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谢有顺说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4 17:11
标题: 谢有顺说
谢有顺: “ 散文当然也可用粗砺或炽热的语言来写,但更多的时候,它的面貌应是平实的,朴素的。
谢有顺说: “先锋文学之后的几个写作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延续了先锋文学对历史意义的解构,以及对个人经验的重建。尤其是在个人经验的清理和表达上,有着更加私密、琐碎、具体,更加日常化和身体化的趋势,所以,文学界有人形容女作家的写作为“私人写作”、“身体写作”,而朱文的写作,甚至还被人指责为是‘流氓写作’。
谢有顺说: “历史文化散文的困境,不在于作家们缺乏历史知识,而在于他们缺乏史识,缺乏深邃的精神识见。没有“史识”,作家就无法超越材料,获得洞见;没有史识,作家就不可能真正地与……
谢有顺说: “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谢有顺说: “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作“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在中国,并非……”
谢有顺说: “声势浩大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等,之所以很快就消逝,就在于它们在反抗一种意识形态独断的总体话语的同时,实际上,自己的写作也是按照总体话语的思……” 谢有顺说:对话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外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对话,还是作品内部多声部之间的对话,都能给文学带来新的品质。巴赫金曾经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正是他禀赋了倾听时代对话的才能,不只是注意自身的声音,而且注重种种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关系。 谢有顺说: “遗憾的是,这种向存在发问的精神,并未在更多的中国作家那里得到回应。随着世俗化和消费主义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作家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写作节日,他们普遍在一种轻松的日常...
谢有顺说:“私语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主导当代文学的写作。它的核心基础是来自作家个人面对现实时的直接经验(这与先锋小说注重语言经验的形式主义策略完全不同),所以,这种小说的普遍特点是以“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故意要在写作中模糊生活和小说的界限。你可以说他们的写作是异类,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写作都提供了展开的可能。”  
谢有顺说: “小说在形式上经过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形式革命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作家开始不再信任故事。我们可以轻易地回忆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大家都惟恐自己不够先锋……”
谢有顺说:“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挣扎,文学界有了许多种对立声音存在的可能,每种声音都有着相同的权利和自由——尽管这种权利和自由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理想,但我们毕竟已经开始了这条令人激动的漫长旅程。作家的个人意识和创造意识也比任何一个时候都强烈,每一个作家都渴望具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语言风格、叙述姿态以及思想发现,从而在作品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