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学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8-12-18 12:10
标题: 中学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初探
中学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初探


——《中学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报告
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冯笑之(冯军)
一、    课题背景分析
随着课改的实施、中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中国美术教育势必焕发新的生机。新课程理念认为: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各种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和贯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各学科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又可以克服学科知识相互隔绝,彼此缺少沟通的弊病,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知识掌握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虽为不少人认为是“素质教育学科”,却也存在着不少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地方。其过分地强调美术学科中心,忽略美术文化,一味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所以,美术学科与其他科目间的综合是今后美术教育的必然趋势。而这其中,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与美术的综合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与此同时,几乎与美术同步产生的语文一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无论我们将语文作为一种文化与美术文化融合,还是作为一种工具,帮助学生了解美术文化,都有相互综合的可行性。
这样看来,《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对学生了解美术文化,应用美术知识技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感觉通过我们的研究,势必给我们今后的美术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    课题内涵分析
1、综合已然存在
本课题是市“十五”课题〈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在众多的子课题中,它有其独特的传统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觉得美术和语文都是传统学科,它们在整个文化领域都处于十分耀眼的位置。而它们间的综合也先于我们有意识的研究之前而已经存在。中国古代诗书画印的融会贯通,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它同时也代表了语文与美术相互综合的高境界,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综合中谁是主体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但在综合中的个体并不丧失自身特性,在综合中保持各学科在过去已形成的某些理念的同时,又要强调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和融会,在这个大前提下,还应强调综合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否则两学科的主体不是成为生硬的拼凑就将陷入混乱的境地。我们认为语文与美术学科综合中美术学科应当是主体,是主动者、吸纳者。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在与美术的综合中所起的作用只能是促使美术文化的传播,只能是铺路者、促进者的角色;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它就应该以辅助者的身份去帮助学生了解美术文化,学习美术技能。总之,在美术与语文学科的综合中,语文充其量只是配角,而主角则应该是美术。

三、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创设一种民主、合作、自由的新型学习空间,利用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的综合,使学生达到语文能力的运用与美术创造能力的有机融合,并能利用这一综合能力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
2、    探索两学科间综合的途径和方法,构建美术综合课程的基本框架。
3、    通过综合,探索美术综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
4、    通过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得出一条以课堂综合为主要方向得课程改革路子。

四、课程研究计划
这次研究从2002年3月开始到2003年5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展开工作。
1、    2002年2月至4月,学习总课题及其课题得研究精神,认识课题研究的实质,落实课题组成员,并将课题合理分块。我们将此课题分成了四个小课题:(1)美术学科中造型表现部分与语文的综合;(2)设计应用部分与语文的综合;(3)欣赏评述部分与语文的综合;(4)综合探索部分与语文的综合。
每个小课题由研究者根据教材内容自由组织实施,确定初一(4)班为实验班,初一其余各班为对照班级,制定研究计划,做了必要的调查与前测工作。
2、    2002年5月至2003年2月,为实验的实施阶段,实施者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概括提炼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综合的途径和方法,以课堂实录为依据,整理、提炼、构建语文与美术学科的综合模式,完成课题阶段报告。
3、    2003年3月至5月,按预定的成果展示形式,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堂实录基础上的课例个案的整理,准备反映研究成果的研究课。全面接受专家组对本课题的全面评估鉴定。

