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林贤治:获散文民间第一大奖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2 16:22
标题:
林贤治:获散文民间第一大奖
林贤治:获散文民间第一大奖
——在场主义散文奖首届奖在广州华南师大颁发
2010年11月8日,中国散文民间第一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首届奖颁奖盛典,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著名作家林贤治拔得大奖头筹,获得30万元奖金。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名誉主席李玉祥、主席周闻道,评审专家丁帆、孙绍振、刘亮程、陈思和、周伦佑、康震、彭吉象,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苏灿,中共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成仕,华南师大
文学
院院长陈少华、现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晖及华南师大部分师生300余人出席盛典。
在场主义散文奖,由在场主义流派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和新生代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旨在振兴散文创作,重构
文学
价值,捍卫
文学
尊严,2010年5月5日在中国北京宣告设立。该奖项年度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以其高达30万元的奖额,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
文学
界单项奖的最高纪录。该奖组织者为眉山市散
文学
会,海南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长期赞助。该奖专门设立了评审委员会,奖项发起人李玉祥为评审委员会名誉主席,周闻道为主席,丁帆、孙绍振、刘亮程、陈思和、周伦佑、康震、彭吉象为评审委员会成员。该奖于2010年5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体评审委员会专家公开宣称,"全力评出不负众望的优秀散文作品,重构
文学
价值,捍卫
文学
尊严。"该奖的《评奖章程》设置了科学而严密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坚持独立性、
文学
性、权威性和民间性立场,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奖原则。该奖分设在场主义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和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3类奖项。在场主义散文奖奖励年度有突出成就的、最具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散文集(或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1部,奖金30万元;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奖励年度优秀的散文集(或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2部;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每年度评选10篇/人,其中,从社会及申报作品中评选5篇/人,从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中评选5篇/人。在场主义散文奖各奖项的奖金总额超过40万元。
在场主义散文奖启动以来,得到了海内外
文学
组织、报纸期刊、作家和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大力支持,共收到申报作品散文专著100多部、单篇作品300多篇。按照《在场主义散文奖章程》规定程序,组委会组织专业人士对申报作品进行了认真审阅,评出初审推荐作品51部(篇)。其中,散文著作10部,社会部分散文作品25篇,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年选《九十九极》推荐作品16篇。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散文写作在2009年的精华之作,且具有鲜明的散文性和在场精神。初选作品全部提交评委会复审。评委会7名专家采取分散审阅方式,独立判断,并按各奖项限定名额,向组委会提交了书面投票。全部投票情况已于2010年8月31日前反馈组委会秘书处。随后评委会专家根据章程和投票情况,评出最后获奖作家、作品。
著名作家林贤治《旷代的忧伤》(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为我们描绘了众多思想者的画像,勾勒了一幅人类自由精神的价值谱系。作品始终贯穿对人性尊严的召唤,对自由精神的追寻与捍卫,并在对人类精神苦难史的书写体验中,完成对当下现实的关照与批判,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青睐,最后拔得头筹“在场主义散文奖”。著名作家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09年9月),以最美的文字,挑战思考中“生死大问”,温柔婉转,如微风拂面。周晓枫散文集《雕花马鞍》(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斑斓尖峭而又苛责的语言,强大的叙述气场,充分体现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是近年来中国散文的重要收获。两部作品最后获得提名奖。另外,蒋方舟、王族、李娟、江少宾、禾源、冯秋子、沈荣均、项丽敏、第广龙、傅菲等10名散文作家也因年度内出色的散文写作成就获得了新锐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2 16:23
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
颁奖大会主持词
孙: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各位获奖作家、各位媒体记者、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2010年5月5日,“在场主义散文奖”在北京诞生,七位学者庄严宣誓,重构
文学
价值,捍卫
文学
尊严,立志评出不负众望的在场佳作。经过组委会及评委专家半年严肃紧张的工作,在场主义散文年度大奖,今天终于诞生了!
