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交流中汲取养料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1 19:16
标题: 从交流中汲取养料
从交流中汲取养料 ——我看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活动

2011.12.16
来源: 文艺报     作者: 束沛德





  今年,连续参加了两次两岸儿童文学的交流活动。一是10月9日在武汉举办的林海音《城南旧事》出版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二是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厦门举行的两岸儿童文学论坛。
  从1989年8月21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台湾北京儿童文学交流会至今,仅我本人参与的大大小小的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活动已有10余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多年来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的轮廓和趋势。我既是个儿童文学工作者,多年来在参与两岸交流中,更多关注的是台湾开展儿童文学活动、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对两岸交流有构想,有规划,有总结。
  两岸儿童文学交流能开辟出当今如此富有生气与活力的局面,固然是两岸儿童文学界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与领跑者、带路人的胆识分不开。林焕彰先生确实功不可没,他对两岸交流在起步时就有较为完整的构想和规划。从成立组织、组团互访,到开展创作研讨、创办刊物、建立资料馆,做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开拓性工作。1988年9月他与谢武彰等发起成立大陆儿童文学研究会(1992年6月改组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1989年8月,林焕彰等一行7人来大陆访问,参加皖台儿童文学交流会,勇敢地完成两岸交流破冰之旅。1991年他创办并主编《儿童文学家》季刊,成为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重要窗口。1992年5月,台湾林海音、林良、林焕彰等15位儿童文学作家访问大陆;1994年5月,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首度邀请14位大陆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赴台访问,从而揭开两岸组团互访的新篇章。1994年9月,世界华文儿童文学资料馆成立,林焕彰被推举为馆长。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继1991年5月举办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座谈会后,于1998年6月又举办了两岸儿童文学交流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并出版了《回顾与展望专辑》,对两岸交流作了全面、细致的总结,留下了翔实、完整的史料。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理事长、秘书长),每三年更换一次,由有成就和有能力的作家轮流担任,任满一届,按时换届,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好办法。20年来两岸交流之所以能做到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持续不断,正是因为有林焕彰、谢武彰、桂文亚、林文宝等这些富有激情、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的文学人走在队伍的前面,积极而又艰辛地搭桥铺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
  二,图书出版走自己的路,发挥优势,做出特色。
  台湾的出版单位很多,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资源,改善经营,走自己的路。上世纪70年代末,大陆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开始在台湾与读者见面。富春文化公司、信谊基金出版社、民生报社、九歌出版社、国际少年村出版社、天卫文化图书公司等出版机构是走在前面的。这里仅举桂文亚所在的民生报社为例:1983年桂文亚转到《民生报》,主编该报儿童版和《儿童文学丛书》后,在报社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她对儿童文学的满腔热情以及与大陆作者广泛、密切的联系,致力于两岸儿童文学出版的交流,集中推介、出版大陆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从而使之成为民生报社耀人眼目的一大特色。在她编辑的“中学生书房系列”“童话小屋系列”“儿童散文系列”中,都有大陆作家的作品。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孙幼军、金波、樊发稼、张秋生、秦文君、班马、周锐、冰波、葛冰、吴然、葛竞等,这些驰名大陆儿童文苑的作家,都被吸引、凝聚到《民生报》的周围。同时,桂文亚还与大陆出版单位合作出版《银线星星——台湾趣味童话选》《吃童话果果——台湾童话选》《台湾童诗选》《台湾儿童小说选》等,向大陆读者有计划地推介台湾作家的作品。桂文亚是个散文好手,懂得创作甘苦,又是个资深编辑,善于团结、联系作者,因此她驰骋于海峡两岸,成为作家信得过的出版人,“民生报丛书”也成为颇有名气的图书品牌。桂文亚只是台湾优秀出版人中的一例,但从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个人的能量充分发掘出来,能做多少有益于两岸交流的实事好事。
  三,表彰、奖励大陆作家,推进两岸交流。
  同大陆一样,为了鼓励儿童文学创作,扶持、奖掖儿童文学新人,台湾也设置了名目繁多的儿童文学奖。按这些奖项设置的年代先后为序,迄今为止,共有台湾儿童文学创作奖、信谊幼儿文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杨唤儿童文学奖、九歌现代儿童文学奖、陈国政儿童文学奖、师院生儿童文学创作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等。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陆儿童文学作家曾先后得过杨唤、信谊、九歌、牧笛等奖。我在这里不说各个奖项的作用和影响(如九歌奖对儿童小说、牧笛奖对童话和图画故事创作的发展,都卓有成效),而是要特别说一说杨唤儿童文学奖。
