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4年间连下三令:探寻书法进课堂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9 10:59
标题:
4年间连下三令:探寻书法进课堂难题
4年间连下三令:探寻书法进课堂难题
[td]
核心提要:
魏晋(左)在校园里指导学生学习书法。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生分年龄、分阶段练习书法
魏晋(左)在校园里指导学生学习书法。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生分年龄、分阶段练习书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关“书法进课堂”的话题再次引发外界热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书法课在南京中小学校园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书法进课堂”到底难在哪儿?
师资力量薄弱、受制应试压力——
书法课“挤”不进课程表
2011年以来,教育部曾接连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进落实“书法进课堂”。此次公布的《纲要》中,又对中小学分学段开设书法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4年间连下三“令”,可现实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南京林业大学教师、青年书法家魏晋一直致力于在校园普及书法教育。根据他的走访调查,除了宁海中学等几所书画特色学校,南京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固定的书法课程。即便是作为兴趣课,各个学校的开展情况也并不乐观:有些学校只教硬笔书法,根本没有毛笔课;很多学校是由语文老师“兼职”教书法,往往连最基本的握笔都教不规范……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中小学校在书法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有书法功底的老师寥寥无几,要在校园里全面推广书法课难度不小。尽管有14个中小学校组建了书法艺术社团,但这些社团都属于“书法提高班”,覆盖面更广的书法普及教育依然是个空白。 在魏晋看来,书法课开办难的另一大原因来自于应试压力,“在应试压力下,学生们的课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作为兴趣课的书法根本挤不进课程表。”
书法是文化载体而非纯艺术——
书法教育不该只是“兴趣班”
随着书写工具的变迁,钢笔、圆珠笔乃至键盘让中国人千百年来惯用的毛笔逐渐边缘化。很多人由此将书法视作一门单纯的艺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书法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书法教育不该只是一项兴趣活动,而要当成文化工程来抓。”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表示,书法教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培养十分关键。“书法对手指的肌肉要求很高,练习书法最好的年龄是15岁之前,过了15岁,孩子手上的肌肉就基本定型了,以后再练就很难提高了。”在她看来,书法应该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兴趣班或选修课。 作为南林大书法课的指导老师,魏晋除了在高校授课,还经常走进中小学校园,向学生们传授书法知识和书法技巧。他表示,校园里的书法教育水平也要提高,不能随便找个语文老师就来授课,“书法课老师不光要教学生写字,还要给他们传授书法知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手把手地学习,才能领悟书法的真谛。”
中高考将添传统文化内容——
或“倒逼”书法课真正走进校园
书法课何时能不受“排挤”,真正成为中小学课程表上固定的一员? 魏晋认为,书法传承与教育同步,需要书法家、教育者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书法家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从画室书斋走进基层校园,从一笔一划开始普及书法教育;学校也应该充分认识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在校园里培育起书法传承的土壤。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公布的《纲要》也释放出很多积极信号。比如,针对书法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在今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中,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师范院校也将开设相关课程。此外,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也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而最具分量的一条,则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或许会成为引领甚至“倒逼”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的“指挥棒”。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