让我们对这一颁奖盛典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电视短片《中国散文民间第一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工作人员播放电视短片《中国散文民间第一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
孙:下面介绍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会及组委会成员(工作人员播放评委会成员PPT,男、女主播交叉宣读评委会成员:)
孙:下面,介绍出席今天盛典的各位特邀及媒体嘉宾(男、女主播交叉宣读特邀及媒体嘉宾:)
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所有参会的嘉宾和媒体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成仕先生致辞
孙:下面,请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院长陈少华先生致辞
孙:下面举行颁奖仪式。
首先,有请周闻道先生代表评委会宣布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评选结果。(周闻道宣读评选结果,同时由工作人员播放获奖作者PPT)
孙:下面,向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林贤治先生散文集《旷代的忧伤》颁奖。请林贤治先生上台领奖。
(领奖人上台站好后)请工作人员宣读评审委员会授奖辞。(工作人员宣读林贤治授奖辞)
孙:请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
复旦
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先生向林贤治先生颁奖,请林贤治先生上台领奖。请李玉祥先生向林贤治先生颁发奖金。
孙:请林贤治先生致答谢辞。(林贤治致答谢辞)
孙:下面,向龙应台女士散文集《目送》颁奖,请龙应台女士上台领奖。
请工作人员宣读评审委员会授奖辞(工作人员宣读龙应台授奖辞)
孙:请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先生向龙应台女士颁奖,请李玉祥先生向龙应台女士颁发奖金。龙应台女士因事不能到会受奖,她委托《
文学
报》新闻部主任李凌俊女士代领转交。有请李凌俊女士上台。
孙:下面,向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的周晓枫女士散文集《雕花马鞍》颁奖。请周晓枫女士上台领奖。
孙:(领奖人上台站好后)请工作人员宣读评审委员会授奖辞。(工作人员宣读周晓枫授奖辞)
孙:请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南京大学
文学
院院长丁帆先生向周晓枫女士颁发获奖证书,李玉祥先生向周晓枫女士颁发奖金
孙:请周晓枫女士致答谢辞。(周晓枫致答谢辞)
孙:下面,向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社会作品部分的作家蒋方舟、王族、李娟、江少宾、禾源颁奖。请蒋方舟、王族、李娟、江少宾、禾源上台领奖。
孙:(领奖人上台站好后)请工作人员宣读评审委员会授奖辞。(工作人员宣读蒋方舟、王族、李娟、江少宾、禾源授奖辞)
孙:请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院副院长康震先生,著名散文作家刘亮程先生,著名文艺理理论家周伦佑先生,
复旦
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先生,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院长陈少华先生,向以上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请李玉祥先生向获奖作者颁发奖金。
蒋方舟、李娟、江少宾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领奖,已向组委会请假,由工作人员代领转交。
孙:请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社会作品部分的作家代表王族先生致答谢辞。(王族致答谢辞)
孙:下面,向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在场主义散文年选部分的作家冯秋子、沈荣均、项丽敏、第广龙、傅菲颁奖。请冯秋子、沈荣均、项丽敏、第广龙、傅菲上台领奖。
孙:(领奖人上台站好后)工作人员宣读评审委员会授奖辞。(工作人员宣读冯秋子、沈荣均、项丽敏、第广龙、傅菲授奖辞)
孙:请南京大学
文学
院院长丁帆先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先生,国务院港澳办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大学教授国世平先生,华南师大教授、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晖先生,在场主义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先生,向以上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请李玉祥先生向获奖作者颁发奖金。
孙:请获得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在场主义散文年选部分作家代表冯秋子致答谢辞。(冯秋子致答谢辞)
孙: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所有获奖的作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举报
回复
楼主
:
朴素
时间:2010-11-08 09:51:49
第一届(2009)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名单
(按得票多少为序,相同得票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在场主义散文奖
林贤治《旷代的忧伤》(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
二、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龙应台《目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9月)
周晓枫《雕花马鞍》(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
三、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社会作品部分)
蒋方舟《审判童年》(《人民
文学
》 2009年8期)
王 族《鹰》(《散文》 2009年10期)
李 娟《羊道》(《李娟博客:角落》 2009年)
江少宾《破罡街》(《海燕•都市美文》 2009年8期)
禾 源《一座腌制的村庄》(《读者•乡土人文版》 2009年3期)
四、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九十九极》作品部分)
冯秋子《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
沈荣均《词钝:2009》
项丽敏《花森林》
第广龙《深色的血脉:纸坊沟》
傅 菲《星空肖像》
举报
回复
楼主
:
朴素
时间:2010-11-08 09:55:14
特邀嘉宾
周成仕 中共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院长、教授
谢飘云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副院长、教授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副院长、副教授
陈剑晖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世平 国务院港澳办顾问、深圳大学教授
杨文斌 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处长
郭小东 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陈志红 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方日报出版社社长、高级编辑
温远辉 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张振金 中国散
文学
会副会长、广东社科院文研所教授
