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努力建设和谐的语文生活环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27 18:04
标题: 努力建设和谐的语文生活环境
努力建设和谐的语文生活环境
[2007-09-27]
上海语言文字网讯 复旦大学教授许宝华先生曾长期担任上海语文学会的会长。他对社会语文生活非常关注。盛夏时节,本报记者就读者关心的社会语文生活问题采访了许宝华教授。


记者:目前媒体空前繁荣,网络上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语言文字的使用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在“90后”的网民间还流传着所谓“火星文字”。社会各界对此反应也不一样。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有待观察;还有不少人是反对的。作为语言学家,从语文规范方面考量,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许教授:新词新语和网络语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现在的网络语言中,新词新语出现得特别多,不能贸然地反对,我认为应该因势利导。在纸质媒体上要从严,那些新词新语的确生动、有特点、有价值的,可以酌量使用。如果普通话里有同样的,或者更好的词语表达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语,因为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新词新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好,自然就会进入规范的词汇系统。由新词慢慢固定下来,就是规范词语了。
网络语言似乎更大地带有个体性。在个人之间、一定范围之间使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推广开来大家使用的话,就不合适了。你网络上的语言,拿到大众媒体上去,如报纸,电视,大家看都看不懂。他也是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就像水一样,有个自净的过程,是好的东西,慢慢就会留下来。所以很难说网络语言我们要一网打尽都不要。或者说大力提倡那也不必要。语言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觉得规范化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规范,不断地规范。
我们现在的规范就跟上世纪50年代的规范不一样了。当时吕叔湘朱德熙写的《语法修辞讲话》,里面提到的有些不规范的语法现象,现在都认为是规范的了,可以接受的了。怎么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语言是发展的。


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有一个和谐的问题。现在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情况相当严重,例如语音上放弃规范模仿港台腔,文字上使用“二简字”,乱用繁字体。一些店名店招等一味求古求洋,动辄“皇家”“富豪”或者干脆全部是洋文,成语的使用也相当随意,有的改得让人看不懂是什么意思,等等。对这些不良文化现象,媒体和学者应该做哪些工作,担负什么责任?
许教授:我们的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的语文生活。首先是要推广普通话,也就是要推广普通话的词汇系统。你刚才提到的那些现象是不应该的,这里面包含了不健康的东西,我们坚决反对。
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多元的,不是单一层面的。比如说外国人之间说外语,我们大家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两个朋友之间说家乡方言,这都是一种和谐。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书面语言的规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广大媒体和学者,都有有责任呼吁各界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上海,也就是要大力宣传“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这个办法更细,跟实际,便于实施。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语言学工作者,我认为上海话可以说,可以学,可以教,但媒体上不应提“保卫上海话”之类的口号,因为那是不科学的。

记者:明年,2008年,我们要迎来《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的纪念日。请您谈谈这5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对我们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

许教授: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汉语拼音方案》,是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汉语注音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个方案是在近代爱国志士、文改工作者经过长期摸索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我认为这个方案是采用拉丁(罗马)字母的拼音方案中最好的方案。几十年来,它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社会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比如人名地名,计算机汉字输入等等,都使用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实际上是相当普及了。对推广普通话来说,对扫盲教育来说,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来说,这个注音工具是十分方便有效的。还有对外汉语教学,外国人学拼音是很快的,比学汉字快。学会了汉语拼音,有助于他更好地学习汉语汉字。我觉得现在光是单字注音还不够,要大力提倡分词连写,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4个字就是分为两段来注音的,这很好。以词为单位注音,这样对学习更有好处,可以促进语音更加规范。
我感觉到,汉语拼音好处这么多,小学里应该加强和重视汉语拼音教学,而不应该弱化、淡化。有弱化、淡化这种想法的人没有看到汉语拼音方案是最好的现代化的注音和拼写工具,应该让小学生越早掌握越好。

作者: 徐川山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