  这个奖项是为纪念台湾现代儿童诗先驱杨唤,推进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于1988年由林焕彰、谢武彰、陈木城、杜荣琛等发起设立的。1989年颁发的首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大陆作家就榜上有名,得主是童话作家、理论家、两岸交流中大陆的先行者洪汛涛。从第二届至第十一届先后荣获特殊贡献奖的大陆作家有:王泉根、金波、樊发稼、韦苇、郭风、任溶溶、孙幼军、蒋风。这些作家、评论家在儿童文学创作、评论、研究上都有出色成就和广泛影响,并大多有著作在台湾发表出版。他们获此殊荣可说是实至名归。我以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促进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作出特殊贡献者的表彰和鼓励。
  四,学术研讨、交流日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两岸交流重在思想交流、创作交流、学术交流。自1989年海峡两岸打开交流之门以来,关于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探讨越来越频繁、活跃。话题既有对创作现状、走向和童书阅读推广的宏观扫描,也有对各种体裁、样式(童诗、童话、少年小说、散文、图画书等)和个别作家作品的分析、评论。在研讨方式上,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大陆参照台湾的经验,也多半采取论坛的形式。会前准备论文,研讨会有主持人、主讲人、提问人。会上有问有答,有论有辩,相互交锋,自由讨论,生动活泼,学术气氛很浓。2001年11月在台东师院儿童文学所参加华文世界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我有幸担任过主讲人、主持人。当我宣读论文之后,马景贤先生评说我的论文并提问,另外还有多位朋友提问,各抒己见,交换看法,使我获益匪浅。
  2001年访问台东师院(现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该所成立于1996年,从2000年起每年举办大型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所有论文都结集出版。创刊于1998年3月的《儿童文学学刊》,至今已出版了10多本,成为一本很有分量、特色、权威的理论刊物。林文宝先生前些年先后邀请大陆学者王泉根、班马、方卫平等到台东大学讲学;他每年寒假都带领研究生到大陆研习儿童文学,进行学术交流,在加强两岸儿童文学教学交流上,毫无疑问台东大学是走在最前列的。我还注意到,林文宝先生和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一向十分重视史料、资讯的搜集、整理。1987年林文宝与洪文珍等编选、出版台湾《儿童文学选集(1949-1987)》,前些年又编选、出版《儿童文学选集(1988-1998),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台湾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林文宝主编的《儿童文学工作者访问稿》,是他组织研究生对18位台湾儿童文学人物的访谈记录,这是难得的、弥足珍贵的口述历史。翻阅我手边的台东大学儿文所编选、出版的《儿文所儿童文学丛书》,如《一所研究所的成立》《台湾·儿童·文学》等,也都汇集了有助于学术研究、交流的资料。历经15载,台东大学儿文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它在改进和加强儿童文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一些举措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阅读推广扎实、深入,贴近孩子。
  如何使儿童读物,包括儿童文学,更好地走进广大小读者中去,已经成为近年来出版界、儿童文学界和教师、家长们的一个热门话题。最近几年,大陆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组织班级读书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加强儿童文学阅读师资培训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见成效,但儿童阅读的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台湾开展儿童阅读活动起步较早,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些活动方式、做法值得借鉴。
  这里仅举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件事:一是“故事妈妈”活动。据介绍,台湾各市、县已成立7个“故事妈妈协会”,乡镇、小区组成了“故事妈妈团”;9大县、市有计划地培训“故事妈妈”,参与培训的妈妈多达千人。林文宝先生和被昵称为“花婆婆”的方素珍女士都是推动“故事妈妈”活动的热心人。方素珍穿梭于两岸之间,走遍东西南北中,举办巡回讲座多达一千多场。经验证明,“故事妈妈”是贴近孩子、便于普及、很受欢迎的一种阅读推广形式,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亲子共读形式。二是“好书大家读”活动。这是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社等单位于1991年开始主办的一项推广优秀儿童读物的活动,至今已有20年之久的历史。评选委员们每年按季度或分三个梯次(4月、8月、12月)推介好书;在各梯次选出好书的基础上,再选出年度最佳儿童读物。参加评选的推荐人都是熟悉儿童读物出版现状,具有相当鉴赏水平的专家、学者。评选规则、程序严谨、审慎,在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投票产生。对入选的图书认真负责地写下评语,并撰文在报刊上予以介绍。正因为如此,“好书大家读”已成为家长、教师和读者信得过的品牌,被当做为孩子们选购读物的重要依据。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我们已经有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民生报社、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所、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批相对稳定、牢靠的交流平台。今后,还要逐步开辟更多新的平台。要丰富交流内容,选择共同关注的主题,在深层次的创作、学术交流上下功夫。创新交流模式,把创作交流、学术探讨、阅读推广、人才培训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交流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吸纳,善于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共同繁荣。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