元贞老师说,那时,李喜泰是一个个性较强的学生,在所学的功课中,他的文科成绩明显好于理科。那个时代,正好是恢复高考后不久,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同学中影响甚烈,理科成绩不好,往往被同学们小视,李喜泰的思想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心理上也很自卑。看到这种情况,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长谈了两个多小时。全面分析情况后说:"你的文科较好,正好有助于你的爱好---书法,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大都是文豪,理科成绩暂时不好,并不会影响你的成才。" 老师的一句话,李喜泰还记得清清楚楚,并一直在其成长道路上起着很大的激励作用。老师说:"一个人是否成才,关键要把握自己的强项,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李喜泰目前在邯郸网通上班,他说:"武老师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爱好。那时候,我的家庭生活窘迫,她还经常发动同学把草稿纸集中起来让我练习书法,还常常鼓励我说:'学习再紧张也不能丢了书法,哪怕每天只写一篇字。'" 如今,李喜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说,这些都与武老师那番分析和鼓励分不开。至今他还记得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好,"老师是一片阳光,是乌云也挡不住的阳光,老师是雨滴,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它无私地发散着自己的光和热,让世上万物取得成长的养料。" 教师节到了,李喜泰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献给尊敬的武老师,他说:"武老师已是白发苍苍,我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 20高墙内送出的一束鲜花 本报记者 李海菊 感恩使者:徐伟(化名)因为职务犯罪被判了14年有期徒刑、正在省某监狱服刑 感谢恩师:王玲玲,从教25年,病前任阜城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教师,今年查出患乳腺癌,随后做了左乳房切除手术,现正在进行化疗 徐伟从小没母亲,父亲脾气暴躁怪戾,王玲玲老师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看到他的衣服破了,给他缝缝补补;他生病了,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给他买来药,亲自看他吃下;下雨下雪的,路不好走,王老师就让他住到她家中;过年过节了,王老师总是记得给他买来新衣服…… 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挣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他就去看王老师,告诉王老师报答她的时候开始了。可是时间不长,他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因职务犯罪锒铛入狱,被判刑14年。大墙内徐伟痛心疾首,他感到最对不起的就是对他寄予厚望的王玲玲老师,他想王老师肯定也不会再认他这个学生了。没想到时间不长,王玲玲老师竟换乘了几次车、带着营养品到百里外的他服刑的监狱来看望他,王老师还带了一篇她亲自抄写的余秋雨的文章《为自己减刑》,并说相信他只是一时犯了错误,依然是一个出色的孩子,鼓励他好好改造,早日出来,成家立业。 但徐伟怎么也不相信,还没等他出来,慈爱的王玲玲老师得了癌症。他在教师节的这一天,给王老师送上一束花,让王老师度过一个温馨的教师节,祝她早日康复。 21老师影响我一生 本报记者 马利 感恩使者:底建梅,现任东马路小学班主任 感谢恩师:刘纯,1980年走上讲台,执教于石家庄市第20中学 刘纯老师是底建梅的初中班主任,当时的底建梅只有十多岁,毕业20年了,现在想起自己的老师,依然情绪激动。 底建梅说刘纯老师的眼神很独特,但是只要一见,就会铭刻在心。 当时学校要求同学们早上7点40到校,每天同学们快到教室时,刘老师就会站在教室门口迎大家,用独特的眼神与每个同学打招呼。 一次,底建梅突然肚子疼,事后才知道是肠胃炎,刘老师看她上课表情不对,把她叫到办公室,倒了杯热水递到底建梅手里,让她躺到办公室里几个老师共用的单人床上,又跟别的老师借来暖水袋,灌上热水,一边抚摩着她的头,一边询问病情。老师这不经意的动作,温暖着学生的心,让底建梅至今想起来,还热泪盈眶。 对于刘纯老师,除了想念,底建梅还有深深的愧疚,那是当年中考没考出好成绩的事情。一向学习突出的底建梅中考意外失手,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重点高中,"感觉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刘老师对我这么好,期望也挺高,"因为这个缘故,初中毕业后,底建梅只与老师见过一面。 底建梅大学毕业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和刘纯老师一样她也教英语,"因为刘老师当时教得好,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不管是教学还是教育方面,底建梅都向自己的班主任学习,对学生严爱有加,让孩子们从心底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刘纯老师在电话中回忆,底建梅大概是1987年初中毕业的,"现在也有30多岁了,只要真心对学生好,事后他们会明白的"。从教20多年,育人无数的刘纯老师笑言自己"只会当班主任",刘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踏实工作,"行行出状元"。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