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近十年来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综述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6 14:58
标题: 中国近十年来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年来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综述
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则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然而,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省市已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召开的三次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中,并没有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更没有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原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和《家长学校指导意见》等文件,使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向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蓬勃开展的实践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进行一些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家庭教育指导”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这个概念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到的。最初,“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并没有分开,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将“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在学术研究领域区分开来,并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进行界定。“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为什么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是什么?不少学者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堪忧,存在许多问题。如《浅议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一文,作者麦青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成效如何,其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家长们自身素质的高低,但对家长来说,很多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从社会来说,也缺少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系统知识的体系。李生兰对上海市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后,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1.幼儿的活动区与家庭的住房条件不相协调。2.幼儿家庭的精神环境与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3.幼儿父亲较高的文化水平与其扮演的角色不相吻合。4.家长对幼儿的职业期望与社会分工的发展不相统一。5.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平等亲子关系的缔结不相适应。6.幼儿的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的参与不相衔接。”:赵忠心教授指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广大家长强烈要求和全社会极为重视的”。
(2)“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
在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赵忠心、杨宝忠、李洪曾等都做了很多探索,其中,李洪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目的、任务、对象与原则都有细致的论述,并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在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阐释基础上,李洪曾还对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4421”理论框架。即“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类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儿童、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四类对象;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四个过程;影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两种环境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宏观环境因素作为社会大背景对上述两种直接环境、四个过程和四种对象都会产生的制约作用。”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理论,杨宝忠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使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杨宝忠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属于成人教育,是一种自愿性活动,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又是当前迫切的一个任务,那么,“这种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如何实现自愿性与强制性的有机统一?”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杨宝忠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并不单纯包括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教子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是其应有之义”,而实践证明,家庭教育问题更多带有个性特色,需要个案诊断和治疗。对此,杨宝忠提出了“家庭教育诊断”概念,对家庭教育现实状态进行判断,这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理论研究者的思路。
2.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形式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是学者们比较重视和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李生兰从历史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她考察了上海市建国以来幼儿家教指导形式的演变,阐述了不同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及成因,并从历史的角度展望了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1.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3.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李生兰还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比较了美洲、欧洲、亚洲各不同国家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和情况,介绍了国外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状况,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不少学者从现状出发,对当前所采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例如,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中、杨宝忠在《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中,都对指导家庭教育的一般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有六种基本形式:1.家庭访问;2.家长会议:3,家庭教育咨询;4.家长委员会;5.家长学校;6.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还有学者从分类学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李洪曾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分为“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活动和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三类”。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特级教师李朝英分别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形式和集体指导形式进行了论述。
