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语言文字网讯 黎锦熙(1890-1978),湖南湘潭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之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15年应教育部聘请,到北京任教科书特约编纂员。1920年起,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兼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1949年和吴玉章、马叙伦等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黎锦熙教授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近70年,在推广普通话和汉字改革、语法研究、词书纂三个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黎锦熙在语文改革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国语运动史纲》。《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记述了自清末以来汉字改革、推行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提倡大众语的始末。黎锦熙把中国近代的语文改革运动分为四个时期,即“切音运动时期(清末1900以前)”“简字运动时期(1900-1911)”“注音字母与新文学联合运动时期(1912-1923)”“国语罗马字与注音字母推进运动时期(1924-)”。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也受到时局的影响,时进时退。他曾总结1924-1931这短短8年的情况,归纳为啼笑皆非的“螳战,蛰伏,龙飞,龟走”四个阶段(参见周有光:《黎锦熙和注音读物》)。这部著作全面说明和总结了国语运动的有关理论、方法和纲领,是公认的国语运动史上的重要著作。 《国语运动史纲》的序言曾以《建设的“大众语”文学》的书名单独出版(商务印书馆,1934),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国语运动的宗旨和目标,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黎锦熙一生对语文现代化运动充满深情。他曾作短诗《龟德颂》:“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表明了他坚忍不拔推进语文改革的信心。 作者:徐川山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