筱 敏 散文家、广东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张 梅 散文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所长
朱 竞 《文艺争鸣》编审
何 龙 《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
陈朝华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南都周刊》总编、主任编辑
钟晓毅 散文家,广东批评家协会秘书长,广东社科院哲文所所长、研究员
王列耀 海外华文
文学
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
文学
院党委书记、教授
宋剑华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治纲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姚新勇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江 冰 广东商学院人文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肖楠 华南理工学院传播学院教授
邢植朝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周建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
王 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杨文丰 散文家,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校长助理、
文学
院院长、教授
高凯明 散文家、广东省委巡视组副组长
卢锡铭 散文家,原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编审
陆基民 散文家、广东农垦工会主席、《致富时代》杂志社长
韩 松 散文家、广东华侨作家联谊会会长、广东年鉴出版社总编
卢家明 散文家,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周伟励 散文家,广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编审
黄咏梅 《羊城晚报》文艺部副主任
张培忠 散文家、广东省委组织部信息处处长
黄红丽 散文家,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编辑室主任、编审
张跃虎 散文家,广东旅游出版社社科编辑室主任、编审
温文认 花城出版社文化艺术编辑室主任、编审
邹 镇 《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编辑
李清明 散文家、军颐集团董事长、《粤海散文》副主编
东方莎莎 散文家、《粤海散文》常务副主编
朱燕玲 《花城》杂志副主编
余红梅 花城出版社副编审
申霞艳 《花城》杂志副编审、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
叶从容 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授
司马晓雯 广东商学院人文传播学院总支书记、副教授
杨汤琛 华南农业大学
文学
院讲师、博士
王际兵 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博士
刘蓉慧 接力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曾玉寒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
贾 萌
中山大学
出版社编辑
陈建森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金 岱 广东批评家协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教授
袁国兴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教授
李金涛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教授
郭妙燕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办公室主任
郭守运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
黄雪敏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
翁筱曼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
媒体人员
梅志清 《南方日报》首席记者
张胜波 《南方日报》记者
夏 杨 《羊城晚报》记者
徐 静 《广州日报》记者
李凌俊 《
文学
报》新闻部主任
刘 竞 《
文学
报》记者
王 锋 《华商报》首席记者
刘黎霞 《南方都市报》记者
蒋 麟 《成都商报》记者
陈红艳 《新快报》记者
薛 冰 《信息时报》政文部主任
曾 超 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3人)
郑 瑾 广州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3人)
吴春燕 《光明日报》广东记者站站长
赖红英 《中国教育报》广东记者站站长
林 洁 《中国青年报》广东记者站记者
李宇红 《华南师大报》主编
谢 红 眉山电视台编委(2人)
《眉山日报》记者1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2 16:23
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成员
名誉主席
李玉祥 “在场主义散文奖”发起人和投资人,海南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不参与评选投票)
主 席
周闻道 “在场主义”创始人和“在场主义散文奖”发起人,散文家(不参与评选投票)
专家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帆 著名文艺理论家,南京大学
文学
院院长、教授、博导
孙绍振 著名文艺理论家,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
院教授、博导
刘亮程 著名散文家、新疆自治区作协副主席
陈思和 著名文艺理论家,
复旦
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
周伦佑 著名文艺理论家、西南大学双聘教授
康 震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彭吉象 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在场主义散文奖组织委员会成员
主 任
李玉祥
副主任兼秘书长
周闻道
常年法律顾问
张晓森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著名律师
副秘书长
伍立扬 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日报》副刊部主任
唐小林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
院党组书记
朴 素 天涯社区
文学
主编
周 强
文学
评论家
邓 敏 眉山市文联党组书记
秘书处
张生全 沈荣均 赵秀珍 章亚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2 16:24
林贤治散文集《旷代的忧伤》授奖辞
获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林贤治先生,是近年来在散文界和学术界都产生影响的作家。除本次获奖的散文随笔集《旷代的忧伤》外,其主要著作还有: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守夜者札记》;思想史论著《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自制的海图》、《娜拉:出走或归来》、《五四之魂》、《时代与
文学
的肖像》、《午夜的幽光》、《沉思与反抗》;以及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一个人的爱与死》等。许多人都是通过他的这些著述认识他的,其中一些读者由此成为了他的精神上的朋友。他的作品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高端的读者群。
在这个庄重的时刻我们首先要问:散文何为?写作何为?