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关颖在其论著《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中,从家长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对家长来说,“首先,多出书、出好书是指导家庭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其次,家长学校有待于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第三,广插电视对家长教育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大量的调研,关颖还发现,喜欢“专家咨询”的家长甚少,所以,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发挥专家的优势,使理论研究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也是当前研究者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随着现代化发展,也有研究者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现代化。龚卫玲在其文章中提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挑战传统的指导形式”,对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进行新的尝试:“公布幼儿园网址,吸引家长浏览;增设触摸式电脑,有效发挥咨询功能;利用电子信箱,进行双向交流沟通。”这些不同于传统家教指导形式的现代家教指导形式扩展了家教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思路,也提出了更新的研究内容。
3.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
与形式不同,模式一词在英语中为“MODEL”,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将“模式”解释为: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目前国内对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重要问题,并开始进行研究。
李洪曾对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从理论层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在概念上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指导下,适合一定的指导单位和一定的指导对象的,对家长和儿童带来一定效果的,在指导的组织、对象、内容、形式及其有关要素上相对稳定的范型。”在层次上,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划分为四个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层面的指导模式、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层面的指导模式、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层面的指导模式和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层面的指导模式。在模式构成要素上,针对指导模式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其必须具备的要素和要求。在内容上,分析了一个成熟的指导模式所必须具备的三项内容:模式的适用条件、模式的基本内容、模式的目标效果。
一些研究者针对某一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上海普陀区妇联张红妹等人撰写的论文《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分析了上海普陀区长风街道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范小玲的《亲子活动中父母教育行为的三种指导模式》,针对亲子活动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总结。杨卫的《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初步研究》针对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弊端,对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探索。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当前家教指导模式中的一些不足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出各种新型家教指导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分析和理论探讨。
李惠澄等人针对当前家长素质的变化和需求的提高,提出了新型的“家教辨析指导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和思考。所谓“辨析模式”,是指在家教指导工作中,指导人员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家长对一些有争议的价值现、教养态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思考,在比较和衡量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并实践自己选择的一种家教指导模式。
缪仁贤、范建华等人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区文化特点,对农村社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农村幼儿家长特点的基础上,他们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构建了四种模式:1.认知模式;2.行为模式;3.情感模式:4.综合分类指导模式。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及程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和分析,为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同时,也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仇佩英、汪筱华则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薄弱、唯智化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家庭情感教育指导模式”,即“以家庭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向沟通、双向指导的家教模式”。这一模式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幼儿自信、合群、求知等情感因素,使幼儿身体、行为、习惯、性格等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家长指导方面,以培养家长的情感教育能力为主要内容。在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躁心态中,“家庭情感教育模式”的提出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者和理论者,都是很好的启发。
4.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研究
理论层面,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选择,我国幼教学者方明和黄人颂都有比较一致的论述,《上诲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宣传现代教育观、家庭观、儿童观;介绍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李洪曾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分为三大类:“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相关年龄段幼儿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一般处理方法,个别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问题与处理。”同时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既要有时代性、针对性.还要分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确定重点指导的内容,他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具体指导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论述,分别阐述了“对新婚夫妇、对孕妇及其丈夫、对0~1岁半婴幼儿家长、对1岁半-3岁婴幼儿家长、对3~6岁幼儿家长”的不同指导内容。李洪曾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论述,促进了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为研究者们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实践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
实践层面,不少学者通过对特定儿童群体的实验调研,分析探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地区儿童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如曹葆红《嘉定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需求及影响因素的报告》一文,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全部常住户口0-3岁婴幼儿家庭的抽选调查研究,分析了嘉定区这一特定地区0-3岁年龄段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需求;舒洪衡的《关于对0-6岁幼儿家长进行指导的内容》一文,分别针对0~1岁、1~3岁、3~6岁三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提出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潘玲珠等人的论文《O-3岁乳婴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研究》,则是通过对4000多位0~3岁乳婴儿家长的调研,分析总结了0-3岁这一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进行了实验研究,如钱琴、王晓梅《农村幼儿在家饮食状况及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报告》,透过幼儿饮食这一独特视角,分析了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特点。
