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30 10:20
标题: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语文课的研究意识再强烈些
任海林
琐碎的分析,让人昏昏欲睡;平庸的解读,让人无聊乏味。泛泛的目标,让人所获不多。何不把语文课上成研究课?所学内容再集中些,探究意识再强烈些。
在学习鲁迅的风筝的时候,我确定了三个研究话题: 1、风筝主题意蕴分析
2、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灵的折射
3 、强者与弱者的对话——简析文章细节描写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用小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
再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美文,淡淡的诗意淡淡的哀伤,尽在淡淡的回忆里。对于文章的教学,很多老师定位在绵长深沉而又细腻的父爱上,专注研究文章的结构的技巧。但文章里,出现许多花的描写。而这些花儿,是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忽视的。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分析:文章一开始就从夹竹桃写起,引起英子的回忆。
“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分析:爸爸唱着歌,抱着孩子,为瘦鸡妹妹的头上插上朵花。这些花凝聚着父爱,是父爱的象征。
“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
分析:这里已经暗示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等到从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到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分析:这是英子战胜自己,为陈叔叔寄去钱之后的所见。蒲公英是希望的种子,是我获得成功之后喜悦心情的写照。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来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
分析:这里已经暗示父亲已经去世。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分析:结尾再次点明父亲的夹竹桃,首尾呼应,营造伤感之意。
所以,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父爱形象的基础上,我把论文题目确定为《那些花儿》。
当然,学生的研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常常的做法是,学生先独立完成小论文,然后再结合师生的交流,加工、完善、润色。
附学生作品:
《风筝主题意蕴分析》
北京市十一学校 初一六班 王健佑
这篇文章仿佛是一个金光灿烂的宝库,每遍的阅读我都撷取到光彩夺目的宝石,都会领会到文章中更深层的意蕴。
悲凉的开头,悲凉的景物描写铸定了全文悲伤的基调。当初读全文时,只能感受到鲁迅的悲哀。当他粗暴地踏坏他弟弟的风筝,直到中年才意识了自己的错误。的确,鲁迅呼吁人们不要扼杀甚至虐杀儿童纯真善良的天性。虽然我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在他生动形象地描写下,感受到了他错误的愚不可及,以及小兄弟绝望的情景,但是如此忧伤深沉的文章仅仅只有这些吗?
再次重读时,我看见了鲁迅发现错误时的愧疚,和他面对错误的坦率以及补救错误的积极。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勇于承认错误,严于剖析自己,深刻批判自己的态度。表现出他勇于和旧自我决裂的精神。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它,不敢正视它,不敢改正它。以至于闯下更大的甚至弥天大祸!“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巴甫洛夫的名言精确地点明了这个道理,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才能从低谷崛起,而不至于跌入更深的深渊。
当我的目光落到文章的尾声时,当我读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小兄弟已经忘记这件事时,心情是怎样的震撼!鲁迅是多么残酷地毁了他的风筝,毁掉了他儿时的梦想,儿时的全部希望!那么不堪回首的,那么残酷的,那么粗暴的蹂躏。如此不堪的回忆却没有在他心中烙下永远的伤痛!那时他对风筝的喜欢,苦心孤诣地制造和最后的绝望如今却被惊异的笑容而一笔带过!一个受虐者的麻木、健忘、毫无怨恨的表情和多么可悲的乐观,在鲁迅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此轻易地淡忘了苦难,如此轻易地淡忘了历史,淡忘了绝望和虚无。这就是国民长期被压制下产生的麻木不仁,他们只知道被打骂,被奴役,而从来不会反抗!这就是中国国民严重的劣根性,这就是人民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此时,鲁迅先生的悲哀,不再是对自己的愧疚和谴责,不再是对自己的悲伤。而是对小兄弟麻木的哀伤,对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劣质本性的痛心,对中国进步缓慢的痛心疾首。这样复杂的感情的交融,才能凝聚出如此忧伤的文字,才能让读者若有所思,感喟良久。
文章,在灰败的风景下收场了,在晦暗的格调下结束了,然而它留给我的深思,却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