五、现阶段研究所得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初步设想并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得出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据此思考了几点有关此综合课在设计与操作中的原则。
(一)    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让学生自己组成四人或五人小组。(这里可以看到学生平时的人际交往情况)
学生材料:铅笔、小刀、彩笔或颜料、泥塑板、泥塑刀。
教师材料:足量的泥坯、水、纸和段落故事材料。(这里的故事材料必须选择爱国主义题材,旨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每段故事要有四或五个人物形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过程:
1、预备阶段
将故事材料分发至各小组,同时投影出示第一个活动要求:
“阅读分析故事材料,列举出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美术表现手法(泥塑、色彩画、线造型),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并讨论商定各自表现的人物形象。(这里注意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解释阶段
每组请出一名代表在全体同学面前说出所在组故事材料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组准备表现的美术手法。(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示要求的第2、3点:“2、选择合适的美术表现手法(泥塑、色彩画、线造型),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3、设计或模仿故事中的环境布置一个场景,最后用讲故事或话剧小品的形式表演。”
3、制作阶段
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美术表现手法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制作过程中,各组组员间可以轻声讨论想出最佳的表现形态。这是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过程。
4、展示阶段
将各组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让各自的制作者以展览讲解员的身份或以小组表演话剧小品的形式将他们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因为教师在课初发给他们的故事材料只有一段,所以这时候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将原先的故事内容充实丰富。这又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5、总结阶段
教师对各组表现作鼓励性评价,结束全课。
语文能力方面: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美术能力方面: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在思想方面,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这种课堂模式借助语文学科的介入,“学生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创作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新《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中选择他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新《美术课程标准》)而教师在本节课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这种综合教学模式作适当的引申和延续。比如,在预备阶段,我们可以不采用“段落故事”让学生分析,而用电影、录相、电视剧等影音片段资料欣赏,或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忆,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制作阶段,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美术表现手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培养学生其他的美术能力。而在课的结束阶段,我们也可以布一点课外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份展览海报,出一则展览通知,作为本节课的延伸。
基本课堂结构如下:








教学设计案例:
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材第5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基本的色彩知识
2、通过欣赏优秀的色彩人物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发觉作品所要体现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选择一种色彩表现方法进行色彩练习,要求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人。(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色调)
4、让学生说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一幅优秀色彩画作品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学习色彩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色彩绘画工具
2、教师教具准备:(1)表现相同内容的优秀色彩人物画三幅。(2)色彩绘画工具。(3)有关大师达 ﹒ 芬奇和凡高的图片资料。
3、检查学生这节课有关用具的准备情况。(课前1分钟)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30秒)
2、通过欣赏范画导入新课。
(同时出示三张范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表现的是同一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这三幅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2分钟)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三幅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的表现侧重不同。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欣赏色彩人物画的方法:
(1)、看构图(即被表现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
(2)、看表现形式;A、色彩 B、笔法 (可结合达 芬奇和凡高的资料和图片进行讲解)
(3)、看内涵(即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趣) (2分30秒)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3、欣赏教材第6、7页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
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复习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
通过欣赏第7页《修拉的午餐》及其附图,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6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练习法

4、(1)、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用色彩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注意构图和基本色调的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人的特征。
(3)、请一两名学生给最熟悉的人物形作“口头绘画”,要求尽量将人物特征说得具体一些。 (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说画法(自创)
5、练习
(1)、教师示范(构图、基本色调、调、着色的方法),同时指出,示范只是代表老师本人对被描绘对象的印象、理解,并不代表大家的观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进行绘画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评价。 (25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6、展评。对优秀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问题,增加学生信心。 (5分钟)
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附:
板书提纲
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
欣赏方法: 绘画步骤:
一、分析构图 一、回忆
二、分析形式: 二、构思、构图
A、色彩 B、笔法 三、色彩表现
三、分析内涵 四、整理
(二)    语文与美术学科综合的设计原则
研究语文与美术学科间综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新教改环境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性、开放性、趣味性、合作性、综合性。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创设必定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们认为在设计和实施这类综合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课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问题性和开发性、实践性。
2、综合课要立足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综合课上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综合课上要有科学合理的定位,不能将综合课上成综合知识的灌输课。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信息素养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导地位的发挥是关键。

六、今后研究方向
由于实验刚刚起步,对课题深刻内涵理解也有欠缺,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与研究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加强综合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注意将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争取尽可能多的在课堂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到更多更系统的两学科间的可综合点,将综合点合理分类,科学划分综合可的类型,构建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语文与美术学科综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员名单:冯笑之(组长)冯卫(成员)赵纳余(成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