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研究,不管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分析探讨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针对这种现状,关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将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提高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二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三是培养家长的教育兴趣。当前国内幼儿家长的身份和素质是各种各样的,家长的文化层次也有很大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和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关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但从实践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目前还没有。所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层次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以及形式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是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现状的评价
理论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理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但比较单一。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研究进行了探索,但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上,主要是李洪曾教授搭建的教育学理论框架,虽然杨宝忠和关颖都从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专著,但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架构还远未形成,还需要更多地研究者通过实践,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践研究方面。当前大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多从孩子角度入手,根据孩子的需要来研究分析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和主要内容,还有一些文章,从地域特点来研究不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如有些文章专门研究某一地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和特点,也有一些文章专门研究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问题。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真正从家长角度来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特别是对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文化等层面已形成稳定特点的某一特定家长群体——如知识分子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与实践,还缺乏足够的研究与探索。
研究方法方面。运用调查研究,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仍是研究者进行家教指导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查阅文献等传统的研究手段继续采用,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创造了现场观察、录像问卷等新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发展就是: “实验”研究方法被介绍、推广和使用。很多学者都采用实验方法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利用实验方法来验证和应用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基本理论,但由于家庭教育指导过程极为复杂,影响因素极多,指导措施的操纵与影响因素的控制极为困难,因此,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实验研究严格地说只能说是一种实验性的研究,或者说是一种准实验。目前,行动研究也开始应用,如何利用新的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应该成为研究者又一个新课题。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c2c580100lage.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8 14:56
儿童——最伟大的创造者
李伟忠
最近,去了一所幼儿园,观摩了一堂“情绪”主题的研究课,感慨颇多。其中,最为突出了不是儿童的“情绪”表现,却是他们的“创造力”。
课前,教师准备了各种游戏器材:跳绳、皮球、滑板车、竹梯、塑料套圈、塑料担架等,零零散散地摆放在整个操场上。
上课了,一群大班的孩子涌向操场,捡起自己喜爱的器材不亦乐乎地玩了起来。有的自己练习跳短绳,有的两个人一起运“西瓜”,有的三人合作拍皮球,有的小组配合过“独木桥”……
我被玩“过河”游戏的那几个孩子吸引住了。
“河”上有一座“桥”,这“桥”其实是横放在凳子上的一架普通的竹梯,六七米长,离地面三四十公分的距离。起初,七八个孩子依次小心翼翼地从“桥”上走过,很快就到达了“河”的另一边。如此反复地跑了好几次。这时,有个孩子似乎觉得这样的玩法太简单、不过瘾、没刺激,得提高难度。于是,他抱住了前面的一个伙伴,闭上眼睛,慢慢地摸索着走到了对岸。接下来很快有人模仿,可没迈出几步,后面的孩子一脚踩空,一屁股坐在了“桥”上,前面的孩子倒是机灵,一把拉住了他。好险!怎样才能保证后面的孩子不掉落水中呢?不一会儿,他们通过嘀咕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塑料套圈将两人套在一起,这样就把两人牢牢地拴在一起了,很好地解决了一个可能落水的问题。“过河”的难度不断在增加,孩子们还发明了:两人合抱横过“河”、背“伤员”过“河”、架着担架过“河”等高难度动作。一次次新的尝试、一项项新的创造,一个个新的精彩。
职业的敏感,让我自然想到许多教育的问题:游戏学习、伙伴学习、模仿学习、尝试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在游戏中创造、在合作中创造。其实,创造是儿童的天性,“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勤于动手、善于探索,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他们就是伟大的创造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阻碍了这种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老师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消极因素有七个方面:过分追求成功;使自己与别人保持一致;禁止设疑和提问;不容忍学生嬉戏态度存在;经常有人对创造行为抱有偏见,把它看成是一种变态行为进行讽刺和讥笑;强大的随俗压力使得创造性活动难以开展;在时间的压力下工作,把思维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不得不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我们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少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一是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在教育活动或课堂教学中,用心设计并努力提供一些可供学生创造的契机;二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陶行知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其创造天分,才能敢说、敢问、敢干,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开发;三是注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学会创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2:17
1、什么叫学习困难?
广义的学习困难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占学龄儿童的5%-10%。以小学二、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男多于女,男女之比约为6-10:1。狭义的学习困难在医学上被称为学习障碍,指有学习机会的儿童,由于技能、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达到的成绩相比明显落后。
2、学习困难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1)差
学业成绩不良 一般一门或一门以上主课考试不及格
(2)懒
1)脑懒: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开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较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等。
2)手懒:有的孩子能说会道,说起话来嘴巴像个小机关枪,甚至超过了同龄的孩子,可就是不爱看书写字,不愿动笔或光看不写,一问起学习,就愁眉苦脸。
(3)散
1)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小动作多,写作业马马虎虎,常常多一笔、少一画,张冠李戴、左右颠倒,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上课时随便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不听老师的劝阻我行我素,严重干扰课堂秩序。
2)走神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敢大声说话,上课不主动举手发言,从不影响别人,但他自己却常常走神。老师讲的课回到家里就什么也记不得了,作业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完成。老师经常说是人来上课,耳朵却留在了家里
3)缺乏毅力
学习困难生在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方面明显不如优秀生,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做事虎头蛇尾。
(4)拖
学习困难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最长,作业拖拉,放学后不是先写作业再玩而是先玩后写,或边写边玩,作业速度很慢,时间拖得很长,有的一年级学生甚至写到晚10点多,造成睡眠不足,又影响第二天听课质量。
(5)拙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跳绳、排球等动作明显晚于同龄儿。
3、儿童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难现象?