在许多人眼里,总是把散文和闲适、优雅、散淡联系在一起,似乎散文天生就是一种不堪重负的、轻飘飘的
文学
体式,如果谁用“严肃”、“介入”、“深度”、“疼痛”来要求散文,谁就是粗暴了散文的轻盈,破坏了散文的文调。继而用这样的观点来解读中国散文的审美精神,认为中国散文的精神血脉就是闲适、优雅、散淡——甚至逃避!故而我们现在读到的大多数散文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带有逃避现实的倾向。林贤治与那些逃避现实的闲适写作者不同的是,他的写作是介入的,灼热的,充满痛感的;而自由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在《旷代的忧伤》中,林贤治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众多思想者的画像,勾勒了一幅人类自由精神的价值谱系。其中有“在火中殉道”的布鲁诺,有“象一道幽光穿过黑暗的”西蒙娜•薇依,有左拉、葛兰西、珂勒惠支、奥威尔、茨维塔耶娃、索尔仁尼琴、米沃什;还有“但开风气不为先”的龚自珍,在绝望中反抗绝望的鲁迅,以及当代思想先驱张中晓、遇罗克、顾准、李慎之等等。林贤治的书写源于阅读,他习惯于在阅读中与那些因思想而受难的伟大灵魂对话。作品始终贯穿对人性尊严的召唤,对自由精神的追寻与捍卫,并在对人类精神苦难史的书写体验中,完成对当下现实的关照与批判。这样的写作是在场的。也因此得到了绝大多数评委的肯定。
那么什么是“在场”?一个作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写作真正在场呢?
“作为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散文写作的“在场”包含“当下性”、“介入性”、“精神性”、“自由性”和“发现性”。那种把“在场”等同于“即时性”、“现场感”或“现场特写”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缺乏精神性的“当下”或“现场”不是在场,而是真正的缺席!因为任何“在场”都必须是精神主体的在场,缺少了精神性就是缺少了“在场”的主体。正是这种“精神性”赋予写作以价值和意义,“价值性”和“意义性”是一切文本得以存在和流传的根据。并且,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从其根本上审视,都与终极存在有着某种关联——任何严肃的写作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指向终极存在;我们在散文写作中对“在场性”的寻求,便是向终极价值的趋近。这样,散文的在场写作便对作品的精神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散文写作“在场”的唯一路径是介入。它要求我们的散文作家确立起自觉的介入意识。
毫无疑问,对人类,包括作家自己生存处境的介入或逃避,是衡量一个散文作家是否真正“在场”的试金石之一。介入就是去除遮蔽。一个严肃的作家,总是在对个人生存处境的真实揭示中,揭示出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处境的。他在介入中“去蔽”,在“去蔽”中介入——他的体验和写作从来都不是个人的。所以,必须去除那些制度化语言、意识形态用语、公众意见对现实及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遮蔽!介入——然后在场。只有通过作家主体的介入,价值才会排列,意义才会彰显。同时,介入也会使作家树立起这样的价值感:散文写作不是与社会、与公众无关的自娱自乐,不是与人类整体命运无关的无病呻吟;而是可以通过“去蔽”,通过在与黑暗的主动接触和冲突中无遮蔽的本真言说,揭示出人类生活的“真实”、“真相”和“真理”,进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有意义的精神劳作。而那些逃避当下现实的写作,那些缺少精神向度的写作,那些自娱自乐的闲情写作,都是缺席的,不在场的。
尊敬的林贤治先生:
我们今天在这里郑重地把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发给你,不仅是要表彰你对中国当代散文写作作出的贡献,更希望通过你,通过“介入——然后在场”这一写作尺度的彰显,找回和重建散文的自由精神,使中国当代散文脱去它“闲适”与“逃避”的原罪,承担起它能够承担和应该承担的,以使它无愧于汉语言的苦难
历史
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明与黑暗!
■本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作家林贤治授奖词由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周伦佑撰写。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