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国汉语语音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汉语语音研究则始于本世纪。本世纪西方的语音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对我国的语音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实验语音学进入萌芽阶段。刘复的《四声实验录》(1924 )是中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著作。赵元任于 1930年创制了五度制标调法,1934年又发表了著名的《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一文。前者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标记声调的方法,后者被誉为音位学创始时期的经典著作之一。50—60年代,结合汉语拼音字母的设立,加强了对普通话音位及其音值的研究,其中包括轻音、儿化的研究,虽整体理论水平不高,但也出现了少数从整体模式着眼分析普通话音系的好文章。80年代以后,汉语语音研究也有了较好的发展。这一方面已经中断了数十年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在本世纪最后二十年得到了全面恢复,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一些机构先后建立了语音实验室,用现代语音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普通话元音、辅音、声调、轻重音和语调等,为言语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汉语语音特征参量;与此同时开展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90年代后,研究又深入了一步,加强了协同发音、语流音变的实验分析,使汉语语音合成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语音合成的自然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西方新兴的音系学理论和研究成果陆续介绍到中国来,使汉语音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先后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运用音系学理论研究汉语音系问题的论文,挖掘了不少新的规律,特别是揭示了汉语无论是共时成分的组合模式或交替模式,还是历时音变,都以单字音为控制枢纽的规律,这无疑丰富了普遍韵律层级模式的学说。音系学研究虽有不小的进展,但研究还只限于短语以下的层面,对于更高层面的韵律问题、韵律与句法的关系问题等,都还缺乏研究,而目前的研究队伍很小,且研究音系学的学者与从事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学者结合也不够,这都影响着汉语语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