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智力型学习困难
主要因为学生智力因素引起,反应不够敏锐,接受事物的能力偏低,这部分学生约占学习困难学生的15%。智商低的人在解决问题能力、速度方面往往落后于智商高的人。他们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举一反三,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多学科处于持续困难状态。
(2)心理行为问题
是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儿童多动症。其次为感觉统合失调、学习技能障碍、学校恐惧症、抽动障碍、适应障碍等。
(3)身体因素
很多父母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不发烧、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其实,暂时的没有病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许多病在疾病早期或潜伏期已经影响孩子学习如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肝肾功能障碍等可导致儿童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视、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听课质量,所以应对学生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消除这些影响学习的隐患。
(4)动机因素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学习动机出现偏差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
(5)学习技巧因素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算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
(6)环境因素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如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或是破罐破摔。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或局部性的较多。
4、学习困难和智商有关系吗?
智商与学习困难有很大关系,智商低的孩子学习肯定困难,但学习困难的孩子不一定智商低。所谓智商是学生记忆、思维、推理、想象、计算等各种能力的综合,智商低的孩子各种能力较差,肯定会影响学生学习,有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平均智商明显低于学习正常儿童,一般孩子平均智商为100分左右,学习困难儿童平均智商一般在85分左右,大约15%的学习困难学生是由于智力低下引起的。大部分孩子不是因智力缺陷造成,而是由于大脑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学习动机不足等原因所致。
5、学习困难与电视电视有关吗?
许多家长认为看电视会增长孩子的见识,有利于学习,其实不然看电视特别是长时间看电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看电视影响大脑成长发育
初生婴儿的脑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公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岁时已成长三倍,七岁时是成人的90%。所有动物实验都发现大脑的成长与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丰富”环境的刺激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成熟。
电视节目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经常出现闪烁的色彩、特写的画面、大分贝的声音。就些看来丰富的刺激,却只刺激脑部较原始的部分,被动性的看电视活动取代了儿童主动的参与活动。
(2)看电视伤害儿童阅读能力
电视对于儿童阅读的影响,不仅是抢占了儿童看书的时间,而且破坏了视觉系统的学习。看电视的时候,眼球很少运动,眼睛只要盯着电视荧光屏,既不用扩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来回移动,而且缺乏一般的浏览活动。这使得培养阅读习惯所需要的搜寻、浏览、对焦的能力受损。
因为电视节目用了各种花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但主要是吸引孩子的被动注意而非主动注意,使得儿童习惯于因外在的刺激而学习,而非自发的主动学习,一旦碰上难一点的问题,心思就飘向他处,等待转台。
(3)电视影响儿童想象力。
儿童看书时,必须自己创造出所有的情节。儿童一面看,一面要想象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们的情绪、模拟他们说话的语调,还要创造出人物周遭的环境、想象环境的感觉。这种自我创造很重要,但是电视并没有为这创造过程留下发挥的空间。看电视造成的问题,就是使得儿童习惯于完全不用自己的想象思考能力。
关于读写困难:读写能力落后于同龄人的学习困难问题,常表现为:阅读吃力,书写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改善最佳年龄为7-12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2:18
1、学习困难与多动症有关吗?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导致智商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患病率为3%-7%,一般50人左右的班级有2-3个多动症学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时小动作多,思想开小差;多动,较一般同龄儿童顽皮,“手贱”,爱撩拨人;自控能力差,表现为冲动任性、性清急躁、好发脾气、易哭易笑,话多,爱插嘴;作业拖拉,粗心大意,学习成绩波动大,考试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可能考试不及格,同样一份卷子,在老师或家长监督下完成,成绩就较好。
2、父母如何早期发现这些问题?
学习困难这个问题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不过由于对生活、学习还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被爸爸妈妈所忽视。等到上学以后,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才关注起来,但此时再进行干预和矫正已经有点“亡羊补牢”了。对儿童的问题越早进行干预,越能减轻对学业的影响,并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
通过临床观察,有下述几种情况可以为家长提供帮助。
(1)孩子出生时有高危病史,如早产、过期产、多胎、出生时缺氧、胎盘老化、母亲有妊高症等疾病。
(2)孩子发育比同龄孩子慢,如学走路、学说话晚,生活自理能力差。
(3)语言发育落后,和人交流时缺乏目光对视,主动语言少、重复语言。
(4)动作笨拙、易摔倒,多动、性急、易哭闹。
(5)交流障碍,不会建立友谊,与小朋友关系差,攻击性强。
(6)学东西慢,记忆差,易忘。
(7)行为幼稚,与年龄不相符,喜欢与年龄较小的孩子玩,不爱看书、不喜欢拼插性玩具,喜欢简单重复性游戏。
如果孩子早期出现上述表现,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要立即带孩子到儿童保健机构检查,以免贻误了诊断治疗最佳时机。
3、孩子患了习困难应该怎样治疗?
(1)制定综合性纠正方案
由于学习困难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引起的,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这些学生由于本身学习困难的特点,往往较一般儿童难以管教,这就要求家长、老师掌握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家长、教师、医生、学生共同制定综合性纠正方案。包括教育引导、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注意力、学习能力训练等。
(2)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
有的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拒绝药物治疗,像多动症等疾病引起的学习困难药物单纯的教育干预往往难以奏效,需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且这些药物都是经过50多年临床实践的老药,效果肯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家长尽管放心。
(3)心理行为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增强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运动提高大脑的处理信息的统合能力,从而达到增强脑功能的效果;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通过增加大脑某些脑电波来增孩子的注意力,对学习能力的改善和智商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
4、学习困难常见的性格问题?
(1)推卸责任
成绩不好优秀学生往往归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不踏实等内部原因;而学习困难学生经常将学业不良归为老师教的不好,判卷不公、家长辅导不够等外部原因,为自己找借口,而不是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
(2)缺乏兴趣
对学习缺乏兴趣,感到学校生活乏味,不喜欢老师和功课,学校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在学校感到不愉快。容易满足,成绩稍好就沾沾自喜,往往看自己后面还有多少学生不如自己,而不去看自己有多少比自己强的学生。
(3)心理行为问题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责骂、同学的歧视,常常得不到尊重和爱抚,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孤僻、焦虑、忧郁、不合群、攻击或退缩行为等不良性格,严重者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出现偷窃、逃学甚至违法犯罪。
5、父母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1)面对现实,克服侥幸心理
孩子出现了学习困难后,比较理智的办法就是正视现实,不要讳疾忌医,尽早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越是早期干预,患儿的可塑性越大,效果越好,否则将会失去时机。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疾病的诊断的确令患儿的父母难以接受,但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疾病是客观存在的,早期纠正训练是最佳选择。
(2)仔细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
孩子出现了学习困难后,应找心理医生对孩子的智力结构、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注意力、个性倾向、社会适应能力,做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并且可以通过特殊教育训练来纠正孩子的智力缺陷和其他方面的不足,或通过一些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如进行学习动机的培育,可以使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弥补自己智力上的缺陷,纠正不良个性,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首先儿童保健机构测试一下孩子的智力,因为一个人的智商就象每个人的身高一样有高有低。按照韦氏智力测验智商包括总智商、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人群的平均智商是100分,那么如果孩子的智商低于平均智商一个标准差(15分),我们就认为您的孩子不是很聪明,所以对学习的要求甚至学习的环境应该特殊要求。如果经过智力测试,您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但仍不能正常学习,您可以观察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表现,以排除一下是否存在儿童多动症。
另外,儿童学习困难还可以发生于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动力不足、功课欠帐较多、接受新知识严重受阻的现象,与先天素质无关,一般表现为各门功课“夹生饭”多,缺乏学习内动力,学习成绩差。
(3)进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辅导孩子的一些基本技巧
对待孩子学习困难既不能灰心丧气,也不能仅凭一腔热情,而是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智力结构、先天优势及不足要有正确的评价,还应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趋势。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一些处理孩子行为问题的技巧和行为治疗的方法,如:如何鼓励孩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何纠正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